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南京!

(2009年陸川執導的歷史戰爭電影)

鎖定
《南京!南京!》是由陸川執導,劉燁高圓圓範偉秦嵐中泉英雄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影。
影片通過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經歷,揭示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2009年4月22日,該片在中國內地公映;同年該片獲得第5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金貝殼獎等獎項。
中文名
南京!南京!
外文名
City of Life and Death
類    型
劇情
出品公司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中國)、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枱(中國) [2] 
製片地區
中國
發行公司
寰亞影視發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國香港) [2] 
導    演
陸川
編    劇
陸川
製片人
韓三平
主    演
劉燁
高圓圓
範偉
秦嵐
中泉英雄
片    長
132 分鐘 [2] 
上映時間
2009年4月22日(中國) [2] 
對白語言
普通話、英語、德語、日語
色    彩
黑白
在線播放平台
西瓜視頻 [1] 

南京!南京!劇情介紹

1937年12月,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城淪陷,部分官員棄城逃亡,但仍有許多官兵留守,誓死保衞南京城。軍官陸劍雄(劉燁 飾)協同戰友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抵抗最終失敗,數以萬計中國軍民成為俘虜血染長江。金陵女子學院安全區,大量的難民因為拉貝(約翰·佩斯里 飾的"納粹"身份在此避難。拉貝的秘書唐先生(範偉飾)和歸國女教師姜淑雲(高圓圓 飾)主持安全區難民工作,盡力幫助和拯救所有來此避難的同胞。 [4] 
日軍早已盯上藏身於此的婦女,唐先生小心應付、委曲求全,為保護家人而做出錯誤的選擇,他也為此付出代價;舞女小江(江一燕 飾)等中國女人用她們的身軀拯救着隱藏在難民營的男人。 [10] 
角川(中泉英雄 飾)是一名日軍普通士兵,在南京城作為佔領者的“生活”中,體驗過種種為了維護這種“生活”而付出的人性的代價。在將兩名中國倖存者送出南京城後,最終舉槍自殺。 [4] 
南京!南京! 海報

南京!南京!演職員表

南京!南京!演員表

資料參考來源 [12-13] 

南京!南京!職員表

製作人 韓三平覃宏Steffen Wild、杜楊、任傑、邢松
監製 陸川
導演 陸川
編劇 陸川
攝影 曹鬱
配樂 劉彤
剪輯 Yun Teng
美術設計 郝藝、林潮翔
錄音 來啓箴
展開
演職員表資料參考來源 [12-13] 

南京!南京!角色介紹

  • 演員 劉燁

    陸劍雄,中國國民黨最精鋭部隊的下級軍官,在破城之際,連同十萬名沒有來得及撤離的士兵一起陷入了日本軍隊的包圍之中。他和那些不希望投降的士兵組織了一場沒有希望而慘烈的抵抗。抵抗失敗後他親身經歷了最終蔓延至全城的大搜捕和大屠殺。

  • 演員 高圓圓

    美麗的中國女性,歸國女教師。姜淑雲和所有難民營的領導共同奮鬥,希望能保全難民營裏的生命,但是她們的身軀和生命難以阻擋每天前來搜捕男人,強姦婦女的日本軍人。這位在歐洲學習回來的女老師內心中還有一個隱秘的願望:記錄下這段慘烈的歷史,讓全世界的人知道。

  • 演員 範偉

    一個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拉貝的秘書。他有美麗的妻子,妹妹和女兒,城破的時候,他相信拉貝對他的保護,對日本軍隊抱有幻想,他覺得日本軍隊會帶來秩序;他甚至因此而學起了日語;並協助日本軍隊在南京城中開設慰安所,他甚至出賣了陸劍雄等潛伏在難民營中的士兵。當最後失去一切時,他決心反抗。

