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平廣記

(古代第一部文言紀實小説的總集)

鎖定
《太平廣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文言紀實小説的總集,為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4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開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
全書500卷,目錄10卷,屬於類書。全書按題材分為92類,如“神仙”“女仙”“鬼”“精怪”“狐”“感應”“讖應”“名賢”“廉儉”“氣義”“知人”“精察”“俊辯”“幼敏”“豪俠”等。在類下又分150多條細目,例如畜獸部下又分牛、馬、駱駝、驢、犬、羊、豕等細目,查找起來比較方便。全書從內容上看,收錄得最多的是小説,實際上可以説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説總集,其中神怪故事所佔比重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神》25卷、《鬼》40卷。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小説的傾向。
《太平廣記》引用的書籍很多,達400多種。這些書籍大都已散佚,僅在本書內存有佚文,有些六朝志怪、唐代傳奇作品,全賴此書得以流傳。 [3] 
作品名稱
太平廣記
作    者
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4人
創作年代
北宋
文學體裁
紀實故事
四部分類
子部>類書

太平廣記內容簡介

相關圖 相關圖
《太平廣記》引書大約四百多種,一般在每篇之末都註明了來源,但偶爾有些錯誤,造成同書異名或異書同名,因而不能根據它作出精確的統計了。書前有一個引用書目,共三百四十三種,可是與書中實際引出數目並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後的人補加的。 [1] 
全書按題材分為92類,又分150餘細目。神怪故事所佔比重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報應33卷,神25卷,鬼40卷,可見其取材重點所在。此書基本上是一部按類編纂的古代故事總集。許多已失傳的書,僅在本書內存有佚文,有些六朝志怪唐代傳奇作品,全賴此書而得以流傳。雜傳記的 9卷,《李娃傳》《柳氏傳》《無雙傳》《霍小玉傳》《鶯鶯傳》等傳奇名篇,多數僅見於該書。還有收入器玩類的《古鏡記》,收入鬼類的《李章武傳》、收入神魂類的《離魂記》,收入龍類的《柳毅傳》,收入狐類的《任氏傳》,收入昆蟲類的《南柯太守傳》等,也都是現存最早的本子。
相關圖 相關圖
《太平廣記》的分類,的確便於檢查,也很有研究的價值。書中神怪故事佔的比重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再加上道術、方士、異人、異僧、釋證和草木鳥獸的精怪等等,基本上都屬於志怪性質的故事,代表了中國文言故事的主流。直到清代《聊齋志異》系列的擬古派故事,都跳不出這個範圍。書中神仙加上女仙的故事,共計七十卷,又排在全書的開頭,可以看出唐五代故事題材的重點所在,也可以看出宋初文化學術的一種傾向。
唐代除了《法苑珠林》等所載的佛教界驗證的一些紀實故事,還產生了其他一些優美動人的故事。例如寫方士上天入地尋找楊貴妃的《長恨歌傳》就是一篇代表作,唐代故事中的名篇還有《柳毅傳》《無雙傳》《虯髯客傳》以及《杜子春》《張老》《裴航》等。
宋初的故事還保留着這種風氣。但是《太平廣記》的分類標準並不統一,如講精怪的《東陽夜怪錄》、講龍女的《靈應傳》,都收在雜傳記類,按類別在短時間內就不容易找到。從這裏可以瞭解到宋初人把一部分唐代傳奇稱作“雜傳記”,還沒有用“傳奇”這一名稱。 [2] 

