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極圖

(中國古代文化符號)

鎖定
太極圖(Tai Chi diagram)是關於太極思想的圖示,裏面包含表示一陰一陽的圖形,歷史上有不同畫法。
中文名
太極圖
外文名
Tai Chi diagram
文化符號
太極
方    向
上南下北,左東右西
起源地
中國
起源時間
神傳時代

太極圖思想來源

( 1)《易經》:“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穎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洛書太極圖 洛書太極圖
( 2) 宋代理學家則認為“太極”即是“理”。《朱子語類》卷七五:“太極只是一個渾淪底道理,裏面包含陰陽、剛柔、奇耦,無所不有。” 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謂太極也。”
( 3)謂天宮,仙界。 三國魏阮籍 《詠懷》之七二:“時路烏足爭?太極可翱翔。” 晉葛洪 《抱朴子·吳失》:“園囿擬上林,館第僭太極。”《雲笈七籤》卷八:“太極有元景之王,司攝三天之神仙者也。”

太極圖畫圖歷史

宋代周敦頤太極圖
張京華論文説:(宋代理學開始者周敦頤的)《太極圖》和《太極圖説》是象數和義理結合的表達,也是對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最簡明的表達,因而也最能代表中國固有的整體性思維方式。《太極圖》各層的圓形,表達的是宇宙萬物為一個整體,完整無缺。儒家哲學上的“無極-太極”一元論,對應着儒家歷史學上的“《春秋》大一統”。(近代以來,史學家褒揚國家統一,而哲學家褒揚百家爭鳴,史與哲分途,表明史、哲二科似均未達於一間。)《太極圖》的5層,分別是宇宙萬物發展變化的5個階段。5層之間有連線,表明5層相互連貫。宇宙萬物的發展變化當然是一個整體,因此5層圖繪需要上下疊加。分層繪圖,是為了理解的需要。 [2] 
(周敦頤的)《太極圖》共有5層,自下而上分別是:
(1)萬物化生
提出“萬物”這一總謂的概念,表達着最大範圍的關懷。萬物一體,萬物平等,萬物無不相互關聯;萬物均有生命,萬物都體現“道”。上承子思《中庸》的“贊天地之化育”,下啓張載西銘》的“民胞物與”。
在圖象上,這一層代表宇宙萬物的實存,是最具有感性的表象層面,應當有充盈飽滿之象,應當完全塗實。傳本作空白的圓形,是受刻版的侷限。
(2)坤道成女,乾道成男
提出宇宙萬物均可以區分有陰陽兩類。男女亦即陰陽,陰陽彼此雙方相互依賴而存在。因此男女平等,各得其分。坤道乾道,對應着陰靜陽動。坤與陰雖然是受動的,但卻排序在乾與陽之前,因為坤與陰更加緊接宇宙萬物的本原,所以周敦頤“主靜”。在圖象上,這一層專門表達陰陽,傳本空白的圓形中間,宜有一條均等的劃線,如後世“陰陽魚”的S形劃線。
(3)水火木金土
提出宇宙萬物又都基於五種元素構成的主張,在《易經》在兩儀系統中融入五行系統,構成所謂“二五之精”。“行”即是“道”,五行就是“天道”運行的五個階段。金是西方之行,木是東方之行,火是南方之行,水是北方之行,金木火水亦即東南西北,亦即春夏秋冬。所以水火木金土,相生相剋;春夏秋冬,四時順布。天道四時嬗替,五行各一其性,人類、萬物的化生不僅原於陰陽,而且基於五行,意味着承認宇宙萬物的運動性、多樣性、複雜性。在圖象上,這一層應當仍為完整的圓形,五行、四時均統一於天道之內。傳本或呈方形,或呈六邊形,沒有包裹的圓形,是由於表達之誤。
(4)陰靜陽動
提出宇宙萬物是以陰、陽為基本元素的最大範圍的統一體。陰陽對立而統一,各自以對方的存在作為自己存在的依據。陰陽相互環抱,互為首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陰陽一剛一柔,一主動一受動,相互運動與相互作用,推動着宇宙的發展變化。在圖象上,這一層中分為兩半,陰陽各半;又細分為四個同心圓,亦陰陽各半。傳本中間的圓形為純白,不分陰陽,有誤,宋本為陰陽各半。若是純白,則與第5層重複。四圓,完整體現陰陽相抱,動靜相接。
