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方

(魏巍著長篇小説)

鎖定
《東方》是當代作家魏巍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説,1978年9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1] 
《東方》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一個英雄團為中心,把前線和後方穿插交錯起來進行描繪,通過對朝鮮戰場和中國農村階級鬥爭的描寫,展現了中朝兩國人民進行這場偉大的反侵略戰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東方》採用了前方和後方交錯的寫法;語言優美動人,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3] 
1982年,《東方》獲第一屆茅盾文學獎。 [3]  2019年9月23日,《東方》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説典藏”。 [4] 
作品名稱
東方
作    者
魏巍
創作年代
20世紀70年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75萬
首刊時間
1978年

東方內容簡介

《東方》再版封面 《東方》再版封面
1950年秋天,廣袤的冀中平原一派豐收景象。和平寧靜的鳳凰堡村,傳來了美帝侵朝的消息,回鄉探親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連長郭祥和衞生員楊雪聞訊決定立即返回部隊。“子弟兵母親”楊大娘和貧農小契、金絲和楊大伯他們支持楊雪和郭祥一道提前歸隊,準備再一次承擔戰爭的重負。這時地主分子謝清齋也乘機四處活動,大造謠言妄想借機翻天。
郭祥和楊雪提前趕回了部隊,部隊很快接到了準備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序列出國作戰的命令。在即將出國作戰之際,營長陸希榮仍強求未婚妻楊雪答應馬上結婚,遭到楊雪拒絕。陸希榮出於極端狹隘的個人主義心理,對郭祥產生了懷疑和嫉恨。
出國第一仗中國人民志願軍消滅了敵人瘋狂冒進的有生力量,迫使敵人從鴨綠江畔後退。但郭祥所在團隊打得並不理想,團長鄧軍、團政委周僕及時召開黨的會議,嚴肅批評了恐美避戰情緒,並研究制定了具體的政治教育和戰鬥措施。
第二次戰役開始了。郭祥所在的團隊擔負了穿插、阻擊的重要任務。面對數萬奪路潰逃的敵軍,郭祥的連隊像釘子一樣堅守在阻擊陣地上。郭祥率隊拼死出擊,他身負重傷但終於堅持到了大部隊到達圍殲作戰地點的時刻。營長陸希榮在戰鬥最殘酷的時候像第一次戰鬥中那樣又一次擅自帶隊撤退逃跑,險使全軍的圍殲計劃成為泡影。團長鄧軍危急中親自帶隊死死堵住陣地缺口而又一次負傷。二次戰役結束後,團裏召開黨委會,嚴厲清算了陸希榮的嚴重個人主義、右傾保守思想,並予以留黨察看、降職使用的處分。在後方醫院拼命工作的楊雪在極度痛苦中毅然與陸希榮斷絕了關係。
第二年春暖花開的時候,重傷初愈的郭祥返回了連隊。他回到部隊後正趕上第五次戰役,他率連隊與敵人鬥智鬥勇,浴血鏖戰。在一次作戰彈藥用盡的情況下,郭祥與僅存的十幾名戰友毅然捨身跳崖。幸遇朝鮮羣眾及游擊隊全力營救,郭祥與喬大夯才得以脱險和康復。在險惡的戰爭環境下,楊雪在軍醫院遭敵機突襲時,為搶救傷員和朝鮮兒童而獻出年輕的生命。
抗美援朝戰爭激烈進行時,國內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也正蓬勃展開。鳳凰堡村以楊雪的母親楊大媽為首的農民羣眾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難和干擾,終於在上級黨組織的指引下,走向了農業合作化道路。楊大媽不為女兒楊雪犧牲的悲痛所壓倒,又毅然地將15歲的小兒子送上前線。
1951年的夏秋季節,戰線基本上固定在三八線南北地區,遭到沉重打擊的美偽軍雖然被迫同意進行停戰談判,但全無誠意,仍然不斷擴軍並瘋狂進行挑釁以求一逞。為了爭取和平的早日到來,徹底粉碎敵人的“北進”妄想,入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3年夏季對敵發動了空前規模的“夏季攻勢”,已升任為營長的郭祥帶領部隊全力投入突擊,猛打猛插,一舉搗毀了偽軍的一個師部。在迎擊敵軍的反攻戰鬥中,郭祥腿部又一次負重傷,在戰局發展的嚴重時候,郭祥坐擔架堅持指揮戰鬥,直到敵人的攻勢被完全粉碎。我軍的“夏季攻勢”進一步鞏固並拓展了防禦戰線,迫使敵人老老實實回到板門店談判桌前來,在停戰協定上籤了字。
郭祥返回國內治療傷情,被截去了一條腿,轉業回到家鄉後擔任了縣委書記,又全身心地投入了國家建設的新戰鬥中去。郭祥和長眠在異國土地上的楊雪都被朝鮮政府授予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的光榮稱號。世界東方的一代英雄兒女們的功績永在,浩氣長存。 [5] 

