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

鎖定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山東省廣播電視局共同指導,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和中國青年報社領銜出品的網絡電影,周潤澤林珍釗王晟赫執導,俞灝明邢昭林邢菲鄧超元莫小奇王子異章若楠高亞麟常華森宋軼李琦釋小龍等主演,張藝興王一博周冬雨特別出演的劇情片 [3]  ,於2023年5月1日在全網上線 [8] 
該片分為《旗幟》《看見》《尋找》三個單元敍事,講述志願墾荒、西部支教、公益助學三個不同年代的熱血青春故事 [10] 
中文名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
其他譯名
我和我的青春
類    型
劇情
導    演
周潤澤
林珍釗
王晟赫
主    演
俞灝明、邢昭林、邢菲、鄧超元、莫小奇、王子異、章若楠、高亞麟、常華森、宋軼、李琦、釋小龍
片    長
90 分鐘
上映時間
2023年5月1日 [10]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20865390
在線播放平台
愛奇藝
優酷
騰訊視頻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劇情簡介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分為《旗幟》《看見》《尋找》三個單元敍事,展現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彰顯中國青年時刻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時代精神 [14] 
《旗幟》
畫家許麥張藝興飾)以祖父母所在的北大荒青年志願墾荒隊為靈感,創作了一系列的版畫。通過舉辦主題畫展向觀眾呈現了那個時代熱血青年的奮鬥歲月 [12]  。那時的北大荒,到處都是深山老林,在深山老林中,生活着成羣的餓狼,拓荒者為了保護糧食種子,與餓狼作鬥爭 [14] 
《看見》
音樂家陸陽王一博飾)以自己年少時受支教老師幫助為靈感,創作出了很多音樂作品。一個北京男青年許小東王子異飾)聽説自己的妹妹在寧夏住院。到了那裏才知道,妹妹報名成為了支教教師。妹妹受傷住院。哥哥為了妹妹的夢想,來到了妹妹支教的地方。他看到孩子為了農活得不到教育。女孩因為貧窮、歧視無法完成夢想。因為男青年的到來,他帶領這些農村孩子們,跑到大城市,讓大城市的人們看到了農村孩子的歌喉和音樂天賦,讓這些孩子改變了命運 [13-14] 
《尋找》
謝冠春李琦飾)的孩子受到了好心人的資助,他一直想盡辦法要找到資助人,並表達感謝,因此他特意找到了做自媒體的唐小斌邢昭林飾)幫忙,隨着尋找的深入,他發現提供助學資助的好心人並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個羣體,他們都是出身貧寒的學生,但當他們受到資助,改變了命運之後,他們開始資助別人,開始回饋社會 [11]  [14]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演職員表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演員表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職員表

製作人 李豔平(《旗幟》單元)、楊坤(《旗幟》單元)、劉東(《旗幟》單元)、黃璐璐(《看見》單元)、陳奮發(《看見》單元)
導演 周潤澤(《旗幟》單元)、林珍釗(《看見》單元)、王晟赫(《尋找》單元)
副導演(助理) 李璇、馬文龍(《看見》單元)、張寓(《尋找》單元)
編劇 初征(《旗幟》單元)、朱子奇(《看見》單元)
攝影 梁偉(《旗幟》單元)、夏曉明(《看見》單元)
配樂 郭映紅
剪輯 劉宏、國星
道具 惠博(《旗幟》單元)、佘成龍(《旗幟》單元)、仵村長(《看見》單元)
美術設計 張偉(《旗幟》《尋找》單元)、大衞(《看見》單元)、張長興(《看見》單元)
造型設計 張慶海(《旗幟》單元)、張陳(《尋找》單元)
服裝設計 陳思如(《旗幟》單元)、朱巧琴(《看見》單元)、徐瀅(《尋找》單元)
視覺特效 孫博、聶華軍
燈光 孫敬傑(《旗幟》單元)、郝重升(《看見》單元)、蔣波(《尋找》單元)
錄音 孫誠誠(《旗幟》單元)、陳乃鑫(《旗幟》《尋找》單元)、魯要東(《看見》單元)
場記 郭雪生(《旗幟》單元)、王豹(《看見》單元)
展開
參考資料來源 [17]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角色介紹

  • 許麥
    演員 張藝興

    畫家。他以祖父母所在的北大荒青年志願墾荒隊為靈感,創作了一系列的版畫。通過舉辦主題畫展向觀眾呈現了北大荒時期熱血青年的奮鬥歲月。他在畫廊用一幅幅畫作致敬北大荒風雪路上的如火青春,為觀眾講述北大荒的崢嶸歲月。

  • 陸陽
    演員 王一博

    音樂家。他生在大山裏,遇到了來到大山的支教老師,將他帶出大山,並開始追逐音樂的夢想。無數青年紮根大山,用實際行動,書寫無悔青春。同時,他通過唱片上的一張張笑臉,映襯着青年支教老師無悔的選擇。