(5)無名的圓框
宇宙萬物的存在,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就其最大範圍的包涵而言,猶如混沌。宇宙萬物的性質,也只有一個共同的性質,就是物質性。所以宇宙又統稱為“萬物”,又稱為“萬有”“大有”,《易經》則稱為“太極”。“太極”即是“大極”,即是最大範圍的宇宙存在。而最大範圍的宇宙存在是絕對的,絕對的宇宙存在是無可描述的,所以稱為“無極”。
“書不盡言,圖不盡意。”宇宙本原在哲學上是存在的,在物理上也是存在的,然而卻是難以描述的,所以人類的認知會由物理的層面上升到形上的層面,即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確定宇宙萬物是整體性的存在,故稱之為“太極”。確定宇宙萬物整體存在的絕對性,故稱之為“無極”。“太極”“無極”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而表述的則是同一個宇宙。換言之,表述同一個宇宙,需要用兩個不同的概念。(朱熹認為“太極”已經具備“無形”、“無方所頓放”“無限”“無名”“無以加”“一畫亦未有”“無聲臭之可言”的性質,所以可以再創“無極”的概念。朱熹認為“無極”概念由周敦頤自創。)
兩個不同的概念,其實只是同一個內容,所以“無極”又就是“太極”,“太極”又就是“無極”。所以説“無極而太極”“太極本無極”。(“無極而太極”一語,另有“自無極而為太極”“無極而生太極”兩種版本,朱熹之所以堅持認為“無極而太極”的表述最為合理,正是要説明“無極”“太極”本是一個、不可視為兩個的原理。)
“《易》以道陰陽。”《易經》的基本概念是陰陽,而陰陽是相對的概念,只可互為消長,不可互相取代。周敦頤《太極圖》與《太極圖説》的最高概念卻是無極、太極,無極、太極是絕對的概念,因此無極就是太極,太極就是無極,無極、太極是完全同一的。《易經》揭示了“陰”“陽”構成同一的宇宙整體,《太極圖》與《太極圖説》則是強調了宇宙整體的絕對性。
“不言無極,則太極同於一物,而不足為萬化之根;不言太極,則無極淪於空寂,而不能為萬化之根。”有“太極”而無“無極”,不免“一統就死”;有“無極”而無“太極”,不免“不統就亂”。
由此可見,“無極”“太極”是對“陰”“陽”的超越,是更加徹底的一元論。“無極”是絕對而無可描述的,意味着宇宙萬物具有無限可能的發展變化。在圖象上,這一層有傳本標出“無極而太極”,其實宋本並無一字。“太極”固然可以繪作圓形而塗實,但“無極”不僅不可塗實,甚至就連淺細的圓形邊框都不可匯出。繪出邊框,只是為了表達的權宜。 [2] 
陰陽魚太極圖
宋代張行成專著《易通變》載十四圖,第一幅圖即“有極圖”,實為方圓合圖(圓圖變形為八邊形)。其中對圓圖的解釋可見看出“陰陽魚”圖的藴義。“太極包含萬象,以為有而未見,以為無而固存。……天地之象已具乎渾淪之中,太極之全體也。”……圖中,以黑白小方格表示的六十四卦爻位變化圖,如果按黑白格的多少組合起來(不考慮位置的高低),那麼恰恰就是一幅“陰陽魚”圖。
明初,趙偽謙在《六書本義》的“天地自然河圖”,被後世學者認為是“太極圖”。趙撝謙圖與張行成圖有一些不同:(1)趙圖外圈為先天八卦張圖為先天六十四卦。(2)趙圖“魚頭”稜角分明,“魚眼”為偏長的淚痕狀;張圖“魚頭”線條柔和,“魚眼”為圓形。
明末,趙仲全《道學正宗》載“古太極圖”,這是現存文獻中第一次將這張圖稱為“古太極圖”的。與趙撝謙圖比較,在“陰陽魚”上加了四條線,劃分為八個區域。其後在對這張圖的稱謂上,基本統一,此圖最終確名為“太極圖”,一直延用。 [1] 
明代來知德太極圖
明代易學來知德《易經來注圖解》創造過一幅太極圖,命名為“圓圖”或“太極圖”,其含義為陰陽互生——陽極生陰,陰極生陽。是在傳統太極圖的基礎上稍加革新,但未能流行。 [1] 

