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宴陶家亭子

鎖定
《宴陶家亭子》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描繪了陶家的豪華景象,表達了宴飲的歡樂之情以及對主人的感謝之意。
作品名稱
《宴陶家亭子》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全詩字數
40

宴陶家亭子作品原文

《宴陶家亭子》唐朝 李白
曲巷幽人宅,高門大士家。池開照膽鏡1,林吐破顏花2
綠水藏春日,青軒秘晚霞。若聞弦管妙,金谷不能誇3 [1-2] 

宴陶家亭子註釋譯文

宴陶家亭子註釋

  1. 照膽鏡,用《西京雜記》咸陽方鏡事。借言池水之清,照人若鏡也。
  2. 五燈會元》: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3. 石崇《金谷詩敍》:“予以元康六年,從太僕卿出為使持節監青、徐諸軍事,徵虜將軍,有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澗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眾果、竹柏、藥草之屬,莫不畢備。又有水碓、魚池、土窟,其為娛目歡心之物備矣。時徵西大將軍祭酒王詡,當還長安,餘與眾賢共送往澗中,晝夜遊宴,屢遷其坐。或登高臨下,或列坐水濱,時琴、瑟、笙、築,合載車中,道路井作,及住,令與鼓吹遞奏,遂各賦詩以敍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鬥。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故具列時人官號姓名年紀,又寫詩著後。後之好事者,其覽之哉。”《太平寰宇記》:郭緣生《述徵記》曰:金谷,谷也。地有金水,自太白原南流經此谷。晉衞尉石崇,因即川阜而造制園館。

宴陶家亭子譯文

曲巷深處有隱士深宅,高門廣庭就是高人家。院裏池塘如明亮的銅鏡,樹林怒放各色花卉,使人心顏頓開。
綠水盪漾留下春日倒影,青色軒窗秘密珍藏嫵媚的晚霞。若就宅中樂隊而言,石崇的金谷也不值得誇耀。

宴陶家亭子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3-5] 
他的詩,想象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確無人能及。北宋初年,人們發現《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後人所託,至今聚訟紛紜。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絃,就是詞的濫觴了。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