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涓子鬼遺方

鎖定
《劉涓子鬼遺方》是人民衞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涓子。
作    者
劉涓子
出版社
人民衞生出版社 [9] 
成書年代
歸屬類別
中醫典籍
標識號
CN : 14048.5195 [9] 

劉涓子鬼遺方內容簡介

《劉涓子鬼遺方》共5卷,載金瘡、癰疽、瘡癤、瘰癧、疥癬及其他皮膚疾患,有內治、外治處方140多個。對外傷治療有止血、止痛、收斂、鎮靜、解毒等法,還有用黃連、大黃、水銀等多種藥物配成軟膏、膏藥治療癰疽。當時外科病的內消治則尚未形成,該書載內治法,且講究辨證論治,為後世外科“消、託、補”三大治療法則奠定基礎。書中介紹了診斷癰疽的辨膿法;治療癰疽的針烙排膿法;以及將活血化瘀法用於創傷外科,這一主張至清代唐容川證實“離經之血便是瘀”,在後世的臨牀中得到廣泛運用。
《劉涓子鬼遺方》,晉·劉涓子著,南齊人龔慶宣於公元499年重編,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外科專著。原書10卷已散佚,今存宋刻本5卷。全書以對癰疽的辨證治療為主,詳細論述了癰疽的鑑別和辨證治療經驗。此外,還有部分金瘡、瘀血、外傷治療,包括止痛、止血、取出箭鏃等內容,全書共載方140餘首,多為治療癰疽之方,用治金瘡外傷等方計有34首。治療用藥外傷多用止血、收斂、止痛,癰疽多用清熱解毒,腸癰用大黃湯,膿成不可服,都較符合臨牀實際。在癰疽的治療上,書中提出“火不止則盛,熱盛肉腐為膿”的理論一直為後世醫家所推崇。治方中多用黃芪,實開後代內託法之先河。書中所載內治清熱解毒、補託生肌,外治排膿生肌,敷以膏藥等治療經驗,為後世醫家所普遍採用。

劉涓子鬼遺方作者簡介

劉涓子,東晉末至劉宋初京口人,東晉末為彭城內史,又為宋武帝劉裕族叔,曾隨帝北征。相傳劉涓子郊獵,遇“黃父鬼”而得癰疽方一部,因而有“鬼遺”之名。書中所謂黃父鬼與岐伯的問答,實為因襲了《靈樞·癰疽》的文字而已,所謂“鬼遺”者,實乃古人故玄其説,冀以取重於後人。

劉涓子鬼遺方書名(異名)

《劉涓子鬼遺方》、《劉涓子神仙遺論》。

劉涓子鬼遺方流傳版本

《劉涓子鬼遺方》傳世後,先後曾有若干傳抄本,其文字互有出入,而各為隋、唐時期多種醫書所引用。《諸病源候論》《千金要方》均載錄劉氏方論而未記其名;《千金翼方》載有《黃父相癰疽論》等醫論醫方,雖大都出於《鬼遺方》,但多無説明。惟有《外台秘要方》中所載,均記有“劉涓子”名。宋代《證類本草》所引記有“劉涓子”“鬼遺方”,但在《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等書中,雖錄《鬼遺方》而多未署書名。
以上隋唐時所傳的《劉涓子鬼遺方》均是十卷本,但大致到了五代、宋初,《鬼遺方》已多散佚,此後,遂只有各種五卷本《劉涓子鬼遺方》刊行於世。今所流行的清末徐乃昌《隨庵徐氏叢書》中採輯的《劉涓子鬼遺方》五卷(影宋刻本),原屬於南宋時所刊。1956年人民衞生出版社據此影印。此外在《三三醫書》《中國醫學大成》及《叢書集成》中,都輯錄了《劉涓子鬼遺方》一書。
《劉涓子鬼遺方》在唐代流傳之時,曾有人將其書名改為《劉涓子鬼遺論》,宋代林億等人所見的版本即此本。唐末又有人將書名中的“鬼”字易為“神仙”二字,名之為《劉涓子神仙遺論》,後來這部書殘卷的抄本、刊本又分別以《神仙遺論》或《劉涓子治癰疽神仙遺論》之名流傳於世,清代陸心源《羣書校補》所載的該書是我國現存唯一的殘卷。而《神仙遺論》的內容,也曾被宋、明、清諸醫家所引用。如宋代聞人耆年《備急灸法》、明代王肯堂《瘍醫準繩》以及清代顧世澄《瘍醫大全》中,所引“鬼遺方”內容實源於此書。兩種傳本均保留了原《劉涓子鬼遺方》的內容。此外《肘後備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醫心方》等醫籍中均保留了不少不見於以上兩書的《劉涓子鬼遺方》佚文。