  • 唐太太
    演員 秦嵐

    一個精緻小巧的上海女人,家境甚好,讀私塾,上過洋學校,遇到唐先生便嫁給他,年紀輕輕育有一女。在唐先生被槍決前,她已懷有身孕,帶着生命的希望離開了南京。

  • 演員 中泉英雄

    進攻南京的日本部隊中一名普通士兵。他趴在距離南京城外兩公里的戰壕裏等待進攻那座城市的時候,從來沒有想到攻陷南京之旅,會成為他的地獄之旅。

  • 演員 江一燕

    難民區的所有女性都要剪短頭髮,換上男裝。但舞女出身的小江卻不肯遵守規定。當日軍要求難民區交出一百個婦女以換取糧食的時候,,平時固執又愛美的小江,卻自願站出來犧牲自己以換取更多的人活下去。

資料參考來源 [4]  [10]  [29] 

南京!南京!幕後製作

南京!南京!創作背景

2005年初,有美國投資方看過陸川拍攝的《可可西里》後,聯繫陸川表示願意出資由陸川拍攝一部亞洲版“辛德勒名單”,條件是劇本由美方提供,講述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拉貝拯救中國人的故事。陸川查閲大量歷史資料後,決定拍一部自己心目中關於南京的電影。 [26] 
陸川決定拍這部電影前徵求過不少前輩的意見,吳宇森曾建議該題材再等10年再拍,積累會更充分。2006年陸川與呂克·貝松吃午餐時,呂克·貝松告訴他,《南京!南京!》是正餐必須先拍,其他都是點心。由此促使陸川下定決心拍攝此片。 [14] 

南京!南京!前期籌備

2006年,製作團隊開始籌備拍攝工作, [44]  影片從籌備到開機歷時三年。 [31] 

南京!南京!團隊組建

攝影師曹鬱、演員趙一穗等多名與陸川在其上一部作品《可可西里》中合作的主創人員,加入影片《南京!南京!》的籌備,自願降低片酬參與工作。 [31]  負責打造影片戰爭場景的是國內團隊,陸川拒絕曾與《集結號》合作過的韓國團隊,大膽起用國內年輕團隊,他們的主創班底平均年齡34歲。 [32] 

南京!南京!劇本創作

2005年,導演陸川開始《南京!南京!》的劇本創作。 [44]  他在北京郊區租賃的別墅中,面對整屋的資料, [20]  通過對歷史背景進行大量、詳細的研究,深入查閲相關資料,瞭解到很多全新的歷史以外的故事,深受觸動。 [16]  陸川決定顛覆以往講述這段歷史所使用的哭訴的哀腔,擺脱對旁聽者沒有説服力的弱者的形象,以中國人在大屠殺中的抵抗精神重新講述這段歷史。 [20]  其中主要劇情的創作如小江的故事、巷戰的場面、女教師換裝救助同胞等故事均來源於真實歷史記載。 [45]  陸川在2006年完成劇本創作。 [20] 

南京!南京!角色選擇

  • 為了能選出片中6個主要角色的合適的演員,陸川及其團隊以投票方式在眾多候選演員中進行選拔,陸川擁有最終否決權。 [14] 
  • 影片中的女主角是一位有知識的大家閨秀,善良的教會年輕女教師,劇組將人物鎖定為年齡25歲至30歲之間,外表文靜、氣質高雅、內心堅強的女性形象。該角色最終由高圓圓出演。 [21] 
  • 陸川籌拍《南京!南京!》時找到劉燁,表示關於二戰題材的影片外國已經拍過很多,但中國人還從未拍攝過,拍這部影片一定不會後悔,説服劉燁出演片中陸劍雄一角。 [17] 
  • 中泉英雄是陸川在輪番看了200多個日本演員之後選中的。劇組裏的日本演員,除了三個是第一次來中國,一句中文都不會外,其餘大多是在中國留學的日本留學生。 [14] 
  • 片中飾演“小豆子”的劉斌是2007年劇組在天津拍攝時,從臨時找來的小羣眾演員中選中的。當時劉斌剛滿9歲,此前沒有拍戲經驗。 [30] 

