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拿什麼拯救奮鬥中的女人

鎖定
《拿什麼拯救奮鬥中的女人》是2011年8月北京時代文匯文化傳播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炎山。主要講述了蘄州的人們奮鬥故事。
中文名
拿什麼拯救奮鬥中的女人
作    者
胡炎山
出版時間
2011年8月
出版社
北京時代文匯文化傳播中心
頁    數
180 頁
開    本
32 開
字    數
80千字
網絡支持
華人民間記憶網

拿什麼拯救奮鬥中的女人作者自序

來自華人民間記憶 來自華人民間記憶 [1]
“著書驚日短”,多年來,我一直將自己貼向黑夜裏的清燈、白紙旁,同高高低低、厚厚薄薄、輕輕重重的文字交談又交談,後來用二百八十多個夜晚寫完了這部書的第一稿。回頭看,書中不足之處頗多,其實話説回來,這也是我所需要的,我在寫作中發現了自身的不足,這可是好事啊!我始終認為,即便再幼稚的文字,我也不會等到學寫完美了再去寫,而必須力求寫到我人生中的最後一部作品時達到完美。寫下這些文字,希望讀者能喜歡,期盼讀者能來電來函,給以批評指正

拿什麼拯救奮鬥中的女人內容節選

一股水從西往東流,流到長江中下游,在一個地方略作屯留,又繼續向下,這個屯流一會的地方,時間久了,就成了一大片沙灘,沙灘上沒有貝殼,帶貝殼之類的動物,總是選擇更好的去處了。
過了幾百年,或幾千年後,有一隻鳥,傳説是九頭鳥,這鳥有九個頭。該鳥銜了一些草籽,由南向北的飛,是想把南方的草籽帶到北方儲藏起來,準備過冬。九頭鳥在這一片沙灘上飛得累了,口乾得無法形容,就從高空中,一收翅膀落下來,準備飲一些江水再趕路。就在它收起翅膀,身體向下落時,不小心把一粒草籽落到沙灘上面了。第二年這裏就長出了一棵野草。野草茁壯地生長起來。到了來年,沙灘上居然佈滿了野草。
秋風把野草吹得搖擺,野草籽隨風飄落下來,飄落到沙灘以外的地方,那裏有山崗,有河畔。又有一些年月過去了,沙灘和沙灘周圍的地方的昏黃被碧綠取代了。
從有人的時候,戰爭就沒有消停過,又過去了一些年月,一羣會講話的外鄉人,逃戰難來到這一片沙灘上。其中一位老者,鬚髮蒼白,望着這裏的山川,河流,捧江水而笑。老者告誡兒孫説,我們找到了風水寶地,我們世代在這裏住下來吧!官兵或許還找不到這裏來。
沙灘上就這麼有了人跡,並且世世代代的相傳下來了。後人把這個地方叫做“蘄州”。
蘄州志》上記載,蘄州建州是在東漢高祖六年,從那以後這個叫蘄州的地方就有了官府的統治,現在能夠留下來的古蹟最早的是明代初期建的玄廟觀,蘄州人在遠古時代到近代都體現出兩大特徵:一是好文,以研究醫藥病理為先;二是尚武,習武強身,打架鬥毆時有發生。這些都源於地域自然環境因素導致這裏的人身體羸弱。
蘄州人愛生病,所以出醫藥學家和武術家,這並不難以理解,對中醫的研究,使這裏的人重視飲食,一家細小的餐館就能做出具有獨特的蘄州風味的州菜來。
飲食業在蘄州是很發達的。如今州鎮上大小餐館近百家,各自有各自的招牌,各自掌管着一批人的飲食口味。
顧客來了往屋裏一坐,只要使一下眼色,或做一個簡單的手勢,主人就立刻會意來者的需求,二兩谷酒,一盤燒牛肉,一尾紅燒鯉魚,一、二、三地擺上去,留下客人拿起筷子評説。
一般餐館裏,客人分佈也不勻,好的生意特好,不好的門可羅雀。近年來,鎮街上大大小小的餐館,月月有新館開業,月月有舊館關門。
眼看鎮中心的寬馬路旁一家新的餐館就開業了。那天早晨起來炮開始放起,到中午太陽頂到天空中,還有炮響,把整條大街上的人都驚動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