太平廣記作品目錄

每卷目錄
卷第001 神仙一
卷第002 神仙二
卷第003 神仙三
卷第004 神仙四
卷第005 神仙五
卷第006 神仙六
卷第007 神仙七
卷第008 神仙八
卷第009 神仙九
卷第010 神仙十
卷第011 神仙十一
卷第012 神仙十二
卷第013 神仙十三
卷第014 神仙十四
卷第015 神仙十五
卷第016 神仙十六
卷第017 神仙十七
卷第018 神仙十八
卷第019 神仙十九
卷第020 神仙二十
卷第021 神仙二十一
卷第022 神仙二十二
卷第023 神仙二十三
卷第024 神仙二十四
卷第025 神仙二十五
卷第026 神仙二十六
卷第027 神仙二十七
卷第028 神仙二十八
卷第029 神仙二十九
卷第030 神仙三十
卷第031 神仙三十一
卷第032 神仙三十二
卷第033 神仙三十三
卷第034 神仙三十四
卷第035 神仙三十五
卷第036 神仙三十六
卷第037 神仙三十七
卷第038 神仙三十八
卷第039 神仙三十九
卷第040 神仙四十
卷第041 神仙四十一
卷第042 神仙四十二
卷第043 神仙四十三
卷第044 神仙四十四
卷第045 神仙四十五
卷第046 神仙四十六
卷第047 神仙四十七
卷第048 神仙四十八
卷第049 神仙四十九
卷第050 神仙五十
卷第051 神仙五十一
卷第052 神仙五十二
卷第053 神仙五十三
卷第054 神仙五十四
卷第055 神仙五十五
卷第056 女仙一
卷第057 女仙二
卷第058 女仙三
卷第059 女仙四
卷第060 女仙五
卷第061 女仙六
卷第062 女仙七
卷第063 女仙八
卷第064 女仙九
卷第065 女仙十
卷第066 女仙十一
卷第067 女仙十二
卷第068 女仙十三
卷第069 女仙十四
卷第070 女仙十五
卷第071 道術一
卷第072 道術二
卷第073 道術三
卷第074 道術四
卷第075 道術五
卷第076 方士一
卷第077 方士二
卷第078 方士三
卷第079 方士四
卷第080 方士五
卷第081 異人一
卷第082 異人二
卷第083 異人三
卷第084 異人四
卷第085 異人五
卷第086 異人六
卷第087 異僧一
卷第088 異僧二
卷第089 異僧三
卷第090 異僧四
卷第091 異僧五
卷第092 異僧六
卷第093 異僧七
卷第094 異僧八
卷第095 異僧九
卷第096 異僧十
卷第097 異僧十一
卷第098 異僧十二
卷第099 釋證一
卷第100 釋證二
卷第101 釋證三
卷第102 報應一(金剛經)
卷第103 報應二(金剛經)
卷第104 報應三(金剛經)
卷第105 報應四(金剛經)
卷第106 報應五(金剛經)
卷第107 報應六(金剛經)
卷第108 報應七(金剛經)
卷第109 報應八(法華經)
卷第110 報應九(觀音經)
卷第111 報應十(觀音經)
卷第112 報應十一(崇經像)
卷第113 報應十二(崇經像)
卷第114 報應十三(崇經像)
卷第115 報應十四(崇經像)
卷第116 報應十五(崇經像)
卷第117 報應十六(陰德)
卷第118 報應十七(異類)
卷第119 報應十八(冤報)
卷第120 報應十九(冤報)
卷第121 報應二十(冤報)
卷第122 報應二十一(冤報)
卷第123 報應二十二(冤報)
卷第124 報應二十三(冤報)
卷第125 報應二十四(冤報)
卷第126 報應二十五
卷第127 報應二十六
卷第128 報應二十七
卷第129 報應二十八(婢妾)
卷第130 報應二十九(婢妾)
卷第131 報應三十(殺生)
卷第132 報應三一(殺生)
卷第133 報應三二(殺生)
卷第134 報應三三(宿業畜生)
卷第135 徵應一(帝王休徵)
卷第136 徵應二(帝王休徵)
卷第137 徵應三(人臣休徵)
卷第138 徵應四(人臣休徵)
卷第139 徵應五(邦國咎徵)
卷第140 徵應六(邦國咎徵)
卷第141 徵應七(人臣咎徵)
卷第142 徵應八(人臣咎徵)
卷第143 徵應九(人臣咎徵)
卷第144 徵應十(人臣咎徵)
