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慈姥竹

鎖定
《慈姥竹》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律。 [1]  前兩句運用鋪敍手法,描繪出一幅慈姥竹從石縫中鑽出、茂盛竹枝葉繚繞輕煙輝映江島的景緻。三四句描繪出一幅青翠的竹色倒映在碧波之中水更綠、風吹竹聲帶來一片早春寒意的景緻。繼而五六句寫慈姥竹製笛吹出的聲音,似龍鳴之聲,比笙簫奏出的“鳳曲”更好。末兩句借蒲柳與慈姥竹對比手法,描繪出一幅蒲柳易凋謝、慈姥竹堅貞高潔的景緻。此詩語言簡易明快,卻又執著有力,側面烘托出慈姥竹高風亮節的品格,在生動描寫竹之美的基礎上,結句又通過對比手法,表面寫竹,其實是寫人,明寫讚頌了竹永葆本色的精神,實則寫象徵了詩人面對種種艱難困苦,寧折不彎,決不向任何黑暗勢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的錚錚傲骨,抒發了詩人自身嚮往高尚人格的感情。
作品名稱
《慈姥竹》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慈姥竹作品原文

慈姥竹1
野竹攢2石生,含煙映江島。
翠色落波深,虛聲3帶寒早。
龍吟4曾未聽,鳳曲5吹應好。
不學蒲柳67,貞心8嘗自保。 [1] 

慈姥竹註釋譯文

慈姥竹詞句註釋

  1. 慈姥(mǔ)竹:又稱“子母竹”。做簫笛較好竹種。產於安徽當塗縣慈姥山而得名。稈圓筒形,每節分多枝,因枝杆森束如母子相依,常用以比喻母親的撫愛。
  2. 攢:通“鑽”。
  3. 虛聲:空谷間的回聲。意為秋風吹翠竹,令人過早地感到了秋天的寒意。
  4. 龍吟:竹製笛吹出的聲音,指笛聲,似龍鳴之聲。南朝梁劉孝生《詠竹詩》:“誰能制長笛,當為作龍吟。”
  5. 鳳曲:指笙簫等細樂,美妙動聽的樂曲。
  6. 蒲(pú)柳:植物名,又名水楊。秋至而落葉。後用於比喻體弱或低賤。
  7. 凋:萎謝。言蒲柳質弱,不勝秋風而早凋。 [2] 
  8. 貞心:堅貞不渝之節操。 [3-4] 

慈姥竹白話譯文

滿山的竹枝在石縫中頑強生長,把整個江島輝映得鬱鬱葱葱。
翠綠的竹葉把自己的身影重重疊在碧綠的江水上,秋風吹來,寒意在竹枝的吟唱中繚繞。
我沒有聽過龍吟的聲音,但是此竹簫發出的聲音比笙簫奏出的樂音會更美妙。
做人啊,別像蒲草弱柳,一遇秋風就枯凋,要像這慈姥竹,迎風挺立,虛心貞潔,自強自尊。

慈姥竹作品鑑賞

慈姥竹文學賞析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運用鋪敍手法,描繪出一幅慈姥竹從石縫中鑽出、茂盛竹枝葉繚繞輕煙輝映江島的景緻。與序相和,寫盡一時一地風貌、氣概。“攢石生”盡顯慈姥竹充滿生機,傳達出慈姥竹堅韌不拔的神韻、頑強不屈的生命力。
“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為全詩最精彩之筆,是詠竹詩中的絕品。錢鍾書先生命之為通感,頗不盡意。同樣李得裕《竹徑》:“日落見林靜,風行知谷虛。”同樣是好句,或可稱為體物儘性,人皆有此感只是詩人能更格物而寫出文字。詩句中描繪出一幅青翠的竹色倒映在碧波之中水更綠、風吹竹聲帶來一片早春寒意的景緻,富有無可言説之美。“翠色”句寫色,“虛聲”句寫聲。竹色使波色加深,瑟瑟的風竹之聲使人似覺有春寒襲來。詩句通過人的各種感官的感受,從多角度描寫慈姥竹,用以詠竹,頗有新意。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寫慈姥竹製笛吹出的聲音,似龍鳴之聲,比笙簫奏出的“鳳曲”更好。明寫慈姥竹製笛吹出的聲音,似龍鳴般動聽,更勝笙簫奏出的“鳳曲”。實則寫詩人的感覺,突出慈姥竹高風亮節的品格,妙趣橫生。
“不學蒲柳凋,貞心嘗自保”借蒲柳與慈姥竹對比手法,描繪出一幅蒲柳易凋謝、慈姥竹堅貞高潔的景緻,側面烘托出慈姥竹的堅韌頑強,從來不畏懼來自曲折惡劣的環境的折磨,亦是詩人喻己,託物言志,託慈姥竹“攢石生”的堅韌頑強,言詩人自己剛正不阿、鐵骨錚錚的骨氣。
在這首詩裏,詩人沒有按照一般人對“慈姥竹”的理解,表現母子之愛,而是從竹的本性着眼,讚頌竹之“貞心”。此詩語言簡易明快,卻又執著有力,具體生動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惡劣環境下,長在危難中,而又自由自在、堅定樂觀的性格。詩人在生動描寫竹之美的基礎上,結句又通過對比手法,表面寫竹,其實是寫人,明寫讚頌了竹永葆本色的精神,實則寫象徵了詩人面對種種艱難困苦,寧折不彎,決不向任何黑暗勢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的錚錚傲骨,抒發了詩人自身嚮往高尚人格的感情。 [4] 

慈姥竹名家點評

唐·李白《李白詩歌全集》:《藝文類聚》:《丹陽記》曰:江寧縣南四十里有慈母山,積石臨江,生簫管竹。王褒《洞簫賦》所稱,即此竹也。其竹圓致,異於眾處。自伶倫採竹嶰谷,其後惟此幹見珍。故歷代常給樂府,俗呼為鼓吹山。李善《文選注》:《江圖》曰:慈母山,此山竹作簫笛,有妙聲。《太平府志》:慈姥山,在當塗縣北四十里,積石俯江,岸壁峻絕,風濤洶湧,估舟嘗依此以避。其山產竹,圓體而疏節,堪為簫管,聲中音律。 [5] 

慈姥竹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6] 
參考資料
  • 1.    慈姥竹  .全唐詩庫[引用日期2014-05-25]
  • 2.    馬鞍山市文聯編.採石磯: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08月第1版:131
  • 3.    聞世震注.歷代名家竹詩新注 上:遼寧人民出版社,2010.01:45
  • 4.    周裕蒼著.中國竹文化:黃河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157-158
  • 5.    (唐)李白著;(清)王琦注;劉建新校勘.李白詩歌全集.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7:745-746
  • 6.    《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