東方作品目錄

第一部 山雨
第二部 火光
第三部 風雪
第一章 故鄉
第二章 柳笛
第三章 母親
第四章 大媽
第五章 金絲
第六章 村長
第七章 地主
第八章 消息
第九章 驚夢
第十章 分別
第十一章 路上
第十二章 徵鞍
第十三章 營長
第十四章 爭論
第十五章 政委
第十六章 江邊
第一章 開進
第二章 木屋
第三章 偵察
第四章 山前
第五章 勝利聲中
第六章 青坪裏
第七章 團黨委會
第八章 幽谷
第九章 軍中便宴
第十章 小試
第十一章 小鬼班
第十二章 蘋果園
第十三章 溪畔
第一章 寂寞
第二章 取經
第三章 待月兒圓時(一)
第四章 待月兒圓時(二)
第五章 待月兒圓時(三)
第六章 大炮與手榴彈
第七章 課本
第八章 閘門(一)
第九章 閘門(二)
第十章 閘門(三)
第十一章 追擊
第十二章 會師
第十三章 另一個“圍殲”
第十四章 在親人心裏
第十五章 琴聲
第十六章 雪夜
第十七章 狂歡聲中
第四部 江聲
第五部長城
第六部 凱歌
第一章 征服“死亡地帶”(一)
第二章 征服“死亡地帶”(二)
第三章 孤兒
第四章 家
第五章 新來的老戰士
第六章 家鄉早春
第七章 來鳳(一)
第八章 來鳳(二)
第九章 密計
第十章 臨津江畔
第十一章 潰滅
第十二章 控訴書
第十三章 將軍渡
第十四章 虎鳴山口
第十五章 黑雲嶺(一)
第十六章 黑雲嶺(二)
第十七章 黑雲嶺(三)
第十八章 雨中
第十九章 洪水
第二十章 金媽媽
第二十一章 樸貞淑
第二十二章 浪滔滔
第二十三章 傷痛
第二十四章 陰謀
第二十五章 城市
第二十六章 聚殲
第二十七章 送別
第一章 楓葉紅時(一)
第二章 楓葉紅時(二)
第三章 歸來
第四章 地下長城
第五章 奪取中間地帶
第六章 鋼鐵戰士
第七章 地雷大搬家
第八章 又一個“狙擊兵嶺”
第九章 繡花人
第十章 布穀聲裏
第十一章 在五面包圍中(一)
第十二章 在五面包圍中(二)
第十三章 在五面包圍中(三)
第十四章 反擊
第十五章 親人
第一章 戰友
第二章 春初
第三章 硝煙紅花
第四章 在朝鮮人民軍裏
第五章 我看到了新世界
第六章 和平之聲播音站
第七章 紅旗飛舞(一)
第八章 紅旗飛舞(二)
第九章 挺進
第十章 金谷裏
第十一章 燈火燦爛
第十二章 停戰令後
第十三章 新起點
第十四章 路
第十五章 歸故鄉
參考資料: [6] 

