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學新生教育模式新視野

鎖定
《大學新生教育模式新視野》是2015年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白華 張騫文 武永江。 [1-2] 
中文名
大學新生教育模式新視野
作    者
白華、張騫文、武永
出版時間
2015年3月1日
出版社
中國書籍出版社
頁    數
263 頁
ISBN
9787506846370 [2] 
開    本
16 開
裝    幀
精裝

大學新生教育模式新視野內容簡介

本書從認知維度、情感維度和方法維度設計了大學新生入學與適應教育、素質與養成教育、專業與職業教育、學風與學務教育、發展與成長教育、獎勵與資助教育“六個教育模塊”,統籌規劃為期一年的新生教育模式。本書特色:第一,梳理了中國近代大學新生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總結其經驗教訓,創新新生教育觀念;第二,把新生可持續發展視為終極目標,提出新生“生態發展”的理念;第三,構建多部門共同參與機制,實現由“單一體”轉向“共同體”;第四,注重引導新生通過“參與—實踐—體驗—感悟—內化”形成“學、思與行相結合”的“知行模式”;第五,建構了大學新生教育評價方法,形成完整的大學新生教育體系。本書在教育理念和實踐方面拓展了新視野。 [1] 

大學新生教育模式新視野圖書目錄

第一章 大學新生教育概述
第一節 新生教育現狀分析
一、國外新生教育分析
二、國內新生教育分析
三、新生教育的定位
第二節 新生教育的核心功能
一、解構教育的誤讀
二、重構學習的意義
三、規劃成長的道路
四、實現生態的發展
第三節 新生的羣體特徵與教育需求
一、新生的羣體特徵
二、新生的教育需求
第四節 新生教育的內容設計
一、入學與適應教育
二、素質與養成教育
三、專業與職業教育
四、學風與學務教育
五、發展與成長教育
六、獎勵與資助教育
第五節 新生教育的基本原則
一、引導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
二、階段教育與長期教育相結合
三、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
四、整體教育與個別指導相結合
五、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相結合
第二章 中國近代大學新生教育模式
第一節 新生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一、新生品行教育
二、新生軍事教育
三、新生援助教育
四、新生政治教育
五、新生專業教育
六、新生生活指導
七、新生課業指導
第二節 新生教育的經驗教訓
一、新生教育需要結合國情
二、新生教育需要結合學生特徵
三、新生教育需要科學論證
四、新生教育的核心在於轉變
第三節 新生教育的創新發展
一、新生教育的多維性
二、新生教育的休閒性
三、新生教育的導向性
四、新生教育的專業性
第三章 大學新生入學與適應教育
第一節 解決的核心問題
一、大學教育認識的世俗化
二、大學生活認識的理想化
三、大學生活適應的不良
四、人際關係適應的不良
第二節 入學與適應教育的理論依據
一、潘懋元的高等教育思想
二、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
第三節 入學與適應教育的內容
一、正確認識大學教育
二、正確認識學校生活
三、正確認識校園環境
第四節 入學與適應教育的方法
一、開展專題講座與討論交流會
二、強化朋輩輔導和傳幫帶
三、建構學校與家長教育共同體
第四章 大學新生素質與養成教育
第一節 解決的核心問題
一、素質發展失衡
二、養成能力缺失
第二節 素質與養成教育的理論依據
一、馬克思的全面發展思想
二、素質教育理論
第三節 素質與養成教育的內容
一、人際交往能力
二、時間管理能力
三、安全自救能力
四、自我管理能力
第四節 素質與養成教育的方法
一、軍事訓練
二、安全培訓
三、文化薰陶
第五章 大學新生專業與職業教育
第一節 解決的核心問題
一、專業的困惑
二、職業的恐懼
三、科學精神的缺失
第二節 專業與職業教育的理論依據
一、專業教育理論
二、生涯規劃理論
三、科學教育理論
第三節 專業與職業教育的內容
一、專業認知
二、職業認知
三、科學認知
第四節 專業與職業教育的方法
一、專業教育的方法
二、職業教育的方法
第六章 大學新生學風與學務教育
第一節 解決的核心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二、成因分析
第二節 學風與學務教育的理論依據
一、動機理論
二、活動理論
三、學習理論
第三節 學風與學務教育的內容
一、學風教育的內容
二、學務教育的內容
第四節 學風與學務教育的方法
一、發揮學生的教育主體作用
二、加強教師的教育引導作用
三、完善高校的教育職能作用
第七章 大學新生髮展與成長教育
第一節 解決的核心問題
一、認知不健全
二、發展道路模糊
三、人格不完善
第二節 發展與成長教育的理論依據
一、認知發展理論
二、人格特徵理論
第三節 發展與成長教育的內容
一、人格教育
二、認知教育
三、發展教育
第四節 發展與成長教育的方法
一、黨團學組織的認知教育
二、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
三、素質拓展計劃
四、典型羣體教育
五、心理發展教育
第八章 大學新生獎勵與資助教育
第一節 解決的核心問題
一、經濟困難問題
二、情感缺失問題
三、價值觀樹立問題
第二節 獎勵與資助教育的理論依據
一、需求層次理論
二、情感教育理論
三、價值教育理論
第三節 獎勵與資助教育的內容
一、獎勵與資助的體系
二、經濟資助與獎勵
三、情感援助與生成
四、價值觀養成與引領
第四節 獎勵與資助教育的方法
一、開發捐資助學資源
二、培養獎勵與資助工作隊伍
三、建構“經濟、情感與價值”一體化的培養模式
四、形成獎助監督的長效機制
第九章 大學新生教育評價方法
第一節 新生教育評價的內涵與現狀
一、新生教育評價的內涵
二、新生教育評價的現狀
第二節 新生教育評價的原則與功能
一、新生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
二、新生教育評價的基本功能
第三節 新生教育評價的指標體系
一、構建指標體系的基本原則
二、新生教育評價的指標體系與權重
第四節 新生教育評價的注意事項
一、多種評價方法優勢互補,確保評價結論可信可靠
二、評價操作實施簡單忌繁,確保評價方案可行可用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大學新生教育模式新視野作者簡介

白華,男,漢族,1958年1月生,陝西清澗人,中共黨員,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長安大學黨委副書記、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副會長、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公路交通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工作協作組理事長。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公共管理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學校思想教育與管理研究、教育行政管理研究、國土資源行政管理研究。主持完成全國教育科學“十五”、“十一五”規劃課題、團中央規劃課題、陝西省教改重點攻關課題以及陝西省國土資源規劃課題等多項科研項目研究工作;編著或主編《當代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等學術著作及教材四部;在《社會科學家》、《人文雜誌》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先後獲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兩項、一等獎兩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兩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