卷第145 徵應十一(人臣咎徵)
卷第146 定數一
卷第147 定數二
卷第148 定數三
卷第149 定數四
卷第150 定數五
卷第151 定數六
卷第152 定數七
卷第153 定數八
卷第154 定數九
卷第155 定數十
卷第156 定數十一
卷第157 定數十二
卷第158 定數十三
卷第159 定數十四(婚姻)
卷第160 定數十五(婚姻)
卷第161 感應一
卷第162 感應二
卷第163 讖應
卷第164 名賢(諷諫附)
卷第165 廉儉(吝嗇附)
卷第166 氣義一
卷第167 氣義二
卷第168 氣義三
卷第169 知人一
卷第170 知人二
卷第171 精察一
卷第172 精察二
卷第173 俊辯一
卷第174 俊辯二(幼敏附)
卷第175 幼敏
卷第176 器量一
卷第177 器量二
卷第178 貢舉一
卷第179 貢舉二
卷第180 貢舉三
卷第181 貢舉四
卷第182 貢舉五
卷第183 貢舉六
卷第184 貢舉七(代族附)
卷第185 銓選一
卷第186 銓選二
卷第187 職官
卷第188 權幸
卷第189 將帥一
卷第190 將帥二(雜譎智附)
卷第191 驍勇一
卷第192 驍勇二
卷第193 豪俠一
卷第194 豪俠二
卷第195 豪俠三
卷第196 豪俠四
卷第197 博物
卷第198 文章一
卷第199 文章二
卷第200 文章三
卷第201 才名(好尚附)
卷第202 儒行(憐才 高逸)
卷第203 樂一
卷第204 樂二
卷第205 樂三
卷第206 書一
卷第207 書二
卷第208 書三
卷第209 書四
卷第210 畫一
卷第211 畫二
卷第212 畫三
卷第213 畫四
卷第214 畫五
卷第215 算術
卷第216 卜筮一
卷第217 卜筮二
卷第218 醫一
卷第219 醫二
卷第220 醫三
卷第221 相一
卷第222 相二
卷第223 相三
卷第224 相四
卷第225 伎巧一
卷第226 伎巧二
卷第227 伎巧三(絕藝附)
卷第228 博戲
卷第229 器玩一
卷第230 器玩二
卷第231 器玩三
卷第232 器玩四
卷第233 酒(酒量、嗜酒附)
卷第234 食(能食、菲食附)
卷第235 交友
卷第236 奢侈一
卷第237 奢侈二
卷第238 詭詐
卷第239 諂佞一
卷第240 諂佞二
卷第241 諂佞三
卷第242 謬誤(遺忘附)
卷第243 治生(貪附)
卷第244 褊急
卷第245 詼諧一
卷第246 詼諧二
卷第247 詼諧三
卷第248 詼諧四
卷第249 詼諧五
卷第250 詼諧六
卷第251 詼諧七
卷第252 詼諧八
卷第253 嘲誚一
卷第254 嘲誚二
卷第255 嘲誚三
卷第256 嘲誚四
卷第257 嘲誚五
卷第258 嗤鄙一
卷第259 嗤鄙二
卷第260 嗤鄙三
卷第261 嗤鄙四
卷第262 嗤鄙五
卷第263 無賴一
卷第264 無賴二
卷第265 輕薄一
卷第266 輕薄二
卷第267 酷暴一
卷第268 酷暴二
卷第269 酷暴三
卷第270 婦人一
卷第271 婦人二
卷第272 婦人三
卷第273 婦人四(附妓女)
卷第274 情感
卷第275 童僕(奴婢附)
卷第276 夢一
卷第277 夢二
卷第278 夢三
卷第279 夢四
卷第280 夢五(鬼神上)
卷第281 夢六
卷第282 夢七
卷第283 巫(附厭咒)
卷第284 幻術一
卷第285 幻術二
卷第286 幻術三
卷第287 幻術四
卷第288 妖妄一
卷第289 妖妄二
卷第290 妖妄三
卷第291 神一
卷第292 神二
卷第293 神三
卷第294 神四
卷第295 神五
卷第296 神六
卷第297 神七
卷第298 神八
卷第299 神九
卷第300 神十
卷第301 神十一
卷第302 神十二
卷第303 神十三
卷第304 神十四
卷第305 神十五
卷第306 神十六
卷第307 神十七
卷第308 神十八
卷第309 神十九
卷第310 神二十
卷第311 神二十一
卷第312 神二十二
卷第313 神二十三
卷第314 神二十四