東方創作背景

1979年版《東方》的封面 1979年版《東方》的封面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魏巍兩次親赴朝鮮戰場,和廣大志願軍指戰員生活在一起,戰鬥在一起。在志願軍指戰員英雄事蹟的鼓舞下,魏巍寫出了很多影響中外文壇的優秀通訊。魏巍掌握了志願軍在朝鮮戰場的各個戰役、戰鬥的大量的第一手素材,深入研究了中國和朝鮮的形勢,想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寫一部反映從中國到朝鮮,從後方到前方,描繪抗美援朝戰爭的發生、發展和勝利的全過程的長篇鉅著。
《東方》的創作,經過了艱難曲折的道路。1955年初,魏巍開始動手創作《東方》,到1965年寫出了四十萬字。“文化大革命”中,魏巍被打成“黑線人物”,《東方》的手稿被沒收了,於是創作就中斷了。1970手稿回到魏巍的手中,但江青反革命集團實行文化專制主義,搞什麼“三突出”的創作模式,使《東方》的創作無法進行。他重新閲讀馬列主義精典作家的文藝論著,研究了古今中外文學名著的創作經驗,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創作道路:按照社會生活原樣去反映生活,拒絕採用江青反革命集團欽定的“三突出”的模式。1974年秋,他把中斷九年半的《東方》的創作又揀起來了,到1975年秋,終於完成了七十五萬字的初稿。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後,魏巍又精修細改了一年,1978年9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問世了。 [1] 

東方人物介紹

東方戰士的典型:郭祥

《東方》的主人公郭祥在連環畫中的形象 《東方》的主人公郭祥在連環畫中的形象
郭祥是《東方》中塑造得最成功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戰士的典型。他十一歲,為了報復地主的欺壓,拳打地主崽子謝家驤,殺死謝家心愛的黃鷹,外逃流浪。十三歲就參加了八路軍。用郭祥的話説:“我生在苦水裏,長在戰鬥中。我既不怕眼淚,也不怕鮮血。為革命鬥爭是我光榮的職業,征服敵人是我最大的愉快,為人民獻身是我最大的幸福”。經過嚴酷的階級鬥爭生活的鍛鍊,使他養成了機靈、堅韌的個性。這就形成了郭祥“嘎”的個性特點。
郭祥在對敵鬥爭中,表現得機靈智謀、堅韌頑強、英勇善戰。他自覺地代表先進的工人階級和反侵略戰爭的正義行為,對帝國主義、資產階級進行戰鬥。面對着現代化裝備的敵人,他知道:“在通向勝利的路上,不是鋪着天鵝絨般的地毯,而是鋪着人血和鋼鐵。”“我的生命正是要用來碰碎舊社會這座大城堡或大或小的一塊的。”在他的身上,處處都表現着一個戰士覺悟的力量。入朝以後,面對着敵人的空中優勢,他開創了用輕型武器打敵機的先例;面對敵人的鋼鐵戰術,他和戰友們,由挖防炮洞到屯兵洞,最後創造了摧不垮、打不爛的地下長城。他有敢給死亡以死亡的膽量和氣魄。在縛龍里戰鬥中,他的子彈打光了,身上也被敵機仍下的汽油桶炸着了,還要用鐵鍬和石頭戰鬥,使敵人不能在陣地上前進一步;在“征服死亡地帶”裏,他騎在風翅飛轉的定時炸彈身上,拔掉風翅,排除了定時炸彈;在“反擊”戰中,郭祥的腿被炸斷了,還坐在擔架上指揮,直到把敵人的坦克優勢打垮,他才退下戰場。郭祥的“嘎”,表現在對敵人鬥爭中,就是堅韌頑強的拗勁。
郭祥對敵人的恨是來源於對人民的愛。對敵人恨得越狠,對人民愛得也就越深。他和康保的關係,表現了無產階級人和人之間的最美好的感情;他對金媽媽、金銀鐵、樸貞淑、白英子的行為,表現了中朝兩國人民最真摯的情誼。郭祥心中裝滿了人民,唯獨沒有一絲一毫“我”的念頭,甚至在他殘廢時,也不接受組織照顧去榮軍學校去享清福。 他要把汗水酒在家鄉的土地上,回家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農村。他要象蠟燭一樣,“決心一點不剩地把自己徹底燒完”。郭祥的“嘎”,表現在對待人民的態度上,就是一心無二的耿勁。
郭祥在愛情生活中,表現出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高尚品德。他和楊雪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參軍後,他漸漸地愛上了楊雪,但沒有向楊雪吐露內心秘密的勇氣。他想多創造點讓,楊雪愛他的條件,等立了大功以後再提。可在他還沒選擇好表白時機的時候,楊雪已陷入了陸希榮“誘敵深入”的圈套,並騙取了楊雪的愛情。郭祥苦惱極了,他想找楊雪表白一下“內心”,然後把他對楊雪的感情連根挖掉,但他又怕自己的表白影響了楊雪和陸希榮的關係,於是他又勸慰自己,陸希榮營長在許多方面比自己強,楊雪和他生活在一起,會進步得更快,應當為少年時代的朋友高興啊!後來,他雖然逐漸地發現了陸希榮是一個極端個人主義者,但他絕不影響、干擾楊雪和陸希榮的關係。他讓楊雪自己去認識和覺悟。這是道德的。陸希榮以自傷逃出朝鮮戰場後,郭祥不計較楊雪和陸希榮那段關係,仍然忠貞不渝地愛着楊雪。楊雪剛剛向他敞開愛情的窗扉,萬惡的侵略戰爭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楊雪犧牲了,但她的愛是永遠激勵郭祥前進的力量。他繼承楊雪未竟的事業,把對楊雪的愛化為殺敵的力量。在戰鬥中,他英勇、頑強、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迫使美帝國主義在停戰談判桌上籤了字。郭祥的“嘎”,在愛情上,表現為忠貞不渝的傻勁。 [1] 

