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打牛湳村

鎖定
《打牛楠村》是台灣作家宋澤萊創作的農民系列小説。這部小説奠定了他在文壇的成就,這部小説也是他鄉土創作時期的重要代表作。
中文名
打牛湳村
作    者
宋澤萊
出版時間
2000年10月1日
出版社
草根出版社 [1] 
頁    數
328 頁
ISBN
9789578466425 [1] 
類    別
農民系列小説
裝    幀
平裝

目錄

打牛湳村簡介

宋澤萊 宋澤萊
宋澤萊(1952—)小説家。原名廖偉竣,1952年出身於台灣省雲林縣。父親在日據時代被迫參加太平洋戰爭,戰後回家務農,時有人生感嘆,母親操勞於家務和農事,家境的淒涼貧寒,給童年時代的宋澤萊蒙上一層陰影,並直接影響了他早期的創作。

打牛湳村個人經歷

1973年考入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前夕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是創作力旺盛的新生代作家。最早發表的作品是詩歌《喪葬之歌》。他的第一篇小説《嬰孩》發表於1974年《中外文學》1卷9期。此後還陸續發表了一些描寫人物的心靈哀愁、畸戀生活和變態心理的小説。後受現實的啓迪及陳映真等作家的影響,逐步轉向寫實主義。作品多反映台灣社會轉型中的農村及市民生活。在廣闊的背景上描寫在競爭社會中台灣農民的勞苦和辛酸,以及他們在多層的盤剝下的掙扎和奮鬥;同情他們的處境,批評他們的迷信和愚昧。
1976年大學畢業後,他到台灣彰化縣福興中學任教,投身於繁亂紛雜的社會,看到了人民的痛苦生活,同年發表小説《打牛湳村》,獲得文壇的好評,從此進入他創作的黃金時代。他寫了許多能真正代表其創作風格的優秀作品,尤其是《打牛湳村》系列小説。
80年代初,宋澤萊從美國歸來,潛心探索禪與文學之間的奧秘,從小説創作走進禪學的虛境,對變革現實失去熱情,對生命本身發生懷疑,1985年創作出版的長篇小説《廢墟的台灣》,顯示了宋澤萊創作上的覺醒和奮起。宋澤萊的作品比較豐富。主要作品有中長篇小説《廢園》(1976年豐生出版社),《打牛湳村》(1978年遠景出版社),《糶穀日記》(1979年遠景出版社)。短篇小説《骨城素描》(1979年遠景出版社)、《變遷的牛眺灣》(1979年遠景出版社)、《紅樓舊事》(1979年聯經出版社)。詩集《福爾摩莎頌歌》(1983年前衞出版社),評論《禪與文學體驗》(1983年前衞出版社)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