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民間的書寫:中國大眾影像生產研究

鎖定
《民間的書寫:中國大眾影像生產研究》是2007年8月1日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是國內第一部全景透視中國民間影像的學術專著,是國內首次對中國大眾影像生產的深度理論解讀。 [1] 
中文名
民間的書寫:中國大眾影像生產研究
作    者
韓鴻
出版時間
2007年8月1日
出版社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頁    數
314 頁
ISBN
9787810858762
定    價
29.00 元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版    次
1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叢書名
影視學術前沿
商品重量
322 g
商品尺寸
20.2 x 13.8 x 2 cm
ASIN
B00126BQE0

民間的書寫:中國大眾影像生產研究內容簡介

《民間的書寫:中國大眾影像生產研究》書中對影像生產的本體觀照,對中國大眾影像生產史的梳理,對大眾影像生產的意義解讀,對影像生產關係可能產生的變革及國內大眾影像發展路徑的探討,都具有一定的創新意義。
影像生產是視覺文化生產的一個主要內容。在百年影像史中,影像生產始終是一個充滿權力鬥爭的場域。從電影誕生之初西方電影商品對中國的文化入侵到1905年豐泰照相館的本土電影生產;從1919年商務印書館成立“活動影戲部”反抗外國影片“刺取我國下等社會情況,以資嘲笑”的行徑,到1920年旅美青年梅雪儔等人憤激於美國影片對華人侮辱而回國組建“長城製造畫片公司”;從1926年田漢“深感現實世界被壓榨之苦悶”而組織“南國電影劇社”自籌資金從事電影生產,到30年代左翼電影對軟性電影鴛鴦蝴蝶派的鬥爭,以及後來抗戰電影、國防電影乃至當今對好萊塢大片衝擊的抵制,我們無不感受到其中深刻的意識形態含義。

民間的書寫:中國大眾影像生產研究作者簡介

韓鴻,1969年生,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博士後,副教授。從事傳媒實務11年,先後就職於重慶有線電視台、成都商報社、四川電視台,歷任記者、製片人、部門負責人。在《新聞與傳播研究》《文藝研究》等權威、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近三十篇。現執教於電子科技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民間的書寫:中國大眾影像生產研究目錄

前言
一、研究的緣起
二、影像與影像生產
三、民間影像與大眾影像
四、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第一章 影像生產的本體觀照
第一節 影像生產方式
第二節 攝像(影)機、影像與影像生產
一、攝像(影)機:解放與去蔽的工具
二、影像:生存之鏡與心靈之鏡
三、影像生產:一種文本建構與話語生產
第二章 歷史鈎沉:百年中國大眾影像生產閃回
第一節 史前史:早年的中國個人影像生產
一、萌芽期的民間影像團體和個人影像生產活動
二、30年代的電影大眾化與左翼電影運動
三、抗戰、解放戰爭時期的民間影像生產
四、1949~1978:個人影像生產的斷裂
第二節 從新紀錄運動到大眾影像生產
一、第一階段:萌動
二、第二階段:潛行
三、第三階段:亮相
第三章 文本研究:解讀大眾影像生產
第一節 大眾影像生產:對主體與歷史的另類書寫
一、大眾影像與個人影像
二、大眾影像的文本解讀
三、個人影像的語境
四、價值發現——個人影像的意義
第二節 底層與邊緣化:一種新的生產視角
一、關注轉型期的中下層社會
二、民間影像的人文關懷
三、底層關注的價值呈現
第三節 解構話語權力:一個新的生產向度
一、解構:從解碼到編碼
二、建構:抵抗的意義生產
第四章 功能研究:影像大眾生產的意義解析
第一節 影像思維的啓蒙
一、影像傳統的反思
二、影像思維的啓蒙
第二節 新的傳播主體的生成與雙向傳播形態的確立
一、傳統的大眾傳播模式與批判理念
二、新的影像傳播主體與傳播方式
三、大眾影像傳播的文化意義
四、民間影像傳播的可能選擇和現實路徑
第三節 影像社區與公共領域的構建
一、當下中國公共領域的建設與大眾影像運動
二、影像生產與社區、族羣亞文化的維護和構建
第五章 對策研究:大眾影像的培育機制和發展路徑
第一節 大眾影像生產力的發展與影像生產關係的調整
一、影像生產關係的新變局
二、製播分離及其困境
三、大眾影像生產與製播制度改革
第二節 大眾影像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影像觀念的誤區
二、大眾影像的困境
第三節 大眾影像的培育機制與發展路徑
一、大眾影像的定位
二、大眾影像的拓展方向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