卷第315 神二十五(淫祠附)
卷第316 鬼一
卷第317 鬼二
卷第318 鬼三
卷第319 鬼四
卷第320 鬼五
卷第321 鬼六
卷第322 鬼七
卷第323 鬼八
卷第324 鬼九
卷第325 鬼十
卷第326 鬼十一
卷第327 鬼十二
卷第328 鬼十三
卷第329 鬼十四
卷第330 鬼十五
卷第331 鬼十六
卷第332 鬼十七
卷第333 鬼十八
卷第334 鬼十九
卷第335 鬼二十
卷第336 鬼二十一
卷第337 鬼二十二
卷第338 鬼二十三
卷第339 鬼二十四
卷第340 鬼二十五
卷第341 鬼二十六
卷第342 鬼二十七
卷第343 鬼二十八
卷第344 鬼二十九
卷第345 鬼三十
卷第346 鬼三十一
卷第347 鬼三十二
卷第348 鬼三十三
卷第349 鬼三十四
卷第350 鬼三十五
卷第351 鬼三十六
卷第352 鬼三十七
卷第353 鬼三十八
卷第354 鬼三十九
卷第355 鬼四十
卷第356 夜叉一
卷第357 夜叉二
卷第358 神魂一
卷第359 妖怪一
卷第360 妖怪二
卷第361 妖怪三
卷第362 妖怪四
卷第363 妖怪五
卷第364 妖怪六
卷第365 妖怪七
卷第366 妖怪八
卷第367 妖怪九(人妖附)
卷第368 精怪一
卷第369 精怪二
卷第370 精怪三
卷第371 精怪四
卷第372 精怪五
卷第373 精怪六
卷第374 靈異
卷第375 再生一
卷第376 再生二
卷第377 再生三
卷第378 再生四
卷第379 再生五
卷第380 再生六
卷第381 再生七
卷第382 再生八
卷第383 再生九
卷第384 再生十
卷第385 再生十一
卷第386 再生十二
卷第387 悟前生一
卷第388 悟前生二
卷第389 冢墓一
卷第390 冢墓二
卷第391 銘記一
卷第392 銘記二
卷第393 雷一
卷第394 雷二
卷第395 雷三
卷第396 雨(風虹附)
卷第397 山(溪附)
卷第398 石(坡沙附)
卷第399 水(井附)
卷第400 寶一
卷第401 寶二(金玉附)
卷第402 寶三
卷第403 寶四(雜寶上)
卷第404 寶五(雜寶下)
卷第405 寶六(錢、奇物附)
卷第406 草木一(文理木附)
卷第407 草木二
卷第408 草木三
卷第409 草木四
卷第410 草木五
卷第411 草木六
卷第412 草木七(五穀、茶)
卷第413 草木八
卷第414 草木九
卷第415 草木十
卷第416 草木十一
卷第417 草木十二
卷第418 龍一
卷第419 龍二
卷第420 龍三
卷第421 龍四
卷第422 龍五
卷第423 龍六
卷第424 龍七
卷第425 龍八
卷第426 虎一
卷第427 虎二
卷第428 虎三
卷第429 虎四
卷第430 虎五
卷第431 虎六
卷第446 畜獸十三
卷第447 狐一
卷第448 狐二
卷第449 狐三
卷第450 狐四
卷第451 狐五
卷第452 狐六
卷第453 狐七
卷第454 狐八
卷第455 狐九
卷第456 蛇一
卷第457 蛇二
卷第458 蛇三
卷第459 蛇四
卷第460 禽鳥一
卷第461 禽鳥二
卷第462 禽鳥三
卷第463 禽鳥四
卷第464 水族一
卷第465 水族二
卷第466 水族三
卷第467 水族四
卷第468 水族五
卷第469 水族六
卷第470 族七
卷第471 水族八
卷第472 水族九(龜)
卷第473 昆蟲一
卷第474 昆蟲二
卷第475 昆蟲三
卷第476 昆蟲四
卷第477 昆蟲五
卷第478 昆蟲六
卷第479 昆蟲七
卷第480 蠻夷一
卷第481 蠻夷二
卷第482 蠻夷三
卷第483 蠻夷四
卷第484 雜傳記一
卷第485 雜傳記二
卷第486 雜傳記三
卷第487 雜傳記四
卷第488 雜傳記五
卷第489 雜傳記六
卷第490 雜傳記七
卷第491 雜傳記八
卷第492 雜傳記九
卷第493 雜錄一
卷第494 雜錄二
卷第495 雜錄三
卷第496 雜錄四
卷第497 雜錄五
卷第498 雜錄六
卷第499 雜錄七
卷第500 雜錄八