東方成長型的人物:王大發

調皮騾子王大發是一個帶有濃厚農民意識的成長型的典型人物。出國前,王大發自己批准自己開小差,認為“革命成功了,我還是回家種我的地”去。這是幾千年來農民意識的反映。在民主主義革命中,王大發帶着對地主的剝削、壓迫的仇恨,帶着農民對土地渴望的心情,參加了革命。由於他不願學習,不認識自己身上落後的農民意識,農民身上的消極東西,頑固而持久地纏繞着他。他看到地主被打倒了,國家施行了耕者有其田,認為革命到“底”了,要回家過既不被剝削,也不剝削人的安居樂業的生活。這是幾千年來,農民們追求的最理想的生活。但是,在嚴酷的階級鬥爭的現實面前,多少起義農民,前仆後繼,付出了多少昂貴的代價,到頭來,這種理想,只能是他們夢中的幻影。王大發比老一代農民幸運的是,他找到了共產黨。不管他怎麼調皮,多年革命的實踐,使他明白一個真理:農民只有跟着共產黨走才有出路。這個認識,使王大發跟着共產黨,走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戰鬥歷程;這個認識,也是王大發跟着共產黨,從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由一般的愛國主義變成為無產階級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最關鍵的內在因素。
王大發抱着幫助鄰居救火的思想,踏上了朝鮮國土。但是,在黨的教育下,在反侵略戰爭的實踐中,他的思想鍛鍊得越來越成熟了。他改變了他過去怕入黨開會麻煩的念頭,要求參加中國共產黨了。他説:“這次入朝, 我看到朝鮮人民的苦難,就更覺得帝國主義的可恨.……現在我明白了:這個‘底’就是帝國主義統統完蛋,一切反動派在地球上統統消滅,共產主義徹底實現!也許,建設共產主義我趕不上;可是豁出我這一百多斤,給共產主義清除障礙,墊墊地基,我還是有用的。”王大發對革命的“底”的認識和入黨的要求,標誌着王大發這個戰士,已經由民主主義者過渡到社會主義者,由一般愛國主義戰士過渡到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戰士。在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思想支配下,王大發為了掩護同志,隻身和三十來個敵人進行戰鬥,身上幾處受傷,腸子流出來大拖,還打退了敵人多次衝鋒,榮獲了鋼鐵戰士的稱號。 [1] 