  • 周小雨
    演員 周冬雨

    新時代青年。她的工作就是收集青年傳承故事,用心感恩前輩,發揚傳承精神,在一封封信件中,她見證兩代人最温暖的相守。堅守初心使命,用敏鋭的眼光觀察社會,用清醒的頭腦思考人生,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蹟。

  • 王小雙
    演員 邢菲

    北大荒開荒者,北大荒到處都是深山老林,在深山老林中,生活着成羣的餓狼,拓荒者為了保護糧食種子,與餓狼作鬥爭,憑着自己的堅定的信念,鼓起勇氣和環境做鬥爭。她為了能讓開荒者們少走彎路,還想辦法去深造,學習更多知識改變北大荒。

  • 許小東
    演員 王子異

    北京男青年,作為支教老師的妹妹受傷住院。他為了妹妹的夢想,來到了妹妹支教的地方。他看到孩子為了農活得不到教育。女孩因為貧窮、歧視無法完成夢想。因為他的到來,他帶領這些農村孩子們,跑到大城市,讓大城市的人們看到了農村孩子的歌喉和音樂天賦,讓這些孩子改變了命運。

  • 遊靜
    演員 宋軼

    出身貧寒。但當她受到資助,改變了命運之後,她開始資助別人,開始回饋社會。當唐小斌找到她時,她起初認為唐小斌是無量媒體,但隨着認識的深入,她開始告訴唐小斌自己的真實身份,以及自己的一段往事。

參考資料來源 [10]  [12-14]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音樂原聲

音樂封面
音樂資料
電影《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插曲 電影《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插曲
電影《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插曲
名稱:《看見》
演唱:陳思羽、天使童聲合唱團
詞:張聖帆、楊冰瀟
曲:夏梵
合唱:天使童聲合唱團
編曲:夏梵 [16]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頒獎方
獎項名稱
獲獎方
獲獎/提名
2024年
第十三屆北京國際網絡電影節“光年獎”主競賽單元
評委會特別榮譽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
獲獎 [22] 
2023年
第六屆初心榜
年度優秀網絡電影導演
周潤澤
獲獎 [21] 
2022年
年度最受關注影片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
獲獎 [6]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中的三個故事,時間和地域跨度較大,如何釐清三個篇章之間的脈絡,協調各單元拍攝,讓其匯聚成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是影片創作難點。林珍釗表示,整個創作團隊在拍攝前曾集體討論,是選擇強關聯,還是偏向於隱藏性的弱關聯,團隊最後選擇了後者,決定呈現理念層面的關聯。雖然每代年輕人的努力和着重方向不太一樣,但他們都將個體理想融入時代發展洪流,用滿腔熱血譜寫青春之歌 [15] 
拍攝過程
創作團隊前期選景幾乎跑遍大半個中國,後期拍攝也因新冠肺炎疫情限制、演員協調等問題遭遇重重挑戰。王良作為總製片人,所有演員都是他逐一敲定的。三個單元算下來,一共有15位主要青年演員,其中不乏高人氣演員。他們建了15個演員溝通微信羣,每次拍攝、宣傳、對物料都是大工程。好在大家都十分支持和配合,整個溝通過程雖然繁瑣,但比較順暢。其中,在寧夏拍攝時,劇組當時去了100多人,但很多工作人員因為疫情被封控在酒店,最後只能靠20多人完成100多人的工作量。
第二單元的故事背景發生在2000年左右,團隊希望呈現青年前往大西北貧困地區支教的場景。由於國家已經實現全面脱貧,他們去了很多地方考察,都沒找到符合環境的貧困村莊。最後,團隊選擇在電視劇《山海情》的拍攝地寧夏中衞,根據劇情搭建拍攝場景 [15]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製作發行