太平廣記創作背景

中國古代小説發展到了唐代,進入了繁盛期,唐代創造了中國小説史上的第一次輝煌。魯迅先生論及唐代小説創作時寫道:“惟自大曆以至大中中,作者雲蒸,鬱術文苑,沈既濟、許堯佐擢秀於前,蔣防、元稹振採於後, 而李公佐、白行簡、陳鴻、沈亞之輩,則其卓異也。”充分肯定了唐人小説的創作成就。唐人小説就是我們現在常稱的唐傳奇。據現代學者李劍國先生《唐五代志怪傳奇敍錄》統計,唐五代單篇傳奇與小説集達到了二百二三十種。唐五代傳奇的出現是古代小説文體成熟的標誌,它構思精巧、情節婉轉、辭藻華美,後人甚至認為可以與唐詩相媲美,同為一代之奇。唐五代傳奇所散發的奪人光華,使得小説這一文體凸顯出來,到了宋初人們編纂類書時已經不能不重視這一文類的存在,於是把小説和其他文獻分別開來,歸為一類而成《太平廣記》。或者也可以這樣説:以唐五代傳奇為主體的通俗敍事文學的巨大發展,成為《太平廣記》這樣的小説類書出現的推動力量。 [9] 
《太平廣記》五百卷,目錄十卷,宋太平興國二年李昉等奉敕編纂。《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文獻通考》《宋志》《四庫全書總目》等均入子部小説家類。《崇文總目》入類書類。《郡齋讀書志》曰:“皇朝太平興國初,詔李昉等取古今小説,編纂成書,同《太平御覽》上之。”《直齋書錄解題》曰:“太平興國二年,詔學士李昉、扈蒙等修《覽》,又取野史、傳記、故事、小説撰集,明年成書,名《太平廣記》。”記載更為詳盡。在中國文化史、中國文學史上,由皇帝敕命編纂小説總集,堪謂空前之舉;時至今日,亦謂絕後之事。宋統一天下之後,注重文治,不但制定了比較完善的文官制度,又盡收諸國之書,集於京師,將諸降王臣佐,招致館閣,使之修書。據《宋稗類鈔·君範》記載:“太平興國中,諸降王薨,其羣臣或宣怨言。太宗盡收,置之館閣,使修羣書,如《冊府元龜》《文苑英華》《太平御覽》《廣記》之類,卷帙既浩博,又豐其廩膳贍給,以役其心。後老死於文字之間雲。”因《廣記》成書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並與《太平御覽》等同時奉詔編纂,故名《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是李昉等人奉詔集體編纂的。從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奉詔撰集,至次年八月十三日書成表進,八月二十五日奉敕送史館。前後不到一年半即成書,效率之高,令人瞠目,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參與其事者的水平和積極性。 [5] 

