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河奔流

(1978年謝鐵驪、陳懷皚執導的電影)

鎖定
《大河奔流》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劇情電影,由謝鐵驪陳懷皚執導,張瑞芳主演,於1978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黃泛區人民羣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日寇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的艱苦卓絕的鬥爭,以及解放後他們響應黨的號召,改造黃河、變害為利的英雄業跡 [1] 
中文名
大河奔流
外文名
The Great River Flows On
類    型
劇情
出品公司
北京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謝鐵驪
陳懷皚
編    劇
李凖
製片人
張起
主    演
張瑞芳
片    長
208 分鐘
上映時間
1978年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大河奔流劇情簡介

1938年,黃河岸邊鐵牛村。由於蔣匪軍扒開了黃河花園口,地主的女長工李麥一家和村民們流離失所,棲息在破舊的龍王廟。地主海騾子前來替日本鬼子招募礦工,李麥揭露了他的漢奸嘴臉。這時,抗日宣傳隊的隊員宋敏帶着中國共產黨的關懷,找到了李麥,組織難民偷渡。李麥在黨的教育下提高了覺悟,加入中國共產黨。她在洛陽金谷酒家的宴席前,當着外國記者的面,揭露了國民常假抗日真反共、扒開花園口的罪行,迫使國民黨不得不放棄在難民中抓壯丁,並給難民分發救濟糧。抗日戰爭勝利後,李麥在西安組織難民卧軌,迫使國民黨用火車把他們送回家鄉。李麥當上了區長,正當她領導鄉親們進行土改,重建家園的時候,地主海騾子帶還鄉團前來血洗鐵牛村。李麥英勇作戰,親自打死了海騾子,但副區長宋敏不幸中彈犧牲。李麥和村民們牢記烈士遺言,努力支前,迎接着新中國的誕生。
解入後,李麥到青島探望兒子時,在碼頭上看到南糧北調的情況,心情沉重,覺得革命還沒有完,決定立即回鄉,為改變南糧北調做貢獻。李麥在縣裏提出修渠、引黃、治黃的建議,遭到以徐懷中為首的縣領導的反對。為徹底改變家鄉的面貌,她要求回基層做不脱產幹部。這時,黨中央和毛主席發出了“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毛席親自視察黃河,接見並鼓勵李麥帶領羣眾向黃河要水。李麥牢記領袖的囑託,回到村裏,帶領羣眾開始了大規模的治河和淤灌土地的工程,並與縣長徐懷中、社長海長松的錯誤思想和以王跑為首的中農的資本主義自發傾向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958年,在黃河的一次特大洪峯來臨時,黨中央和毛席派周總理前來解決這一重大問題,黃河沿岸人民深受鼓舞。鐵牛村的羣眾在李麥帶領下,眾志成城,“水高一寸,堤高一尺”,戰勝了特大洪峯。鐵牛村迎來了一次特大豐收,為改變南糧北調做出了新貢獻 [2] 

大河奔流演職員表

大河奔流演員表

大河奔流職員表

製作人 張起
導演 謝鐵驪、陳懷皚
副導演(助理) 琪琴高娃
編劇 李凖
攝影 錢江、李晨聲、周金祥
配樂 王燕樵
剪輯 蘇洪文、楊宗琦
道具 於英泉、馬守義、白寶貴
美術設計 陳翼雲、郝靜遠
造型設計 孫月梅、徐廣南、高建清
服裝設計 姜錦明、常淑華
燈光 張同生
錄音 陳燕嬉、桂枝林
佈景師 朱振江(置景)、郭巨海(繪景)
展開
解説
孫道臨
特技攝影
金燕茜
特技美工
門玉鳳
煙火
武振聲
演奏
中央廣播樂團
指揮
袁方
演職員表參資料 [2] 

大河奔流角色介紹

  • 李麥
    演員 張瑞芳

    地主家的女長工。從小跟着母親逃荒要飯,嫁到海家後,為了保住土地,頑強不屈地跟地主鬥了半輩子,受盡苦難。性格淳樸、憨厚、真摯、樂觀、剛毅、粗獷,愛憎分明,勇敢無畏。在共產黨女幹部宋敏的啓發幫助下,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鄉親們和各色敵人以及嚴酷的自然環境做鬥爭。

  • 海清
    演員 陳強

    李麥的鄉親,鐵牛村中深孚眾望的長者,在水災中失去了兒子和孫子,多年如一日,孤單一人守在黃泛區家鄉的土地上,備受煎熬。解放後成為大隊的飼養員,對黨忠心耿耿,堅決維護集體利益。

  • 梁晴
    演員 張金鈴

    李麥的兒媳。國民黨扒開花園口製造水害,她死裏逃生、孤苦無依,為李麥、天亮母子所救。她善良、純潔、樸實而又多情,柔中帶剛,真摯地愛着未婚夫天亮,在逃難時梳起已婚女子的髮髻,以天亮妻子的身份生活,飽經苦難,經歷了六年的別離才得以和天亮重聚。