南京!南京!場地取景

影片拍攝輾轉天津、長春、南京三地。 [17]  天津的拍攝場地,陸川選址天津市北辰區北倉化工廠舊址,劇組佈景人員搭建出殘破建築並安裝商户名稱牌匾,用以拍攝日軍攻入南京城、與中國軍人展開巷戰以及小巷被日軍洗劫等場景。 [18] 
劇組投資1200萬,耗時半年在長春農安縣龍王鄉太平池搭建起一座“南京城”,影片中的新華門、教堂、金陵女子學校等重要場景均包含其中。 [17]  設計圖紙中曾經的南京城結構、大小比例、房屋位置等均被清晰標明。最終劇組斥資3000多萬復原出這座800畝的廢墟城池。 [19]  “南京城”選擇在長春而非南京搭建,是因為70年前的南京冬季氣候寒冷,還有雪景,景觀和東北相似。由於影片拍攝週期長,當南京氣候轉暖周圍景色變綠後,會影響片中場景需要呈現的肅殺氣息。 [20] 

南京!南京!服裝化妝道具

  • 影片中所有的服裝道具都要求逼真,每樣東西必須有出處。 [14]  拍攝現場的道具,都是根據國內最大民間抗戰博物館送來的軍服、軍刀、手搖式報警器、士兵攜帶的餐具等文物仿製而成,日軍軍服使用的毛料也製作考究。片中拉貝撕碎的一張報紙,是當年一張德文報紙的複製品。 [20] 
  • 日軍祭祀時所用的鼓在日本定做費用需要幾十萬元,因此片中的鼓是在河南訂做的。拍攝時兩位日本鼓手覺得鼓皮太軟聲音不正,最終在燈光照射2個小時鼓皮緊繃後,該問題才被解決。 [14] 
  • 每位羣眾演員都是按照南京大屠殺史料照片中的形象挑選的。為了貼合曆史,劇組每天要為2000多位羣眾演員準備服裝,完成每個角色的髮型、膚色、指甲等細節化妝。 [40] 

南京!南京!幕後花絮

  • 原侵華日軍老兵將日軍軍服、軍刀、軍用水壺等多件文物捐贈給《南京!南京!》劇組。 [14] 
  • 片名“南京!南京!”實際上是一句軍事口令,有點類似於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奇襲珍珠港的"虎!虎!虎!",它是侵華日軍作戰指揮部下達進攻南京的指令。 [14] 
  • 當劇組發展到五六十人的時候,卻得知外交部否掉了劇本。 [14]  陸川和投資人覃宏經過4個月的遊説,才讓劇本通過審查,成功申請立項。 [20] 
  • 影片中有一場拍攝日軍祭祀的戲,拍攝過程中一位中國羣眾演員的説笑引發日本鼓手的不滿,當場揮出一拳,在場其它來自武校的中國羣眾演員立刻圍上去。工作人員及時勸阻,避免雙方可能發生的衝突。 [14] 
  • 片中有一場戲是伊田殺了唐小妹之後走到大街上,突然有一個人大喊"我要回日本"。這不是劇本里的情節,而是這個日本演員自己演出來的。 [14] 
  • 影片中所有主角都有原型,角川正雄是由多個日本兵的日記綜合而成;姜淑雲由一些中國教師的事蹟綜合而成;小豆子的原型來自於一張身上掛滿水壺和杯子的娃娃兵照片,他的原型叫季萬方,是被日軍俘虜的年齡最小的士兵。 [23] 

南京!南京!相關公司

製作公司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星美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寰亞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枱
上海百量投資諮詢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
寰亞影視發行(香港)有限公司
Applause Entertainment
Lark Films Distribution中國香港
國家地理雜誌娛樂公司 美國
Shaw Organisation新加坡
Carmen Video 俄羅斯
Golden Screen 馬來西亞
High Fliers Distribution 英國
Karma Films 西班牙
Mega Star Video Distribution 中國香港
Rose Media and Entertainment
資料參考來源 [11] 

