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括評傳

鎖定
《沈括評傳》是祖慧創作的評傳,首次出版於2004年8月。 [2] 
該書結合沈括生活的時代及一生經歷,着重就其思想與事功兩方面作了深入的討論。該書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傳主既不一味頌揚,也避免吹毛求疵。綜觀沈括的一生,作者對他有着明確的定位:作為傳統社會的優秀知識分子,沈括是集政治家、科學家於一身的學者。但從個人的經歷來看,他首先是一名官僚士大夫,其次才是一位科學家。 [3] 
作品名稱
沈括評傳
作    者
祖慧
文學體裁
評傳
字    數
337千字
首版時間
2004年8月

沈括評傳內容簡介

該書對沈括的活動軌跡進行概括總結,關注他對於“常”與“變”、“分”與“合”等辯證關係的理解與運用,關注其“造微之妙,間不容髮,推此而求,自臻至理”的科學認識,積極探尋他在具體學科研究過程中的思維歷程,對其著述和實踐活動中滲透出來的科學思想,進行了細緻考察和綜合思考。同時,該書也介紹了沈括在考古、音樂、書畫賞評、史學、文學等人文學科的傑出成就,並以“民本思想”為主線,從政治思想和經濟思想兩個方面,結合沈括在時代政局中的表現,分析了其人文思想的精華。 [3] 

沈括評傳作品目錄

第一章 沈括的成長曆程
第二章 熙寧變法中的沈括
第三章 沈括的晚年
第四章 沈括與《夢溪筆談》
第五章 沈括的科學技術成就
第六章 沈括的科學思想與科學方法
第七章 沈括的人文科學成就與人文思想
第八章 沈括的歷史評價 [2] 

沈括評傳成書過程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由匡亞明教授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起,由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組織編撰,總計200部、6000餘萬字,是南京大學文科重要的標誌性工程,凝聚了當代一批學有所長專家的集體智慧。叢書的學術顧問包括丁光訓、王元化、安子介、趙樸初、馮友蘭、張岱年、楊向奎、任繼愈、蘇步青、程千帆、杜維明等數十位學者。他們與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共同研討,從2500年曆史長河中選取了270多位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領域的傑出人物作為傳主,從整體組合上奠定了中華民族傑出人物思想研究的格局。2006年,該叢書全部編撰完成,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沈括評傳》即該叢書中的一本。 [1] 

沈括評傳作品鑑賞

該書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傳主既不一味頌揚,也避免吹毛求疵。綜觀沈括的一生,作者對他有着明確的定位:作為傳統社會的優秀知識分子,沈括是集政治家、科學家於一身的學者。但從個人的經歷來看,他首先是一名官僚士大夫,其次才是一位科學家。對於一些歷史問題,諸如沈括的個人品行、與王安石的關係,等等,作者都給予重新關注、重新認識,提出了新的見解。對於沈括性格的懦弱性,作者既有批評,亦有分析。譬如,作者認為相對於變法派其他人物而言,沈括對待變法的態度更加務實,但內心又充滿矛盾。例如對鹽法的態度,沈括雖然不贊成官榷卻不能勇敢地站出來,而是既強調官賣鹽每年能獲利“二十餘萬”,又積極主張擴大鹽的通商範圍。“這説明沈括雖不願忤安石意,卻也沒有一味地迎合王安石”。在對待免役法的態度上,沈括基本持肯定態度,但又不贊成向鄉村下户徵收助役錢,而是主張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階層的實際情況加以區別對待。顯然,沈括在變法中的想法是冷靜的。
《夢溪筆談》被譽為“中國科技史上的座標”,該書對其中閃耀着科學智慧光輝的記載予以較充分地闡釋與展現;而對那些失實的,或者不符合科學規律,夾雜有封建性、神秘性成分的記載,也客觀地進行辨析。作者指出,在眾多科技成就中,隙積術、會圓術、格術、十二氣歷、將“飛鳥直達”測量法運用於製圖、製作最早的立體地圖模型、“石油”的命名、記錄磁偏角等,屬於沈括本人首創。對於龍捲風、海市蜃樓、潮汐、太行山與雁蕩山特殊地貌、隕石、物候等的記載,則是沈括以科學家特有的敏鋭目光所作的科學觀察記錄。沈括介紹他人創造的最典型事例,是對畢昇發明膠泥活字印刷的詳細記載。活字印刷術在宋代被稱為“沈存中法”“沈氏活板”,它雖然不是沈括的發明,卻是通過沈括的總結與推廣才得以播布流傳。此外,對於現有沈括研究成果中,被不恰當地拔高或貶低的方面,該書也提出了自已的見解。這樣,從數學、物理、化學,到天文氣象、生物醫藥、工程技術,作者將沈括的科學技術成就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作者引用美國科學史家席文的話,指出“沈括本人並不是按照把中國科學的各個領域緊密聯繫起來的方式,而是按照把今天可以看作是科學的東西和大致可以稱之為迷信的東西密切結合的方式,來綜合自己對它們的理解。這個區別是理解沈括思想的關鍵”,從而揭示了沈括思想的內在矛盾性。
該書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認為沈括利用數學方法計算圍棋局數,“得出的結論雖然不是很準確,但計算方法是正確的”。而在舒仁輝看來,沈括對圍棋的行棋規則考慮不足。又如,該書評述沈括對茶的載述時説:“明前茶越早越好”。舒仁輝指出這是現代人的喜好,沈括則傾向於土肥芽長,這種茶的特點是汁濃味醇,適合北宋士人“鬥茶”。鄧小南認為,該書研究視野尚欠開闊,缺乏與同時代科學家、思想家的比較研究,也缺乏與世界科學史、思想史的溝通。另就資料方面而言,該書對沈括的詩文輯佚工作未予重視,對現存的沈括詩文也缺乏探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廣度。 [3]  [4] 

沈括評傳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沈括評傳》
2004年8月
南京大學出版社
7-305-04260-9 [2] 

沈括評傳作者簡介

祖慧,女,1965年11月生於安徽省蕪湖市。1995年10月畢業於浙江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制度文化、職官科舉文獻方面的研究。先後在《歷史研究》《文史》《中國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專著有《中國曆代名狀元傳》。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