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秋管窺

鎖定
〖春秋管窺〗十二卷。
清徐廷垣(生卒年不詳)撰。廷垣,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官至新昌縣縣巫,彝尊《經義考》不載此書。
作品名稱
春秋管窺
作    者
徐廷垣
創作年代
卷    數
十二卷。
大抵成於朱氏之後。自宋以來,説春秋八者,尊聖人不知為何尊之,遂認為貶繃天王,改易正朔,舉天-下千名犯義之事,皆曲為孔夫子之特筆,而不知衞亂名教之大防,廷垣自序,力駁諸儒之失,認為,世但知推尊聖人,而不知孔子當日固一魯大大也。周天子為其大君,魯公則為其本國之君,列國諸侯則懼為周天子所封建。皆與魯君並尊。身為人臣,作私書以賞罰王候者公,此為犯上作亂之行徑,而謂聖人為防此而作?如謂所誅絕者非在位之王公,豈先王先公便可得而誅之乎?昌言無忌,便招致禍害、終日深藏其書,不輕示人。然聖人者不欺屋漏。明知犯上幹禁而故作之。又深匿之以圖倖免,亦必無此事。舉世襲充儒之論,而不究其非,亦曰我欲法之《春秋》,削天子位號,黜當代公卿,其將河辭以遇之云云。是論最為正大。又自述註釋之例曰:以《左傳》之事實質經,以經之異同辨例,於公羊、□梁二傳及諸儒論釋,其合於義例先後無悼者,不復琵議,如其曲説偏斷,理有窒礙者,則據經文先後以駁正之云云,其立意頗?為明坦。廷垣亦偶沿舊説,然其大旨醇正,多得經義,與焦循、朱熹同黨而又補之。其見識皆在啖、趙諸儒之上,足為研經者所效法而引為借鑑。有《四庫全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