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易經

(華夏上古三大奇書之一)

鎖定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有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易經》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1]  其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
《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含蓋萬有,綱紀羣倫,廣大精微,包羅萬象,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生活、律法 [17]  、文學、醫學 [16]  、藝術、教育 [19]  、數學 [18] 科學等諸多領域,是各家共同的經典。 [2-3] 
中文名
易經
外文名
I-Ching [4] 
別    名
類    別
國學玄學易學
包    括
連山》《歸藏》《周易
出現時間
遠古至漢代
篇    幅
280千字 [15] 
拼    音
yì jīng

易經歷史淵源

易經 易經
《易經》是遠古文明的產物,是中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易經》分為三部,天皇氏時代《連山》、《歸藏》,秦漢時期的易書《周易》,一起稱作“三易”(另有一説三本書均作於遠古)。遠古時代人們定天象、法地儀,觀象授時,創制曆法與易書等,文明肇始。《春秋命歷序》:“天地開闢,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於北極之野…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遠古時期古人“觀象授時”,並確定天干地支及陰陽五行八卦原理。八卦與干支時間以及方位是聯繫在一起的,它們同屬一個系統。遠古早已有之的時空、陰陽觀念,發展成為一個系統的世界觀,用陰陽乾坤剛柔的對立統一來解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的一切變化。《連山》、《歸藏》是我國遠古時代的文化典籍,有説《連山》與《歸藏》不是失傳了,而是被改了名為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又或其它名稱。也有説《連山》與《歸藏》於漢代後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經或亡佚。此二易成為中華文化領域裏的千古之謎。 [1-3]  [5-6] 

易經釋義

《易經》認為天地萬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發展之中,其闡述的就是這個“自然而然” 的規律。這規律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
“易”,一是“變易”、二是“簡易”、三是“不易”。變易,指變化之道,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簡易,一陰一陽,囊括了萬種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後,都是相反相成,對立統一。不易,雖世間的事物錯綜複雜,變化多端,但是有一樣東西永遠不變的,那就是規律;天地運行,四季輪換,寒暑交替,冬寒夏熱,月盈則虧,日午則偏,物極必反,這便是規律。萬事萬物的發展皆有“定數”與“變數”,定數有規可循而變數無規可循;定數中含有變數,變數中又含有定數,無論定數還是變數其大局皆不變。易有太極,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6-8] 

易經易書類別

易經連山

連山易學 連山易學
《連山》是中國最早的易學體系,是三易之首。據古文獻(宋羅泌《路史·前紀二·天皇紀》)記載,《連山》為盤古開天地後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創。《連山》和《歸藏》《周易》並稱為占卜的三易之法。連山是三易之一,屬先天易,以“艮卦”為首。鄭玄在《易贊》中説:“《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其是以艮卦開始,如山之連綿,故名曰連山。”《連山》是以四季六氣為旺衰指引,以六甲值符為吉凶判辨之座標,以三元九運為時空轉換。不同於用五行生剋的客觀論來指導概念論的辯證方法。其先天八卦圖,以艮(山)為首,主要講陰陽卦的對峙。據記載:《連山易》有八萬言,多佚失。保留的僅有一些卦名,幾個爻名和卦爻辭,象辭,及五十二條諸家論文。 [8-9] 
鄭玄於《周禮注》稱:“名曰連山,似山出內氣也”。顧炎武《日知錄‧三易》:“連山,歸藏非易也。而云易者,後人因易之名以名之也。”相傳連山至漢初時已失佚,桓譚《新論》雲:“山(連山)藏於蘭台”。北宋邵雍認為:“連山蓍用九十七策,以八為揲,正卦一〇一六,互卦一〇一六,變卦三二五〇一二,以數斷不以辭斷。其吉凶一定不可易”。又一説《連山》即《數術略》之《夏龜》。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中收有《連山》一卷。 [5]  [10] 

易經歸藏

《歸藏》是三易之一,東漢學者桓譚在《新論正經》中説:“《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簡本);《連山》藏於蘭台,《歸藏》藏於太卜。”《周禮·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意思是説《連山》《歸藏》《周易》是三種不同的占筮方法,但都是由8個經卦重疊出的64個別卦組成的。相傳《歸藏易》是以坤卦為首,萬物皆歸藏於地。每一象都是以“氣”為主;天氣為歸,地氣為藏,木氣為生,風氣為動,火氣為長,水氣為育,山氣為止,金氣為殺。《歸藏》有四千三百言,多已佚失,保留下來的,只有六十四卦的卦名,爻名。《連山》《歸藏》是我國古文化的典籍,歷來人們認為它們是《周易》的前身。
一説《歸藏》在漢朝已佚,因為《漢書·藝文志》中沒有著錄,《隋書·經籍志》亦曰:“《歸藏》漢初已亡,晉《中經》有之,唯載卜筮,不似聖人之旨。”明朝楊慎以為漢代時《歸藏》未失,“《連山》藏於蘭台,《歸藏》藏於太卜,見桓譚《新論正經》,則後漢時《連山》《歸藏》猶存,未可以《藝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清人朱彝尊雲:“《歸藏》隋時尚存,至宋猶有《初經》《齊母》《本蓍》三篇,其見於傳注所引者。”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號秦墓中出土了一部書,被稱為王家台秦簡歸藏,重啓研究《歸藏》的熱潮。有人認為“秦簡《易佔》不僅是《歸藏》,更準確一點,應當是《歸藏》易中的《鄭母經》” [7] 

易經周易

《周易》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但一般認為它是秦漢時期融匯而成的作品。《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説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一般認為它形成於秦漢時期,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關於《易傳》為孔子所作的説法,宋代以來學者已有疑議。《周易》佔測只屬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實《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軍事,科學,文學,農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 [3]  [5]  [8]  [11-12]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也有人直接把《周易》稱為《易經》。《周易》主要有8卦:乾卦坤卦震卦艮卦離卦坎卦兑卦巽卦 [2]  [12] 
《左傳·昭公十二年》,楚靈王稱讚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周易》在漢代居於儒家經典之首。從唐代開始,《周易》為“六經”之首的地位從未受到任何挑戰。隨着儒家經典範圍不斷拓展和擴大,從“七經”“九經”“十二經”,再到“十三經”的最終形成,《周易》便自然從“六經”之首轉而升擢為羣經之首。 [13] 

易經其它相關

誤區
不少人誤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經》。其實這觀點是錯誤的,簡單的説周易和易經的區別就是從屬關係上的不同,《易經》包含了《周易》。關於“三易”,《周禮‧春官‧大卜》中説:“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易經》有“三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 [5] 
按照南懷瑾説法周易和易經的區別在於:《周易》相傳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家的文化,有部分是從文王著作了這本《周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説,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幾個卦。其實易經有三易之説。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 [8]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