東方典型反面人物:陸希榮

《東方》中的人物陸希榮在連環畫中的形象 《東方》中的人物陸希榮在連環畫中的形象
陸希榮是被資產階級糖衣炮彈打中了的典型。他把參加革命看作是“經商”,投裏多少血本,就得奪取多少利潤。一旦沒得到利潤或少得一點兒,他就由追求地位的狂熱跑到消極悲觀上去,説什麼“革命有前途,個人沒有前途”了!他對兵團司令的高座唾涎三尺,若想爬得那麼高,他計劃二十七、八歲就得登上師級的寶座。但他知道,這種思想赤裸裸地暴露出來,組織上是不會買他的帳的。於是,他就用虛偽的假象,把個人主義的野心掩蓋起來。這就形成了陸希榮投機分子的玩弄手腕、耍兩面派的個性特點。
他對組織、對革命,陽奉陰違,離心離德。他明明反對黨中央抗美援朝的決定,但在會上,也找出幾條,説明黨中央的決定怎樣英明,怎樣符合民意;他是害怕戰爭的怕死鬼,但在某種有利的條件下,他可以脱光膀子千一傢伙;他對革命根本沒有感情,但有時,他又虛情假意地發表一些激烈的極左的詞句,以表明他比誰都革命;他內心根本沒有把團領導放在眼裏,但在領導面前,卻又裝得非常聽話的樣子。他不研究戰術或全營的工作,卻專門會研究領導的心理,為了討好領導,他可以把過去做過的事情重新拿來彙報,也可以把計劃或打算做的事情,説成幹得轟轟烈烈,並取得顯著成績。因此,他騙取了鄧軍團長的信任,説他是“司令員兼政委的材料兒”。對待上級的部署,他是有選擇的一對他有利的就幹,沒利的就不幹或敷行塞責。到朝鮮後,志願軍幾次重大的作戰部署,由於錯用了陸希榮,都沒有達到予期目的。
他對同志、對戰友,攬功推過,明爭暗害。他心中只有“我”,一切都圍繞“我”的得失而謀算。人民、同志戰友,在他心目中,只是他向上爬的墊腳石。在縛龍里的戰鬥中,明明是陸希榮自己怕死,臨陣脱逃,使部隊的作戰計劃落了空,但他卻説是為了一二百戰土的生命並往郭祥身上栽髒;反過來,把郭祥、花正芳等人浴血奮戰的事蹟,向組織誇誇其談地記在自已指揮英明的功勞薄上。
小説人物楊大媽和女兒楊雪在連環畫中的形象 小説人物楊大媽和女兒楊雪在連環畫中的形象
陸希榮的靈魂是極其醜惡的。他説:“人一輩子歸根結底還不是吃一點兒,喝一點兒,痛快一點兒。”為了達到他個人享樂的目的,他用“誘敵深入”的戰術攻下了楊雪,騙取了楊雪的愛情,並要搶着在志願軍出國前結婚。楊雪拒絕了他,他就毫無根據地懷疑問題出在郭祥身上。在戰場,他幾次想借侵略軍的手殺害郭祥。還恬不知恥地向楊雪説什麼,沒有懷疑就沒有愛情! [1] 

東方女英雄形象:楊雪

楊雪是個天真、純潔而性格很頑強的姑娘,她對生活中出現的愛情曾感到迷茫,遇到過挫折。儘管她有缺點,但讀者仍那樣喜歡她,因為她是現實生活中的女英雄,是個活生生的人物。 [7] 

東方作品鑑賞

東方主題思想

(一)揭示了抗美援朝的正義性和必要性
小説歌頌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和志願軍戰士,歌頌了軍民的魚水情誼,歌頌了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
小説從郭祥在故鄉鳳凰堡探親期間得知朝鮮戰爭爆發後歸隊寫起,寫了朝鮮戰爭的幾個階段和許多有名的戰役,如五次戰役、秋季攻勢、夏季攻勢和松鼓峯戰役、上甘領戰役,寫了郭祥和戰友們在戰鬥中的表現,寫了朝鮮戰爭在中國農村各階級中引起的不同反響,寫了冀中平原農村對抗美援朝前線的支援以及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鎮壓反革命等,最後寫到郭祥身負重傷後回國治療的途中獲悉停戰消息,再現了朝鮮戰爭從爆發到結束的全過程以及與朝鮮戰爭相關的國際國內風雲,揭示了新中國在成立伊始、困難重重的情況下抗美援朝的正義性和必要性,歌頌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英明決策和革命膽略。通過對郭祥及其戰友們在戰鬥中的表現的描寫,歌頌了志願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以及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形象地説明了志願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也是不可戰勝的;通過對美機在戰場與非戰場的狂轟濫炸、楊雪為保護朝鮮兒童白英子而犧牲、郭祥跳下山崖遇一阿媽妮並得其掩護和照料等的描寫,歌頌了反侵略的正義戰爭和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通過對楊大媽等人民羣眾對抗美援朝戰爭全方位支援和無私奉獻的描寫,歌頌了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和軍民的魚水情誼。
(二)歌頌了無產階級的人性美
楊大媽熱愛子弟兵,以至於被稱為“子弟兵的母親”。郭祥愛楊雪愛得如醉如痴、刻骨銘心,以至於產生幻覺。喬大夯身材高大,飯量也大,可在團長、政委特地請他吃“山雞宴”時,他為了不過多地“掠奪”首長的食物,食之甚少;平時總是吃個半飽就説“我飽了”。戰友們體貼他,照顧他,他哭着拒絕;陳三(“小鬼班”的班長)非常愛班裏的戰士,以至於被稱為“老保姆”,等等。這些描寫實際上是對無產階級人性美的歌頌。
(三)揭露和批判了人民軍隊內部存在的消極思想及其所產生的消極影響
小説通過對陸希榮一些不良思想品行的描寫,如出於享樂而急於與楊雪結婚以及未能得呈之後心懷不滿、製造事端等,揭示了人民軍隊內部存在的“刀槍入庫,放馬南山”的麻痹思想以及小農經濟對戰士的消極影響,鞭撻了個人主義。 [11] 

