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化評論

鎖定
《文化評論》全名為《文化評論:社會、文化、思想、教育批評旬刊》。1931年12月年創刊於上海,1932年4月第4期停刊。由胡秋原編輯,文化評論社發行。半月刊,屬於綜合性評論刊物。
中文名
文化評論
語    種
中文
創刊時間
1932年
出版週期
半月刊

文化評論人員編制

該刊的主要撰稿人有立齋、仲雯、李白華、王禮錫、梅龔彬、克己、胡秋原等人。

文化評論欄目方向

主要設有隨感錄、文化短評、讀者之聲等欄目。
其中,“讀者之聲”一欄曾發表立齋的《讀者之聲:解剖室中之“民族文藝派”》一文,指出該刊對“民族文藝派”的批評一針見血,熱情頌揚了該刊敢於冒險、直言不諱的態度,是“漫漫黑夜的雷鳴”。這一專欄的設置是該刊與讀者交流互動的平台,值得借鑑。
該刊刊載對國外局勢的分析,評論國內文化現狀,發表政治隨感錄,翻譯國外作品等。
H.C.Y.的《隨感錄:鄧演達之死》從鄧演達的死出發,強烈地抨擊了當時社會無視國民自由民主之狀,並呼籲國人爭取言論集社結會之自由運動,發出了國民政府真正做到一個“近代國家”的呼聲。H.C.Y.的隨感錄還有《社會法西斯蒂行進曲》等文,都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由藏原唯人(作)、胡秋原(譯)的《帝國主義時代之文藝》一文,從對於現代藝術之諸意見與現代藝術之社會基礎、小資產階級藝術之發展等幾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帝國主義時代的文藝發展實況,內容詳盡全面。梅龔彬的《文化短評:日美妥協以抗英?》等評論性文章,結合了當時的國際局勢進行評述,觀點深刻,拓寬了讀者眼界。仲雯的《新年之回顧與展望》也刊登在冊,是總結與計劃性的文章。
該刊涉及時政、文藝等多方內容,而尤以時政評論為主,是瞭解民國社會百態的參考史料之一。 [1] 
參考資料
  • 1.    莊濤等主編,寫作大辭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2年04月第1版,第4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