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創造月刊

鎖定
《創造月刊》是創造社主要文學刊物之一,1926年3月在上海創刊,1929年1月停刊。《創造月刊》的革新成為了這個時期同人刊物政治化轉向的一個典範。《創造月刊》是創造社最為重要的刊物之一。
中文名
創造月刊
語    種
中文
類    別
文學
創刊時間
1926年
出版週期
月刊
作    者
郁達夫主編
出版社
上海書店
開    本
16開
其    他
1929年停刊

創造月刊欄目方向

《創造月刊》是創造社的後期刊物,以登載文學創作和評論為主,翻譯論文也有所兼顧,新詩創作佔有重要地位。在此時期,創造社已表現出“轉換方向”的態度,開始了後期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倡導與創作。郭沫若在《創造月刊》第1卷第3期發表《革命與文學》一文,首倡“我們所要求的文學是表同情於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的寫實主義的文學”。成仿吾則在1928年2月1日出版的《創造月刊》第1卷第9期發表《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號召“我們努力要獲得階級意識”,“努力把握唯物的辯證法的方法”。他們曾一度計劃與魯迅等人組成聯合戰線,恢復《創造週報》作為共同園地從事進步的文學活動,但由於剛從日本回國的創造社新成員李初梨、馮乃超、彭康、朱鏡我等以為這不足以代表一個“新的階段”,遂廢除前議,另行創刊《文化批判》。
重要作品還有郭沫若的詩《瓶》,張資平的小説《寒流》,成仿吾的《文藝批評雜論》,陳南耀的介紹《海洋作家比野陸蒂》,馮乃超的《藝術與社會生活》,李初梨的《怎樣地建設革命文學》等文章,要求文學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面向工農大眾,作家要獲得無產階級意識;對五四以後的文學和魯迅等作家,卻作為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意識代表進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關於“革命文學”的論爭,《創造月刊》是創造社後期的重要刊物。 [1] 

創造月刊期刊評價

《創造月刊》作為體現了創造社方向轉換的重要刊物,承載了創造社對文學夢的追尋,實踐着同人們對無產階級文學道路的構想。創造社於1928年前後在革命和文學歧路上的堅定、猶疑、對自我的否定和對革命的無比熱情,給我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作為這一時期唯一的文藝刊物,《創造月刊》有着太多的矛盾,她在極力宣揚革命的同時還依舊刊載以唯美感傷為主調的象徵主義作品;她在攻擊魯迅的同時也批評着郭沫若“留聲機器”的革命解讀;創造社為了表現自我而選擇了革命,卻荒謬地走向了對自我生命感受的疏離,她壓抑着別人亦最終導致了自我的異化……同人們在1926—1929《創造月刊》時期的不同選擇,昭示着創造社由青年文化向中年文化轉換過程中的微妙心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