東方藝術特色

抒情方式多樣,抒情色彩濃郁
1.借景抒情。如小説開篇這樣寫道:“穀子黃了,高粱紅了,棒子拖着長鬚,像是游擊戰爭年代平原人鐵矛上飄拂的紅纓。秋風一吹,飄飄颯颯,這無邊無涯的平原,就像排滿了我們歡騰吶喊的兵團!”[1](3)這段文字烘托出了郭祥回到家鄉的喜悦情感。
2.借物抒情。如楊雪犧牲之前,不忘郭祥的鋼筆老漏水兒,把自己用過的黑杆金星筆和包着紅邊的小圓鏡子留給他作紀念。在郭祥看來,“那面鏡子看來比水晶還要晶瑩,比雪還要潔白,比銀子還要明亮。”[1](707)在戰鬥前就會拿出那面小圓鏡子,默默思念她。
3.通過描寫夢境、幻想等來抒情。如楊雪犧牲後,郭祥或因思戀她而出現幻覺,或者乾脆夢見她:“郭祥望着大海,默默地想着他少年時的夥伴,他的同志和戰友的一生。他彷彿看見這個矯健的女戰士,短髮上帶着軍帽,揹着紅十字包,面含微笑,英姿勃勃地踏着波浪向他走來”[1](708),渲染了郭祥對楊雪濃重的思念之情。
4.將情感意象化。小説注重將情感充分地意象化,如描寫花正芳在反坦克戰鬥中一騰身躍上坦克時:“他這時棉衣還是白裏衝外,在硝煙瀰漫之中,遠遠望去,就宛如一隻白鶴,高高地站在烏龜背上。”在這裏,作者對志願軍戰士捨生忘死的大無畏精神的真摯而熱烈的熱愛之情化作了“白鶴”的意象,對敵人坦克的強烈憎惡之情化作了“烏龜”的意象,充分而又恰切地表達出了作者的愛憎之情。
多種抒情方式的運用,使小説的敍事籠罩在抒情氛圍之中,整個小説詩意氤氲、情趣盎然,呈現出濃郁的抒情色彩。
結構宏大而嚴謹
小説共包括山雨、火光、風雪、江聲、長城、凱歌六個部分,字數多達70多萬,以時間為線索,將國外和國內、前線和後方交錯在一起描寫,有分有合,疏密相間,似斷實連,描寫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各個階段和有名戰役,展現了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進程,全景式地描述了20世紀50年代初國內複雜的階級鬥爭、合作化運動等重大事件;以郭祥從部隊回闊別已久的家鄉探親始,以戰爭勝利、郭祥負傷回家擔任家鄉縣委書記終,首尾呼應,從而形成了宏大而嚴謹的結構。
情節富於傳奇性
小説不僅描寫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各個階段和有名戰役,情節跌宕起伏,而且不少情節富於傳奇性。如郭祥所在的志願軍部隊剛剛進入朝鮮時,遇到了一位朝鮮人民軍上尉金銀鐵;而戰爭後期,志願軍與人民軍成功會師時又遇到了這位上尉。郭祥跳崖受傷後曾受到一位朝鮮阿媽妮的精細照顧,而那位阿媽妮正是金銀鐵的母親。郭祥所在部隊在進入朝鮮後幫助了一位當地婦女樸貞淑,郭祥受傷後又是通過樸貞淑的幫助回到了自己的部隊。戰爭結束之際,金銀鐵、樸貞淑和被楊雪救了的女孩白英子組成了一個家庭,等等,情節極富傳奇性。
人物語言個性化
小説人物眾多,但基本上是一人一腔、一人一調,個性鮮明,如在戰鬥動員會議上,“調皮騾子”王大發説:“我不是吹牛,這次到了朝鮮,要是美國鬼子叫我瞄上,我説打他的腦袋,不能打中他的肚子”,而喬大個則只説出“共產黨叫我到哪兒,我就到哪兒!”這些語言,表現出王大發的“調皮”和喬大個的耿直淳厚。 [11] 

