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修文殿御覽

鎖定
《修文殿御覽》是北齊後主高緯時期官修的一部類書。 [1-5] 
作品名稱
修文殿御覽
作品別名
玄洲苑御覽、聖壽堂御覽
作    者
祖珽、陽休之、顏之推徐之才等三十餘人
創作年代
北齊武平三年(公元572年)二月至八月
類    別
類書

修文殿御覽作品簡介

在武平三年(公元572年)二月,他命令修《玄洲苑御覽》,曾改名《聖壽堂御覽》,同年八月編成,又改名《修文殿御覽》,共360卷。內容分55個部類,部下240個子目 [1] 
《御覽》的命名是取齊武城令宋士素的書,他曾蒐集古來帝王言行要事三卷名為《御覽》。《修文殿御覽》正是這樣取名。它用《華林遍略》為藍本,大采特用,只是補充《華林遍略》裏沒收的書籍。補收的大多是北朝的文史,南方未見的書籍。而編者除祖珽和陽休之外,還有30多位文學士參加 [2-3] 
《修文殿御覽》與《華林遍略》對比,《華林遍略》用八年時間,此書僅用七個月的時間就編成,可見《修文殿御覽》因用《華林遍略》為藍本,自然能事半功倍。 [4] 

修文殿御覽版本信息

據史料記載,《修文殿御覽》的領修人祖珽天性聰明,事無難學,文章之外,又善音律,並懂得四夷語及陰陽、占候、醫藥;但人品卻極壞,曾兩次盜賣《華林遍略》,並有其他劣跡。南宋人評他“奸貪兇險”,但他領編的《修文殿御覽》卻傳世最久。這是因為它的特點是編例嚴謹,很重視體例,由顏之推專負撰例的責任,而顏之推是個很有實學的人。
後來北宋編《太平御覽》,不僅以此書為藍本,且分部的數目,都完全按它的體例。《修文殿御覽》在南宋時還全部存在。大約到明初書已不全,可能明初以後,書才不傳於世。 [5] 

修文殿御覽作品爭議

甘肅省敦煌縣鳴沙山第288號石窟封藏的古籍和文物,藴藏幾乎近千年,到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才被發現。不久便被帝國主義文化侵略分子陸續盜劫。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被法國伯希和(PaulPelliot)所盜走的文卷中,有唐人抄本類書殘卷,存259行,沒頭沒尾,也沒有書題和作者,所以不知道是哪一部類書。
公元1911年經羅振玉考訂,訂名為《修文殿御覽殘卷》,收入《鳴沙石室佚書》。可是到1932年,燕京大學教授洪業發表《所謂<修文殿御覽>者》一文,提出異議,認為這卷殘本古類書不是《修文殿御覽》,而可能是比它更早的《華林遍略》。
洪業的考訂比較細,他的考證已動搖了殘卷為《修文殿御覽》的説法,而使人覺得這卷石室本古類書應是出於南朝的編撰,而非北朝的產物。至於是否《華林遍略》還待進一步考證。但無論如何,這個殘卷的發現,應該説是類書之最古而僅可見者,這是確定無疑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