宣傳活動
2021年12月,該片劇本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1]  。2022年4月,該片發佈概念海報,首次官宣影片主演團隊 [2]  ;5月,該片發佈概念海報 [4]  ;5月13日,該片發佈“致敬青春”特輯 [5]  ;8月14日,該片亮相2022微博電影之夜 [7] 
2023年4月26日,該片在北京舉辦定檔發佈會 [8]  ;4月29日,該片發佈“抉擇”版預告 [9]  ;5月1日,該片發佈終極預告 [19]  ;5月4日,該片發佈致敬五四青年節片段 [18]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影片評價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藉助文化符號和儀式化兩種創作手段,將“青年引路人”的共青團形象囊括進了身份、情感、價值三個維度的文化認同。
身份認同包括個體對自我身份的認知和對所歸屬羣體的確認。主旋律影視作品實現身份認同所需要的,是承載理想、信仰、觀念的文化符號和莊重的共同參與儀式。將青年優質明星偶像作為文化符號建立與青年的鏈接,在青年心中建立自我身份的理想化形象,在想象和現實的交融中生成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共青團之間的重要鏈接。此外,形而上的信仰觀念通過客觀的文化符號儲存在集體記憶中,個體的生命片段通過文化符號與歷史過程相連綴,代入感與認同感穿越時空與地理的阻隔,引發觀眾產生強烈的時空共鳴。影片始終圍繞“什麼才是最好的青春”這一主題,不同時代、不同人物都以人生經歷迴應了這一問題:把個人奮鬥融入黨和人民的共同奮鬥之中的青春是最好的青春;拼搏過、進取過、奉獻過的青春是最好的青春。
情感認同是一種主體對價值客體表示肯定的心理活動,包含集體情感認同與個體情感認同。主旋律影視作品將個體情感濃縮到文化符號之中,使得青年形象更加真實豐滿、有血有肉。在放棄小我、為國奉獻的選擇情境或成長情境中,更加凸顯青年的勇擔使命,達到了更為廣泛的情感認同,例如片中傳遞知青間情誼的糖果、象徵個人夢想的吉他等。觀眾在個人與集體記憶之間產生情感同化意識,對內心信念生成與具體行為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主要表現在對主旋律題材電影中人物基於集體利益的行為的肯定與讚許,例如,片中對開荒青年的欽佩和對支教青年的讚許等。
價值認同是文化認同的核心與靈魂,是指價值個體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對某種社會價值觀念產生強烈的認可,從而不斷改變自身的價值定位與結構,以體現對該社會價值的遵循與共享。主旋律影視作品實現價值認同,需要承載民族意識、家國情懷、主流文化的文化符號和具有象徵意義的時間儀式來實現。影片中,寄託着開荒希望的種子、象徵着善心的飛行夾克等文化符號的運用都是基於這一目的。特定時間節點構成影片的儀式時間場域,在儀式時間和儀式場域與大眾的交流,能夠激發大眾在觀影過程中獲得更深層次的價值認同。《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選取2023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作為上映檔期,就是基於這方面的考慮。正如影片主演張藝興所説:“通過電影,我們走進那一段歲月,化身當時之人,經歷當年之苦,我們才會更加深刻理解當時之青年、當年之理想!今日我們的豐衣足食,是依託於一代又一代青年的艱苦奮鬥。”
梳理歷史與當下、個人與集體、慾望與使命、理想與責任的關係,在歷史與時代的長河裏探索意義、塑造自我、正視身份、獲得自信,是主旋律影視創作永恆的價值追尋。這一實踐,需要在精神空間進行記憶建構,達到文化認同。青年譬如朝日,當立時代潮頭。“青年引路人”的故事,或可為新主流的創作生產提供一個新的試煉場 [11] (光明網評)
《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創作者從王小雙、許牧之、許小東、唐小斌等青年人物的視角切入展開敍事,表現不同年代中國青年在時代精神的感召下堅守人生理想,實現人生抱負的感人故事。
作品選取富有青春質感的敍事內容,採用類似文學自述體的敍事方式,以及類型元素疊加的表現形式,為觀眾帶來豐富獨特的觀影體驗。如《旗幟》單元在講述幾個人在北大荒的極端天氣裏保護種子的故事時,融合災難片、冒險片的表現形式。《看見》單元在表現支教老師教授農村學生唱歌的過程中,加入音樂、歌舞橋段。《尋找》單元在記者幫老大爺尋找資助人的過程中,雜糅喜劇情節和職場話題。不同的類型元素和表現形式在電影中有機結合,使故事更加豐滿生動,也拉近了當代青年觀眾與電影人物之間的情感距離。
創作者通過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手法,賦予中國式青春深刻內涵。比如,《旗幟》單元裏導演選取紅旗作為情感符號,在故事講述中多次呈現紅旗在雪地上飄揚的畫面,這既代表着那個時代青年人朝氣蓬勃、不畏艱險的精神風貌,也寓意青年對理想的執着堅守與熱烈追求。《看見》單元以歌曲《看見》為意象,通過教授、演唱這首歌,北京青年許小東帶領支教小學的農村孩子們登上了大城市歌唱比賽的舞台,讓所有人看到了他們的音樂天賦,也讓農村孩子們開拓了眼界,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用奮鬥改變命運的種子。《尋找》單元用寫實的手法表現當代青年人的職場經歷,探討“在現實與理想發生碰撞時是選擇妥協還是堅守”的問題。片中的主人公唐小斌經歷迷茫與掙扎,最終做出正確選擇,為觀眾呈現出有夢想、有勇氣、有毅力的青春模樣。
  總而言之,該片以影像敍事的方式打開了探索青年精神的審美之門,用詩意表達對“什麼才是最好的青春”的主題做出迴應:拼搏過、進取過、奉獻過的青春是最好的青春;把個人奮鬥融入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是最好的青春;時刻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是最好的青春(系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基礎部主任、教授趙暉評)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