東方人物塑造

《東方》連環畫
《東方》連環畫(3張)
《東方》描寫的人物,在個人命運和生活道路的轉折點上經受考驗,按照他們各自性格的發展邏輯,把人物的命運和性格的成長、發展,緊緊地和抗美援朝戰爭結合在一起,從人物的命運和性格的發展,透示出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進程。反侵略戰爭淘汰了投機分子陸希榮,標明瞭志願軍的成熟和戰鬥力的增強;而郭祥、楊雪、王大發、劉大順等一大批無產階級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戰士的成長,則是奪取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保證。
魏巍善於抓住兩個人物的個性特點,通過兩個人物“做什麼”和“怎樣做”的多方面的對立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陸希榮心中只有“我”,而郭祥心中沒有一絲一毫“我”的雜念;陸希榮用“誘敵深入”的戰術攻下了楊雪,騙取了楊雪的愛情,而郭祥卻不願用自己“嘎”的手段,他忠厚地想多創造一些讓楊雪愛他的條件,一再貽誤戰機;陸希榮在朝鮮戰場上,由“右傾保命”到自傷叛逃,甘願做資產階級皮毛商的撐門佳婿,而郭祥在戰爭中,敢給死亡以死亡,甘願象蠟燭一樣為人民把自己徹底燃燒完,……書中雖然沒有寫郭祥和陸希榮劍拔弩張的面對面的鬥爭,但通過他們所做的事情和對待問題的態度、處理問題的方法的對立描寫,讀者可以看到,兩種思想、兩種道德、兩種人生道路,時時處處在尖鋭激烈的鬥爭着。通過陸希榮的醜,更襯托出郭樣的美,兩個形象相反相成,反映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魏巍善於通過人物的行動和語言,把戰士心靈中閃光的東西傳達給讀者。郭祥在“征服死亡地帶”和定時炸彈那場“對話”,真實地表現了在拆除定時炸彈前的內心深處的思想鬥爭。郭祥明白危險和死亡的含義,但為奪取戰爭的勝利,他敢面對危險和死亡,給死亡以死亡。他的行動告訴人們:“膽敢征服死亡的英雄,永遠是生活的開拓者。”楊雪把自己棉襖的棉花拿出來給傷員做墊子,自己穿絮草的棉襖,這生動地表現出楊雪具有中國勞動婦女純樸、善良、自我犧牲精神的母性的美德。在“反擊”前,戰士們接到祖國慰問團送來的香煙,會抽煙的捨不得抽,留着為祖國立功那天抽;不會抽煙的倒抽起來了,因為他看到煙嘴上“祖國——我的母親”的字樣,想品嚐一下想念的母親的血液凝結的滋養他心田的乳汁的甘美。這個“不抽”和“抽”的反常行動,把戰士“對祖國的那種特別純潔和深厚的感情”,表現了出來。 [1] 

東方寫作侷限

《東方》的缺憾也是明顯的,如作家追求前後方結合,從政治、經濟、軍事全方位來反映戰爭的企圖並未完全實現,相對而言,寫後方的後半部明顯薄弱;或者囿於寫作時間的拖沓與斷隔,文氣也不連貫,後兩部遠遜於前四部;不少議論也過於直白和淺露,留下了散文化的痕跡,等等。畢竟,《東方》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它在時代精神的主導性和現實生活的豐富性的統一上所達到的現實主義深度及其侷限,都和《保衞延安》《紅日》等有諸多相似之處。在此意義上也不妨可以説,《東方》才是“前17年”軍旅小説的終卷之作,同時它也是新時期軍旅小説迴歸現實主義道路的先聲之作。它的定位就在於“接軌”,它的貢獻亦在於此。 [2] 

