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仙圖

鎖定
《水仙圖》是傳為南宋畫家趙孟堅創作的一幅紙本墨筆畫,現收藏於天津博物館 [1] 
《水仙圖》全卷繪水仙,內容佈局上前松後緊,幾組水仙疏而不空,密而不塞長葉輕拂,滿紙風動。 [2] 
《水仙圖》此卷“用筆尖細、流利,坡草尤極飄灑飛舞,從畫筆以至紙質、墨氣來看,確是宋人真跡無疑。”趙孟堅的傳世作品不多,此卷前題後跋,雖似後人妄加,但如此長卷完整保留至今,而且佈局嚴謹,藝術精湛,確屬難得可貴。是研究趙孟堅筆墨風格的重要資料。 [1]  [3] 
中文名
水仙圖
作    者
趙孟堅(一説佚名)
創作年代
南宋
畫作類型
墨筆畫
材    質
紙本
規    格
縱25.6釐米,橫675釐米
幅    式
長卷
現收藏地
天津博物館

水仙圖畫作內容

水仙圖內容佈局

全卷
《水仙圖》全幅繪水仙,其上的留白空間將整幅長卷分成三個部分,每個部分又有三組水仙。第一部分較為稀疏,水仙花莖端方可愛,花葉舒展自然。第二部分的第一組水仙,前後排布,其下鼓起了一些小土坡。第三部分的水仙花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組水仙花葉相似,穿插密實而錯落有致,較為孤立。 [4]  [5] 

水仙圖款跋印鑑

卷無題款,僅在畫尾上角鈐一朱文方印“彝齋”。包首有乾隆行書題簽“趙孟堅白描水仙真跡”。引首有乾隆題行書“羣玉凌波”四字。卷首有趙孟堅自題詩(書法水平不高,或後人作偽妄加的)。拖尾有元代潘純題詩,有元代張楧、劉笏、張伯淳三人題跋(經書畫鑑藏家考證,乃是從《趙子固水仙圖並題長卷》移錄的)。畫的接紙處有“希憲”(據《古書畫偽訛考辨》考,為明代萬曆年間項希憲)騎縫印七方,明“杜用佳氏”(杜瓊)印。 [6]  [4]  [5] 

水仙圖創作背景

趙孟堅是南宋宗室,善畫水仙,學揚無咎一派,自抒胸懷。以水仙為繪畫題材,據湯屋《畫鑑》記載,“湯叔雅江右人,墨梅甚佳大抵宗補之,別出新意。水仙、蘭亦佳。”南宋初擅長水仙有揚無咎、湯正中(揚無咎之外甥),但至今未見作品傳世。《班瑚網》載“趙子固效湯叔雅《霜入千林圖》,又作水仙一百,一集中一枝最大號曰百花朝王。自跋雲效湯所為。流落北方子昻得之。”趙孟堅常白描水仙,作《水仙圖》繁多,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甚至成為與趙孟堅“物我不分”的繪畫意象。此卷《水仙圖》或為其中一卷,但此圖無年款,創作時間亦不可考。
另外,此卷《水仙圖》畫風雖似趙孟堅,但其題詩、跋款皆似偽加,故此卷是否其真跡仍爭議較大。同時,現傳為趙孟堅《水仙圖》現存數本,另外還有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院及北京故宮博物院等處的藏品,或佈局不同,或幅式不同,但均不如此卷的藝術價值高,且真偽問題均需待進一步考證研究。 [7]  [6]  [8] 

水仙圖藝術鑑賞

水仙圖主題

水仙這一中國傳統觀賞名花,相傳為水中仙女所化,它凝姿約素、高潔脱塵、清秀俊逸,被譽為“凌波仙子”,歷代文人雅士多喜以水仙為題賦詩作畫。而身在南宋末年,集文人、士夫、畫家身份於一身的趙孟堅,則立志做一個身處亂世,不變其節的忠貞之士。作者繪《水仙圖》亦是為表達他清高堅貞的品格。 [8-9] 

水仙圖形象

此卷《水仙圖》所有的空間幾乎都被用來描繪水仙花。一株株、一叢叢,沿着地勢高高低低地婀娜起伏,臨風搖曳,清麗可貴。圖中水仙花雖數量繁多,但在作者的精心安排之下,它們的形態卻沒有一處雷同,更沒有一處不合於自然,充滿了活潑的生命力。全圖疏密相間,神韻飛動,畫面文秀淡雅,將水仙幽靜、婀娜的姿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4]  [10] 