南京!南京!宣傳發行

南京!南京!上映信息

上映地區
上映時間
中國
2009年4月22日
中國香港
2009年5月7日
加拿大
2009年9月11日
西班牙
2009年9月21日
希臘
2009年9月23日
新加坡
2009年10月8日
韓國
2009年10月10日
波蘭
2009年10月12日
英國
2009年10月28日
中國台灣
2009年10月30日
阿根廷
2009年11月7日
希臘
2010年1月28日
荷蘭
2010年1月29日
俄羅斯
2010年3月11日
西班牙
2010年4月9日
英國
2010年4月16日
阿根廷
2010年5月27日
法國
2010年7月21日
法國
2010年7月7日
澳大利亞
2010年7月24日
芬蘭
2010年9月19日
美國(紐約)
2011年5月11日
美國(波士頓)
2011年6月3日
美國(費城)
2011年6月3日
美國(華盛頓)
2011年6月10日
美國(洛杉磯)
2011年6月17日
美國(明尼阿波里斯)
2011年6月24日
美國(聖地亞哥)
2011年6月24日
美國(聖路易斯)
2011年7月8日
美國(西雅圖)
2011年7月8日
美國(亞特蘭大)
2011年7月8日
美國(哥倫布)
2011年7月22日
資料參考來源 [11]  [43] 

南京!南京!票房信息

《南京!南京!》於2009年4月2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後,首日票房達6266.1萬元,首周票房達8781.4萬元,最終累計票房達1.68億元。 [39] 

南京!南京!影片特色

南京!南京!主題寓意

《南京!南京!》不是第一部描寫南京大屠殺的電影,但該片通過全新視角,以中國民眾的抵抗意志和一位日本普通士兵的精神掙扎為主線,描繪出一個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南京。影片所呈現的不單是施暴者與受害者之間的故事,更是兩個民族共同的災難。影片除了讓觀眾再次將目光聚焦於這段沉痛的歷史之外,也帶來了戰爭背後的思索、苦難背後的救贖、死亡背後的尊嚴,和仇恨背後的温暖。 [24]  影片不再以弱者的姿態哭訴屠殺的事實,轉而從對侵略的抵抗延伸至對人性的探討, [25]  從交戰雙方的角度,更加客觀平等的探討人在戰爭面前的表現問題、人與戰爭的關係問題。 [28] 

南京!南京!敍事手法

《南京!南京》放棄單純線性敍事手段、以日本士兵做主視角、多種敍事方式交叉並行。電影採取“點”與“面”結合的敍述方式,既有小人物在歷史事件中的命運沉浮,也有厚重的歷史畫面反映歷史發展脈絡。在“點”的選擇上,選擇日本士兵作為主視角既體現出本片敍事視角的獨特性,但也由此引發諸多質疑,認為“角川視角”是替日本人反思,美化日本軍人, [27]  他的出現具備一定創新性但並不具備普遍性,造成該片譭譽參半。 [28] 
同時,該片並非以單一限制性視角進行講述,影片中角川、陸劍雄、姜淑雲等多人視角組成網狀敍事結構,為觀眾呈現出影片全知視角。限制性視角與全知視角交叉使用、“點”與“面”相結合的複合型敍述方式構成該片敍事手段的獨特性, [27]  也符合多層次展現歷史的需要,使觀眾感受到歷史題材的生動性和豐富性。 [28] 

南京!南京!視覺風格

《南京!南京!》貫穿全片的黑白色彩、手持攝影的視覺風格,在處理混亂、緊張場面時效果顯著,拉近了與真實的距離。 [33]  其黑白片的影像方式,呈現出歷史質感,凸顯影片的紀錄片風格,貫穿到底的黑白影像為影片奠定了悲壯的氛圍。 [34] 

南京!南京!獲獎記錄

頒獎方
獎項
獲獎者
獲獎情況
第57屆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金貝殼獎
《南京!南京!》
獲獎 [5] 
最佳攝影獎
曹鬱
獲獎 [5] 
第三屆亞太電影大獎
最佳導演獎
陸川
獲獎 [6] 
最佳攝影獎
曹鬱
獲獎 [6] 
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攝影
曹鬱
獲獎 [41] 
最佳視覺效果
馬永安
提名 [42] 
第四屆亞洲電影大獎
最佳攝影獎
曹鬱
獲獎 [7] 
第37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外語片獎
《南京!南京!》
獲獎 [9] 
2011年北美權威電影網站Cinema Without Borders
十年最佳影片獎
《南京!南京!》
獲獎 [8] 
2023年好萊塢《綜藝》評選影史最佳30部戰爭電影
影史最佳30部戰爭電影
《南京!南京!》
獲獎 [15] 