  • 趙聯
    演員 海長松

    李麥的鄉親,是鐵牛村最早的黨員之一。他是一條硬漢子,倔強而略帶粗野,爽快又有些意氣用事,勤勞苦幹、憨厚朴實,愛憎分明,易衝動。解放後,由於農民的狹隘意識,他只顧眼前利益,走錯了路,頗費周折才轉過彎子。

  • 宋敏
    演員 李秀明

    新四軍的女戰士,李麥的革命引路人,親密戰友。她從小沒有家,把青春都獻給了黃泛區的人民,和李麥之間既有戰友之誼,又有着母女一般的感情。

  • 小響
    演員 孫敬(幼年) ;賀朔華(成年)

    海長松的女兒。幼年時,父親迫於生計曾將她插上草標,賣於洛陽人市,她差點被交給人販子,是李麥及時出現阻止了慘劇。解放後,她在黨的培養下,當了拖拉機手。

  • 海南亭
    演員 葛存壯

    鐵牛村的大地主,外號“海騾子”,為人陰險狠毒。因為霸佔李麥家的二畝地而與李麥家結成冤仇。日本人來了,他投靠侵略者,陰謀將鄉親們賣到東北當苦工。抗戰勝利了,他卻搖身一變,帶着還鄉團血洗已經成為解放區的鐵牛村。

  • 周恩來
    演員 王鐵成

    國務院總理。在黃河出現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峯,人民生命財產面臨極大威脅的危機時刻,他帶着黨中央、毛主席的關懷來到羣眾當中,晝夜不停地做實地調查。他相信羣眾、依靠羣眾、事事為羣眾的切身利益着想,做出了不分洪的決定並取得抗洪勝利。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3-5] 

大河奔流幕後花絮

  • 該片的文學劇本第一稿完成於“文革”期間,由於當時的形勢,沒有描寫毛主席和周總理出現在黃河邊的場面。“文革”結束後,藝術工作者們產生了在銀幕上表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願望,謝鐵驪與李凖協商後,提出在影片下集中出現毛主席、周總理的設想並付諸實施 [6]  。這是毛澤東、周恩來形象首次出現在銀幕上 [7] 
  • 在電影籌備期間,為了追求真實性,李凖和謝鐵驪、張瑞芳、趙丹等人研究修改劇本,消除劇本中的“幫氣”,到電影開拍時,劇本從17萬字刪減到10萬字 [8] 
  • 該片中周恩來一角本來有望由趙丹出演,他化妝後的形象也與周總理相似,但後來根據上級指示他被換下 [6] 
  • 在影片籌拍時,想演李麥的人非常多,豫劇演員常香玉也表示過想演李麥 [6] 
  • 該片中的宋敏一角的生活原型是新四軍水東支隊的女戰士 [9] 
  • 演員趙聯第一次讀《大河奔流》的文學劇本時,就被海長松吸引了住,他嚮導演表達了扮演海長松的強烈願望。導演雖覺得他的年紀、體態、個人性格不適合演海長松,但還是同意讓他試一下。結果,趙聯憑藉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再加上化妝師的幫助,試拍的片段得到了全攝製組認可 [10] 
  • “雨中見總理”一場戲中周總理演講時不打傘是歷史事實,劇組本來想用小雨,後來考慮到當時的情景,改成滂沱大雨。扮演周總理的王鐵成由於嘴部塑型化裝,講話很困難,但還是堅持完成了拍攝任務 [6] 
  • 該片中大河決堤的場面是在錢塘江拍的。攝影師想跟大潮更近一些,打聽了錢塘江潮水一般會到哪裏,然後把機器架得離那個地點很近,結果那次潮水比平時大,連人帶機器都被沖走了。幸好被沖走的人會游泳,劇組只損失了一台機器 [11] 
  • 樹枝溜冰是河南地區特有的自然景象,但不易形成。在冰點以下的氣温條件下,劇組請消防隊的同志們徹夜工作,把一座苗圃變成了玉樹瓊花的世界。在冰溜可能很快融化的情況下,全組人員用最快速度趕拍了寬、窄兩條近二十個鏡頭 [12] 