水仙圖技法

局部圖
局部圖(5張)
此卷《水仙圖》全用白描,用尖細穩健的線描筆法勾花和葉,瓣尖、葉梢微加重墨,再以淡墨渲染葉的正面,有的葉面還勾出細長的葉脈,隨翻轉之勢而具濃淡變化,把水仙的花葉色澤、質感、厚度真實地表現出來,佈局疏密相間,土坡相連,小草點綴其間,和諧而統一。以線描勾勒花、葉,線條流暢細勁,筆致細勁挺秀。除此之外,作者又加以渲染,深淺不一的墨暈施於花朵和葉片上,分出花葉的陰陽向背、俯仰欹側。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運用這樣一個簡單的輔助手法,不僅豐富了表現技巧,拉開了畫面層次,而且強化了寫實的效果。 [4]  [7] 

水仙圖名家點評

現代美術史論家毛建波:此圖繪汀沚岸邊,叢叢水仙,花繁葉茂,雖全用水墨,卻能把花葉的色澤、質感、厚度真實地表現出來,紛披穿插,層次分明,有“墨分五色”之妙。這一個千百枝花葉的長卷,疏密相間,神韻飛動,畫面效果極文秀淡雅,符合水仙的特色。 [11] 

水仙圖歷史傳承

此卷《水仙圖》曾經明代項希憲、杜瓊收藏,後入藏清內府。在《式古堂書畫匯考》《石渠寶笈》等上均有著錄。解放後入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2004年,天津藝術博物館與天津歷史博物館合為天津博物館,後此畫一直為天津博物館館藏的一級文物。 [1]  [12] 

水仙圖重要展覽

2018年5月29日至6月25日,為迎接天津博物館的百年華誕,天津博物館舉辦了“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展覽,此幅《水仙圖》在該次展覽中展出。 [13] 

水仙圖作者簡介

趙孟堅(1199—1267年),字子固,號彝齋,南渡後寓居海鹽廣陳鎮。宋宗室,為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但與皇室關係疏遠,家境貧寒,曾自言當時“食芥不雲腸苦,負薪每自行吟”。理宗寶慶二年(1226年)進士,曾任湖州掾、轉運司幕、諸暨知縣、提轄左帑,為官清廉,飄然出塵。善畫水墨梅蘭、竹石、水仙,學揚無咎一派,自抒胸懷,是南宋末年兼具貴族、士大夫、文人三重身分的畫家。傳世作品有《墨蘭圖》、《水仙圖》、《歲寒三友圖》等。 [7]  [14] 
參考資料
  • 1.    宋 趙孟堅 水仙圖卷  .天津博物館[引用日期2018-12-31]
  • 2.    唐譯編著,一生不可不知道的中國花鳥畫,企業管理出版社,2013.04,第47頁
  • 3.    鄭國賢著,歷代嘉興書畫名人研究,西北大學出版社,2009.6,第74-75頁
  • 4.    張婷婷編,線裝藏書館 中國傳世花鳥畫 卷二,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03,第117頁
  • 5.    (宋)韓剛,黃凌子著,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 繪畫(卷軸畫),開明出版社,2013.10,第188頁
  • 6.    張柘潭. 趙孟堅水仙卷研究[D].南京大學,2014.
  • 7.    賀雲翱主編,中華國寶圖典,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01,第346頁
  • 8.    姚瑤. 趙孟堅詩畫藝術研究[D].西南大學,2013.
  • 9.    夏鹹淳,曹林娣主編;曹林娣,沈嵐著,中國園林美學思想史 隋唐五代兩宋遼金元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5.12,第221頁
  • 10.    王東峯.借水開花自一奇 水沉為骨玉為肌——古代名畫《水仙圖》賞析[J].東方收藏,2014,(第12期).
  • 11.    潘耀昌主編,中國美術名作鑑賞辭典,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08,第384頁
  • 12.    王平.天津自然博物館5次改擴建歷史紀實[J].安徽農業科學,2015,(第8期).
  • 13.    迎百年華誕,天津博物館“耀世奇珍”展廳閉館調陳,眾多書畫真跡5月29日亮相津門!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8-12-31]
  • 14.    翟文明編著,話説中國 書法,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2.07,第109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