東方作品影響

1982年6月,《東方》被人民美術出版社改編為同名連環畫發行全國。該作品還先後於1982年、1983年、1986年榮獲首屆“茅盾文學獎”、首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首屆“人民文學獎”。 [10]  2019年9月23日,《東方》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説典藏”。 [4] 

東方作品評價

現代作家丁玲《我讀〈東方〉》:《東方》是一部史詩式的小説,它是寫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創造的宏偉業績的史冊,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是一座雕塑了各種不同形象的英雄人物的豐碑。 [2] 
原全國作協副主席、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張炯《彩筆豪情譜英雄——評長篇小説〈東方〉》一文中譽稱:“《東方》描寫了朝鮮戰爭的全過程,塑造了眾多感人肺腑的英雄形象,以醮滿戰鬥豪情的彩筆,為我們再現了生活內容異常豐富的歷史圖卷。全書結構宏偉,篇幅浩繁,情節波瀾起伏,動人心魄;人物血肉飽滿,栩栩如生;風格優美、雄放,有如色調鮮明、濃郁的油畫。” [10] 
江蘇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温潘亞:兩條線索扭結交錯,貫穿着新中國成立不久這一歷史轉型期種種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展現了從農村到城市、從地方到軍隊、從國內到國外、從黨內到黨外、從政治到軍事……包羅萬象的大千世界,其中充盈了“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暴力的與和平的、軍事的與政治的”種種鬥爭,這一切均構成了五十年代初新中國氣勢恢宏、色彩斑斕的歷史畫卷。它既承繼了十七年軍事文學的豐厚傳統,又開新時期軍事文學社會化現象的風氣之先;既具有史的認識價值,又有着詩的藝術魅力;既具有充沛的激情,又具有磅礴的氣勢,不愧為一部具有史詩品格的優秀作品。《(新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評)》 [8] 
南京大學教授王彬彬:“《東方》這部小説,恐怕許多圈內人士都想不起來了。現當代文學專業考研究生時,如果出一道填空題,讓考生填上《東方》的作者,恐怕沒幾人能答對。” [12] 

東方作者簡介

魏巍 魏巍
魏巍(1920—2008年8月24日),當代作家。河南鄭州人,1937年抗戰爆發,奔赴山西抗日前線參加八路軍。1939年開始,以紅楊樹為筆名開始詩歌創作,寫有街頭詩、短詩和長詩《黎明風景》。後到延安,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解放戰爭時寫有《寄張家口》《兩年》等優秀詩歌。1950年他曾兩次赴朝,深入前線生活,創作出《誰是最可愛的人》《年青人,讓你的青春更美麗吧!》等優秀散文,發生廣泛的強烈的影響。 [3]  [9] 
參考資料
  • 1.    吉林省五院校編. 中國當代文學史 下[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299-311.
  • 2.    朱向前主編. 中國軍旅文學50年 1949-1999[M]. 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8 ,142-143.
  • 3.    蔣錫金主編. 文史哲學習辭典[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212-213.
  • 4.    《平凡的世界》等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説典藏”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9-28]
  • 5.    趙樹勤主編. 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M].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 ,643-644.
  • 6.    魏巍:《東方》,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目錄頁。
  • 7.    公仲 徐潤潤 汪義生. 中國當代文學史綱要[M]. 上饒:上饒師專中文科,1980.204.
  • 8.    金漢主編. 新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評[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400.
  • 9.    軍史今日:著名軍旅作家魏巍逝世——國防部網站  .國防部[引用日期2021-01-04]
  • 10.    熊坤靜. 魏巍三赴朝鮮寫《東方》[J]. 黨史文苑(紀實版), 2014, (10):53-54.
  • 11.    廖四平, 李麗文. 魏巍《東方》綜論: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叢論之一[J]. 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 (6):71-74.
  • 12.    沈嘉達, 鍾夢姣. 《東方》:傳統寫作、政治表達與現實主義突圍[J]. 社會科學動態, 2022, (4):31-3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