南京!南京!影片評價

南京!南京!大眾評分

網站
評分
評價人數
時光網 [3] 
7.3/10
29000
1905電影網 [22] 
7.3/10
362
豆瓣網 [4] 
7.6/10
190344
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4月25日

南京!南京!專業評價

正面評價
“陸川的這部作品極具震撼力,每一個暴行、獸行都被活生生地從歷史中挖掘出來,重新編織到這部敍事史詩當中。攝影師曹鬱採用的黑白影像讓畫面極具張力,影片一開始就有一種遙遠的歷史感。這絕對不是一部娛樂性的電影,但是,作為歷史的回憶和見證,它絕對獨樹一幟。”(華爾街日報影評人Joe Morgenstern 評 [8] 
“陸川是一位敍事大師。像黑澤明或馬丁-斯科塞斯,他善於在混亂的場景中凸顯個體人物。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如此有衝擊力和震撼性地展示女性在戰爭中所經歷的折磨與煎熬。《南京!南京!》是一部一定要在影院欣賞的經典之作!陸川將觀眾帶入了戰爭瘋狂的無以言説的恐懼當中,真實地刻畫了戰爭的複雜性及英雄主義。”(Cinema Without Borders(電影無界限網站)Robin Menken 評) [8] 
“《南京!南京!》是有史以來反映‘二戰’最優秀的影片之一……陸川選擇黑白影像,是明智的選擇。這立刻讓人想到《辛德勒名單》,兩者相似但不盡相同。《南京!南京!》延續了《光榮之路》、《禁忌遊戲》的風格,看到了戰爭對人類的深遠影響。”(美國國家地理電影公司主席艾當·萊比錫 評 [35] 
這些年來,中國已經有不少影視劇作品反映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而陸川的電影是第一個完整並全面展現歷史,中國電影人第一次嚴肅態度製作的電影。(《綜藝》雜誌 評 [35] 
專業人士認為,這部影片能成功登陸海外市場,因為它是在符合國際標準的藝術和商業雙重包裝下的歷史事實,承載着濃厚的中國觀念。(新浪網 評 [35] 
負面評價
全美知名週刊《紐約客》影評人Richard Brody將《南京!南京!》評價為“中國政府的一部宣傳片,講述了日本兵如何對南京平民及士兵實施一系列的暴行。” [8] 
《拉貝日記》中拉貝離開南京回到德國,是帶着失意的情緒的,走的時候,南京的老百姓跑到碼頭舉着標語歡送拉貝。《南京!南京!》對這件事的記錄是拉貝的離開是帶着內疚的,臨走之時向“安全區”的百姓下跪,成為影片最大的一個煽情點。陸川的電影這麼描述拉貝,是不應該的,會引導觀眾產生誤區,這對拉貝和歷史都是不公正的。“(王中磊 評 [36] 
陸川什麼都想説,可又什麼都沒説到關鍵上。他想用這部電影征服世界所有的觀眾,甚至拷貝發行都創下了國內影片的紀錄,但可惜這只是他一篇剛剛及格的命題作文。(華商報 評 [36] 
相比起以往作品,《南京!南京!》降低了民族情緒,賦予了日軍人性化的東西;但在對中國人的形象塑造上卻明顯跟不上對日軍的拔高程度———過早犧牲的陸劍雄遠不及有血有肉的角川,“小妹”的一段越劇小曲明顯敵不過日軍鼓點陣陣的跳喪舞,打着麻將的金陵女子更無法匹敵跳着“田樂能”的日本男人。(羊城晚報章琰 評 [37] 
《南京!南京!》的藝術感染力很強,但它卻掉入了歷史虛無主義的陷阱。歷史虛無主義有兩大特徵,一是誇張歷史的支流,漠視歷史的主流;二是強調個人在歷史必然中的無所作為。日本兵角川之視角,及其頹然自省和自絕,恰是這兩點的具體寫照。(中國青年報 評 [3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