太極圖價值

(陰陽魚)太極圖生動形象地揭示了宇宙構成的奧秘:陰陽對立而又統一,相應而又合抱。我們要特別注意,太極圖中心陰陽魚的S曲線,是一分為二的陰陽雙方彼此依存、制約、消長、轉化的動態展現。由此曲線判分的陰陽雙方,互補共生,相反而又相成,象徵着宇宙萬象遵循對立統一法則實現的和諧。在陰陽魚周圍繪出伏羲八卦圖,合稱“伏羲太極圖”,乾陽表南代夏,坤陰表北代冬,符合北半球季節變遷實況,顯示了季節之變的順時針方向,並與宇宙天象漩渦運動相吻合。太極圖將易道的“流行”與“對待”兩大精義生動揭示出來,體現了從社會人生到宇宙萬象的多元綜合性、互補和諧性、動態演化性。這種特性體現於天人之際,便是人類與自然相親和,“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參”(《中庸》),達到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表現於人世間,便是“琴瑟調和”的五倫良性互動共濟,所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明臣忠,夫和婦順,朋誼友信,實現“致中和”,“和而不同”。 [3] 

太極圖文化遺產

成都大型公益講座“成都故事百家談”的太極圖文化研究所所長明賜東先生,擺出其歷時6年對太極圖的研究成果表示,他已向四川省文化廳遞交一份3萬餘字的申報書,展開太極圖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動,並已收到省文化廳的回覆。
這場名為“太極圖、八卦探秘”的講座,吸引了300餘名市民坐進“成都故事百家談”的現場。明賜東的開場白就讓市民震驚:“產生於6000多年前的太極圖是中國的第一發明,早於四大發明3000多年,它是中國文化的始祖,中華民族的象徵。絕對不僅僅是很多人片面錯誤認為太極、八卦只是算命的徽記和符號。”
明賜東介紹,在長達千年的時光中,古人在對圓形、對稱形、圖騰、陰陽概念等認識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太極圖。凝聚着中華民族智慧的太極圖集中表現在紡織輪和陶瓷器皿上,如今只能從考古學上找到最有力的證據。“不僅僅在哲學辯證領域,太極圖對科學也有重要影響,只是很少有人知道。”明賜東拋出一個又一個重磅觀點。
明賜東用多媒體展示了一幅以國寶大熊貓為藍本按照太極圖設計創作的“熊貓太極圖”,“四川是國寶大熊貓的故鄉,我建議把熊貓太極圖作為四川省的徽記,使代表四川的國寶熊貓與代表中華原始文化的太極圖融為一體。”同時,明賜東還設計了一幅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太極圖”。
在四川省文化廳回覆明賜東的函中,省文化廳明確表示:“將盡快把你的建議和擬申報內容向文化部作專題彙報。我們將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諮詢委員會諮詢。”明賜東認為,如果按照常規程序走,申報成世界級非遺至少需要近10年時間,“在太極圖的申報上,希望能打破常規快速申報,讓中華民族這一傳統文化瑰寶儘快得到高級別的保護和傳承。”

太極圖走進國旗

太極圖韓國國旗

韓國最早的國旗 韓國最早的國旗
韓國國旗的太極和八卦來自中國。和諧、對稱、平衡、循環、穩定。

太極圖蒙古國旗

索永布圖案上的太極圖象徵和諧 索永布圖案上的太極圖象徵和諧
蒙古國旗有一個黃色的“索永布”,中央的陰陽太極圖象徵和諧。現時蒙古的國旗是受到之前的國旗所影響,1949年至1992年的蒙古人民共和國國旗,比現時的國旗多一顆星,象徵了社會主義。

太極圖學界議論

圖1:根據日影變化繪製的太極圖 圖1:根據日影變化繪製的太極圖
太極圖起源於人類對利用圭表對太陽日影的觀測,圖1所示是根據在北迴歸線處,一年內日影變化的長度繪製的原始太極圖。從中心點即圓心做半徑,黑色部分長度表示日影長度,從冬至點開始順時針共繪製了365天日影長,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是據此來確定節氣的。也因此誕生了太極圖的雛形。在此基礎上產生了陰陽觀念,並逐漸演化出八卦和五行。 [1] 
太極圖尺規畫法 太極圖尺規畫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