太平廣記作品鑑賞

太平廣記主題思想

《太平廣記》“定數”類記載了許多人命由天定的故事,它涉及了仕途、婚姻、壽命、飲食等各個方面,不僅揭露了唐代政治的弊端,還反映了時下人講究門第的婚姻觀念,本質在於封建統治的不足。天命的制定與傳達,則體現了唐代人的社會思想和佛教的盛行。“定數”類的志怪故事展現出了唐代政治、思想文化的現狀,其根本仍是不能擺脱封建思想的束縛。 [7] 
“豪俠”一詞有兩層含義,一為豪邁好義,二為豪強任俠。就《太平廣記》中的豪俠故事來説,二者兼而有之。然而仔細品味這些故事便會發現,“豪俠”中的“豪”字較容易理解,不外乎“豪奢”“豪強”之義,而“俠”字卻頗為費解。在今人看來,這些唐傳奇大部分仍然是單純的奇聞異事,傳奇色彩多於俠義色彩,或者説,唐人的“俠義”觀念與後世乃至今人的不同,較少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等道德教化方面的內涵。這些傳奇故事中所描寫的豪俠形象,從某些方面反映出了唐人的精神風貌,具有獨特的文化意藴。 [8] 

太平廣記編纂特點

縱觀《太平廣記》全書,其特點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門目清楚。該書按題材分為92個大類,附以150餘個細目。編入的每一個故事,均標出小標題,並摘抄原書中的一段或數段,還註明所摘引的書名,這樣極便於讀者核查。對每個大類,又視內容的多少,以定卷數之多寡。如“神仙”類共有55卷,“山類”“石類”各1卷。這種編纂方法,使讀者開卷之初,就能對其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其次,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前代有些類書,也多少涉及野史小説的內容,但多有斷章摘句的弊病。李昉等主編《太平廣記》時,則力求故事的完整性,“卷帙輕者,往往全部收入”。比如,卷三為“神仙”類之三,整卷只錄“漢武帝”一則,幾近萬字,編者把《漢武故事》中關於漢武帝好神仙的故事徵引殆盡,使讀者對這一問題一目瞭然。最具代表性的是卷四八四到卷四九二所編“雜傳記”類,共收錄《長恨歌》《鶯鶯傳》等14種唐代傳奇,多數長達數千言,《太平廣記》皆全文編錄。這為保存唐代傳奇這朵文學奇葩的原貌,以及促進宋元話本、雜劇和明清小説、戲劇的發展,做了貢獻。
第三,徵引廣博。據近代學者鄧嗣禹《太平廣記篇目及引書引得》統計,該書共徵引書籍475種。這些書籍,集先秦至宋初野史小説之大成,真可謂是“古來軼聞瑣事、僻笈遺文鹹在焉”。因而,《太平廣記》被四庫館臣譽為“小説家之淵海也”。其中所存留的野史小説,其單行本今天半數以上都已經散佚了,就是流傳下來的也有不少殘闕和錯訛之處,現在只能依據《太平廣記》來做輯佚和校勘的工作了。魯迅先生殫精竭慮“鈎沉”中國古代小説時,就頗得力於這部類書。這些野史小説資料,在中國文學史、宗教思想史、社會風俗史等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可以這麼説,如果沒有《太平廣記》的廣泛徵引,這些野史小説也難逃《漢書·藝文志》所列15種小説蕩然無存的命運。 [9] 

