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湘中贈張逸人

鎖定
《湘中贈張逸人》是唐朝創作的詩詞,作者是黃滔
作品名稱
湘中贈張逸人
作    者
黃滔
創作年代
唐朝
文學體裁
七律

湘中贈張逸人作品原文

湘中贈張逸人
羽衣零落帽欹斜,不自孤峯即海沙。
曾為蜀山成寓跡,又因湘水擬營家。
鳴琴坐見燕鴻沒,曳履吟忘野徑賒。
更愛扁舟宿寒夜,獨聽風雨過蘆花。 [1] 

湘中贈張逸人詞語註釋

欹斜:歪斜不正。漢陸賈《新語·懷慮》:“管仲相桓公,詘節事君,專心一意,身無境外之交,心無欹斜之慮,正其國如制天下。”唐高適《重陽》詩:“豈有白衣來剝喙,亦從烏帽欹斜。”宋蘇轍《再賦葺居》之三:“南北高堂本富家,百年樑柱半欹斜。”清納蘭性德《錦堂春·秋海棠》詞:“夜來微雨西風裏,無力任欹斜。”朱自清《兒女》:“桌子上是飯粒呀,湯汁呀……加上縱橫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塊花花綠綠的地圖模型。”
寓跡:亦作“寓跡”。猶寄足。暫時寄住。唐馬吉甫《蟬賦》:“聊息心於萬事,欣寓跡於一枝。”宋郭彖《睽車志》卷四:“有士人寓跡三衢佛寺,忽有女子夜入其室。”又為託身。《雲笈七籤》卷一一二:“僧悟玄不知何許人也,雖寓跡緇褐,而潛心求道。”
曳履:拖着鞋子。形容閒暇、從容。唐劉禹錫《和令狐相公初歸京國賦詩言懷》:“殿庭捧日飄纓入,閣道看山曳履回。”元白樸《梧桐雨》楔子:“四海承平無一事,朝朝曳履侍君王。”劉師培《文説》:“推之曳履歌商,聲若出於金石。”
蘆花:蘆絮。蘆葦花軸上密生的白毛。隋江總《贈賀左丞蕭舍人》詩:“蘆花霜外白,楓葉水前丹。”元耶律楚材《透脱》詩:“瀟湘一片蘆花秋,雪浪銀濤無盡頭。”

湘中贈張逸人作者簡介

黃滔(840~911年),字文江,莆田城內前埭(今荔城區東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學家,被譽為“閩中文章初祖”。《四庫全書》收《黃御史集》10卷,附錄1卷。黃滔出身貧寒,志向遠大。青少年時代在家鄉的東峯書堂(今廣化寺旁)苦學,唐鹹通十三年(872)北上長安求取功名,由於無人引薦屢試不第,直到唐乾寧二年(895)才考中進士。其時藩鎮割據,政局動盪,朝廷無暇授官,及至唐光化二年(899),黃滔才被授予“四門博士”的閒職。
參考資料
  • 1.    全唐詩:卷705_40:揚州:揚州詩局刻本: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