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互聯網與轉型中國

鎖定
《互聯網與轉型中國》是2014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李強、劉強 [2]  [1] 
書    名
互聯網與轉型中國
作    者
李強/劉強 主編 [2]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11月
頁    數
380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09760314 [2] 

互聯網與轉型中國內容簡介

本書從社會學角度對互聯網進行觀察。作者認為,互聯網起源於西方,與西方社會的“個體主義”文化有着內在的契合性,傳入中國後,對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社會關係的衝擊是根本性的。從某種意義上説,互聯網正在重新塑造中國文化,中國文化也在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結構。互聯網在推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受到現實社會的限制,形成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的互構,這種新的社會互動推動中國社會走向未來。

互聯網與轉型中國作者簡介

李強,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強,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法學博士,內蒙古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講師。

互聯網與轉型中國目錄信息

第一章 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概述/1
第一節 互聯網被引入中國/1
第二節 互聯網蔓延信息高端部門/3
第三節 互聯網進入民眾視野/5
第四節 互聯網全面滲透中國的經濟和社會/7
第五節 互聯網影響和改變中國社會/10
第六節 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特點和不足/16
第二章 互聯網研究綜述/23
第一節 互聯網研究的先驅/23
第二節 國內社會科學對互聯網的研究/28
第三節 有關互聯網研究的述評/42
第三章 中外互聯網比較研究/45
第一節 日本的互聯網與日本社會/45
第二節 美國的互聯網與美國社會/61
第四章 互聯網與公民社會化/75
第一節 互聯網與教育:中西對比的視角/76
第二節 互聯網與大眾知識信息傳播/84
第三節 總結與討論/88
第五章 互聯網與社會交往/91
第一節 網絡社會交往與傳統現實社會交往的比較/92
第二節 網絡社會交往的現狀/97
第三節 互聯網對社會交往的影響/105
第四節 實現網絡社會交往合理化的路徑設計/114
第六章 互聯網文化與中國文化互構/121
第一節 互聯網文化的內涵/121
第二節 互聯網文化的特性/124
第三節 互聯網文化與現實文化的差異/129
第四節 互聯網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互構關係/131
第五節 管理和規範互聯網文化環境的對策/135
第七章 互聯網的變革與網絡思想動態/138
第一節 互聯網與自媒體:從Web1.0時代到Web2.0時代/138
第二節 話語權的變革與公共性的產生/143
第三節 網絡思想動態及其社會成因/146
第四節 網絡思想危機與應對/152
第八章 互聯網:輿論和利益表達的新方式/155
第一節 互聯網:一種新的輿論和利益表達方式/155
第二節 互聯網在輿論和利益表達方面的優勢與不足/161
第三節 合理利用互聯網,引導輿論健康發展/172
第九章 網絡羣體運動與虛擬社會管理/175
第一節 網絡羣體性事件的特徵與表現/176
第二節 網絡羣體性事件的原因分析/178
第三節 網絡羣體運動的發展機制/185
第四節 網絡羣體運動的類型/187
第五節 網絡羣體性事件體現時代進步/196
第六節 網絡羣體性事件的現實隱憂/199
第七節 網絡虛擬社會的管理創新/201
第十章 互聯網新媒體事件的文化解讀/205
第一節 作為神聖與世俗的互聯網/205
第二節 互聯網新媒介與互聯網新媒體事件/208
第三節 互聯網新媒體事件研究的文化路徑/211
第四節 案例分析/218
第十一章 全球化、社交媒體與社會抗爭/232
第一節 網絡時代的抗爭性政治/233
第二節 全球抗爭:阿拉伯、美國和中國/237
第三節 討論:全球抗爭性政治的特點/249
第十二章 互聯網與社會結構/251
第一節 傳統社會結構的特點/251
第二節 互聯網社會結構的特點/254
第三節 本章小結/265
第十三章 互聯網與社會資源配置/266
第一節 傳統的資源配置方式/267
第二節 配置資源的新機制——互聯網/268
第三節 互聯網平台上資源的特徵/270
第四節 獲取網絡資源的途徑/272
第五節 網絡在配置資源中的功能分析/276
第六節 網絡動員資源的未來/286
第十四章 網絡與消費:虛擬空間的信任重構和公民自治/290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290
第二節 網絡交易的信任重構/291
第三節 網絡消費空間的公民自治/297
第四節 網絡消費空間的未來展望/300
第五節 結語/305
附錄1 互聯網世界的管理:中西方網絡立法比較研究/306
附錄2 互聯網研究的量化分析模型/320
參考文獻/344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