太平廣記作品影響

《太平廣記》對於後世文學發展的影響很大。宋代以後,唐人小説單行本已逐漸散失,話本、雜劇、諸宮調等多從《太平廣記》一書中選取題材、轉引故事,加以敷演;説話人至以“幼習《太平廣記》”為標榜(《醉翁談錄‧小説開闢》)。
宋人蔡蕃茄曾節取書中的資料,編為《鹿革事類》《鹿革文類》各30卷。明人馮夢龍又據本書改編為《太平廣記鈔》80卷。明清人編的《古今説海》《五朝小説》《説郛》(陶珽重編本)《唐人説薈》等書,則往往轉引《太平廣記》而改題篇目,假託作者,研究者亦可據此書加以考訂。 [2]  就連魯迅輯錄《古小説鈎沉》、《唐宋傳奇集》時,也充分利用了《太平廣記》。 [4] 
《太平廣記》的編纂是中國文言小説的第一次大規模文獻整理,為後來乃至今天的小説文獻整理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借鑑和經驗。要而論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入集標準問題,二是編排體例問題。關於入選標準,只要認真研究一下《太平廣記引用書目》就可以發現,當時的整理者並沒有受自《漢書·藝文志》以來至《舊唐書·經籍志》為止的傳統史志和目錄學著作中小説觀念的羈約,沒有僅僅侷限於已有的史志和目錄學著作所提供的小説目錄,而是根據當時以及他們自己對小説這一文體概念的理解,放開眼界,將蒐羅的範圍擴展到更加廣闊的領域。關於編排體例,主要表現在分類上。一部文言小説總集如何編排,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從現存《太平廣記》看,編者們顯然沒有沿襲已有的小説分類法——按文體形式、體制的分類方法,而是借鑑了《太平御覽》按內容和題材的分類方法。
《太平廣記》直接影響了後世的小説創作和其他文學體裁的創作。《太平廣記》的編纂不但為文言小説的創作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榜樣和創作素材,也為通俗小説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現成的故事和説話資料,從而對此後的小説創作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對文言小説的影響,《聊齋志異》堪為代表。對説話藝術的影響,首先提到的是南宋的羅燁。他不但稱當時的説話藝人“幼習《太平廣記》,長攻歷代史書”,而且所引説話名目中的《崔知韜》《人虎傳》《柳參軍》《鶯鶯傳》《章台柳》《李亞仙》《崔護覓水》《竹葉舟》《黃粱夢》《西山聶隱娘》《紅線盜印》等十餘種,故事均見於《太平廣記》。;“兩拍”中也有《劉東山誇技順城門 十八兄蹤奇村酒肆》《程元玉店肆代償錢 十一娘雲崗縱譚俠》等近二十篇素材來自《太平廣記》。僅此即可見其與通俗小説的關係。另外,後來的雜劇、諸宮調、傳奇等戲劇中,也經常採用《太平廣記》中的故事。
《太平廣記》為中國小説史的研究保存了大量的非常寶貴的研究資料。《太平廣記》的編纂是中國文言小説文獻的第一次大規模整理,是宋前文言小説的檢閲和總結,是先秦至宋初各種形態文言小説的大結集。凡神話傳説、民間故事、雜史別傳、筆記小説、史傳小説、傳奇小説等,幾乎無所不備。尤應指出的是,由於戰亂等種種原因,《太平廣記》所引的五百餘種作品大都亡佚,因而大都依賴《太平廣記》的保存而流傳於世。我們今天研究中國小説,尤其是文言小説,尤其是宋前的文言小説的第一手資料,可以説主要來源於《太平廣記》。其實後來傳世的宋前小説,如《搜神記》《幽明錄》《玄怪錄》《傳奇》等等,大都是以《太平廣記》所存資料為基礎輯佚而成的。這樣,《太平廣記》便不但為後世的文言小説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資料。 [5] 

太平廣記作品評價

魯迅《中國小説史略》:《廣記》採摭宏富,用書至三百四十四種(今人統計,實際為519種).自漢晉至五代之小説家言,本書今已散亡者,往往賴以考見,且分類編纂,得五十五部(實為九十大類),視每部卷帙之多寡,亦可知晉唐小説所敍,何者為多,蓋不特稗説之淵海,且為文心之統計矣。 [5] 

太平廣記版本信息

該書版刻於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據言此書原版本為981年初刻之木版,後至南宋又有翻印本,然久已失傳。後來直到明末嘉靖四十五年才由談愷(1566年)整理校補當時尚流行於市的諸傳抄本並予以刊出,此刊本為迄今可知的最古版本。另有,明代末期許自昌所校正的新刊本以及廣為流傳之清代黃晟所刊小型本,此版本為存世版本中最完整版本。 [6]  以後的幾種刻本多從談刻本出。另有沈與文野竹齋鈔本和陳鱣校宋本。通行的版本是經過汪紹楹校點的排印本,1959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61年中華書局重印新一版