大河奔流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李凖曾長期生活中河南農村,為一百多户農民寫家史,他用從中得到的素材編寫電影文學劇本《大河奔流》,試圖通過波瀾壯闊的藝術畫卷,展示黃河和她的子孫們在兩個不同時代的不同命運。1974年,北影已經決定改編李凖的劇本《大河奔流》。該片本應於1975年繼《海霞》之後就投拍,但由於“四人幫”圍攻《海霞》,剝奪了創作人員繼續拍片的權利,《大河奔流》就被擱置起來 [13]  。1977年,影片籌拍工作才得以開始 [6] 
導演謝鐵驪認為該片外景多、轉場多,拍攝時間長,所以沒有像慣常一樣讓編劇花費更多精力和時間修改文學劇本,而是決定搞一個導演實用本,也不寫分鏡頭本 [6]  。他認為與其先搞出必然在拍攝中反覆修改的分鏡頭本,不如按拍攝順序先具體地、反覆地察看外景地,並據以作出內景的設計圖樣,然後結合場地特點、佈景設計進行分鏡頭 [13] 
外景選擇
李凖的劇本中,主人公的家鄉叫“赤楊崗”,但是劇組在外景地沒有找到合適地點,同時,赤楊在銀幕上不好表現。他們在開封看外景時,偶然發現一個叫“鐵牛村”的地方,村口屹立着一座明代留下的幾千斤的“鎮河犀”(鐵牛)。主創人員意識到這座“鐵牛”正適於作為歲月變遷、時代變化的標誌。於是,在影片中採用了這一標誌,並將主人公的家鄉改名為“鐵牛村” [9] 
藝術處理
為了消除“四人幫”的文化專制主義導致的藝術創作中的虛假傾向,該片的主創人員從一開始就着重強調真實性的問題。在創作中,編導和演員們一起解決人物行為的可能性問題,防止出現所謂“高大全”。例如“李麥在西安尋找梁晴”一場戲,李麥看到憲兵追捕梁晴,梁晴躲進難民縫衣的行列中,憲兵向小販打聽她的去向。文學劇本中寫小販故意指錯路保護梁晴。主創人員們考慮,以李麥有謀略的性格,如果存在憲兵去而復返的可能,她不會貿然與梁晴相認。所以,他們把這場戲改為:小販説沒看見梁晴,憲兵悻悻地原路返回,這樣李麥就可放心地認親了 [14] 
該片的故事時代跨度有二十年,空間涉及鐵牛村、尋母鎮、花園口、洛陽、西安、青島、開封、江淮平原等,為了不使觀眾產生混亂感,編導在處理時空轉化時主要依據事件的發展和人物內在情緒變化,應用旁白、景物、對話、音樂等手段 [14] 

大河奔流影片評價

該片從藝術構思、人物刻劃到細節處理都十分注意藝術的真實性,給中國的電影節術創作帶來一股新鮮的活力。編導善於運用電影藝術特有的、豐富的表現手段,集中描繪人物的獨特命運,通過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的某種凝聚和衍變,體現出人物命運變化和發展的獨特軌跡,進而揭示時代、社會的典型風貌,刻劃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這就表成了影片了現實主義藝術特色。在影片中,以李麥為代表的黃河兒女被塑造得質樸、感人,有血有肉有情,顯示出勞動人民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塑造領袖形象方面,編導周總理冒雨向羣眾發表進話的大場面中插入總理兩次拒絕打傘的細節,生動地刻劃出人民的總理愛人民、和人民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質,賦予形象以平易近人的親切感。影片將總理形象的塑造與黃河人民的安危及其在不同時代的不同命運密切聞系,由此深化了影片的主題。該片在藝術上的瑕疵在於,李麥的性格演殘留着“三突出”的痕跡。另外,影片對於藝術真實性的追求上下集之間並未做到一以貫之,呈現出參差不齊、瑕瑜互見的狀況,造成影片結構鬆散、風格不統一 [15]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黃式憲評)

大河奔流大眾評分

網站
評分
參評人數
統計截止日期
豆瓣
7.0
215
2023-12-11 [16] 
參考資料
  • 1.    張瑞芳《大河奔流》飾李麥聯袂陳強  .新浪[引用日期2020-05-18]
  • 2.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編.中國影片大典 故事片·戲曲片 1977-1994: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02:18-19
  • 3.    中國電影出版社輯.大河奔流 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06:466-467
  • 4.    中國電影出版社輯.大河奔流 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06:473、477-479、480
  • 5.    中國電影出版社輯.大河奔流 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06:501
  • 6.    謝鐵驪,付曉紅.拓展領袖形象的“奔流”[J]大眾電影,2007(4):41
  • 7.    偉人不再是遙遠的背影  .新浪[引用日期2020-05-18]
  • 8.    《大河奔流》引發關注,觀眾卻有些遺憾,李凖反思後寫下這本佳作  .北晚新視覺[引用日期2020-05-18]
  • 9.    中國電影出版社輯.大河奔流 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06:456
  • 10.    中國電影出版社輯.大河奔流 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06:470
  • 11.    付曉紅.兩步跨生平:謝鐵驪口述實錄: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11:155
  • 12.    中國電影出版社輯.大河奔流 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06:460
  • 13.    中國電影出版社輯.大河奔流 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06:452、454
  • 14.    中國電影出版社輯.大河奔流 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06:457-459
  • 15.    中國電影出版社輯. 大河奔流 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06:516-527
  • 16.    大河奔流  .豆瓣[引用日期2023-12-2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