劉涓子鬼遺方校注、整理

《劉涓子鬼遺方》傳至龔慶宣,龔氏因原書草寫,且無次序,遂“定其前後,簇類相從”,重為釐定分類,以傳後世。1980年代,於文忠曾點校輯佚此書。21世紀以來,嚴世芸、李其忠等以《劉涓子鬼遺方》和《劉涓子治癰疽神仙遺論》為基礎,復將《肘後備急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醫心方》,以及《證類本草》《本草綱目》《瘍醫準繩》和《西陲古方技書殘卷彙編》等書中,凡明確為《劉涓子鬼遺方》的佚文,悉加收輯,收入《三國兩晉南北朝醫學總集》一書。

劉涓子鬼遺方書評、序言

昔劉涓子,晉末于丹陽郊外照射,忽見一物,高二丈許,射而中之,如雷電,聲若風雨。其夜不敢前追,詰旦,率門徒子弟數人,尋縱至山下,見一小兒提罐,問何往為。我主被劉涓子所射,取水洗瘡,而問小兒曰∶主人是誰人?雲黃父鬼。仍將小兒相隨,還來至門,聞搗藥之聲。比及,遙見三人,一人開書,一人搗藥,一人卧爾。乃齊唱叫突,三人並走,遺一卷《癰疽方》,並藥一臼。時從宋武北征,有被瘡者,以藥塗之即愈。論者雲:聖人所作,天必助之,以此天授武王也。於是用方為治,千無一失。姊適餘從叔祖,涓子寄姊書具敍此事,並方一卷。方是丹陽白薄紙本寫,今手跡尚存,從家世能為治方,我而不傳,其孫道慶與餘鄰居,情款異常,臨終見語:家有神方,兒子幼稚,苟非其人,道不虛行。尋卷診候,兼辨藥性,欲以相傳囑。餘既好方術,受而不辭。自得此方,於今五載,所治皆愈,可謂天下神驗。劉氏昔寄龔方,故草寫,多無次第。今輒定其前後,蔟類相從,為此一部,流佈鄉曲,有識之士幸以自防。
齊永元元年太歲己卯五月五日撰。
道慶曰:王祖母劉氏有此鬼方一部,道慶祖考相承,謹按處治,萬無一失。舅祖涓子兄弟自寫,寫稱雲無紙而用丹陽錄,永和十九年,資財不薄,豈復無紙,是以此別之耳(按∶永和只十二年,且去宋武甚遠,疑元嘉之訛)。

劉涓子鬼遺方影響評價

《劉涓子鬼遺方》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外科水平,具有較高的文獻學價值。
[1-8] 
參考資料
  • 1.    餘瀛鰲,李經緯.《中醫文獻辭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 2.    甄志亞.《中國醫學史》:人民衞生出版社,2008年
  • 3.    嚴世芸,李其忠.《三國兩晉南北朝醫學總集》:人民衞生出版社,2009年
  • 4.    嚴季瀾,張如清.《中醫文獻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年
  • 5.    (晉)劉涓子.《劉涓子鬼遺方》:人民衞生出版社,986年
  • 6.    賈維誠.《三百種醫籍錄》: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年
  • 7.    徐榮慶.《歷代名醫醫術薈萃》: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
  • 8.    李經緯.《中國醫學通史 (古代卷)》:人民衞生出版社,2000年
  • 9.    文津搜索  .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