太平廣記引書信息

《太平廣記》引書很多,有些篇幅較小的書幾乎全部收入了,失傳的書還可以根據它重新輯錄復原,有傳本的書也可以用它校勘、輯補。例如《劇談錄》《闕史》《三水小牘》等書,引文和現有版本的文字略有不同,就很值得研究。
研究古代小説的人都要用《太平廣記》作為基本材料。魯迅編輯《古小説鈎沉》和《唐宋傳奇集》時就充分利用了本書。他在《破〈唐人説薈〉 》一文中指出:“我以為《太平廣記》的好處有二,一是從六朝到宋初的小説幾乎全收在內,倘若大略的研究,即可以不必別買許多書。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一類一類的分得很清楚,聚得很多,可以使我們看到厭而又厭,對於現今談狐鬼的《太平廣記》的子孫,再沒有拜讀的勇氣。”

太平廣記編者簡介

《太平廣記》是宋太宗趙匡義(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又名趙光義、趙炅)下令編纂的,編者共13人,於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成書,太平六年(公元982年)雕版
(1) 李昉(925-996)字明遠, 深州饒陽(今河北饒陽縣五公村人,宋代著名學者。後漢乾佑年間(948年)進士。官至右拾遺集賢殿修撰後周時任集賢殿直學士翰林學士。宋初為中書舍人。宋太宗時任參知政事平章事雍熙元年(984年)加中書侍郎
同修者分別是:
(2)呂文仲,字子臧,新安人(今安徽黃山市),南唐進士出身
(3)趙鄰幾,字亞之,須城人(今山東省泰安東平縣),後周進士出身;
(4)董淳,流坑人(今江西撫州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其中董淳是這個以出進士聞名的古村中第一個進士),北宋進士出身;
(5)王克貞,字守節,廬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市),南唐進士出身;
(6)張泊,又名張偕仁,字師黯,全椒人(今安徽省滁州全椒縣),南唐進士出身;
(7)湯悦,原名殷崇義青陽人(今安徽省池州青陽縣),南唐進士出身;
(8)李穆,字孟雍,陽武人(今河南省新鄉原陽縣),後周進士出身;
(9)扈蒙,字日用,安次人(今河北廊坊安次區),後晉進士出身;
(10)宋白,字太素,大名人(今河北省邯鄲大名縣),北宋進士出身;
(11)徐鉉,字鼎臣,廣陵人(今江蘇省揚州市),隨南唐後主李煜降宋,著有志怪筆記小説稽神錄》六卷;
(12)吳淑,字正儀,丹陽人(今江蘇省鎮江市丹陽市),南唐進士出身,徐鉉之婿;
(13)陳鄂,後蜀降臣,奉宋太祖趙匡胤的詔書,撰《開寶通禮》二百卷,重刊《尚書釋文》,奉宋太宗趙匡義的命令,協助李昉編修《太平御覽》、《太平廣記》等書。
參考資料
  • 1.    《太平廣記》讀後感  .知言[引用日期2013-04-15]
  • 2.    《太平廣記》全文  .中國青少年新世紀讀書網[引用日期2013-04-17]
  • 3.    本社編.四庫全書精華:雲南教育出版社,2010.01:第214頁
  • 4.    本社編,四庫全書精華,雲南教育出版社,2010.01,第215頁
  • 5.    王恆展著,中國文言小説發展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2016.04,第268-275頁
  • 6.    (韓)閔寬東著.中國古代小説在韓國研究之綜考: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06:第285頁
  • 7.    吳靜. 從《太平廣記》看唐代的天命思想[J]. 名作欣賞, 2022, (36):106-108.
  • 8.    張帆, 劉培. 《太平廣記》中的“豪俠”形象及其文化意藴[J]. 濟寧學院學報, 2021, 第42卷(1):20-26.
  • 9.    鍾嶽文. 《太平廣記》:薈萃説部菁英,小説家之淵海[J]. 月讀, 2018, (1):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