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民主建國會章程

鎖定
中國民主建國會是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
中文名
中國民主建國會章程
所屬政黨
中國民主建國會
條    款
共四十五條
章    數
共八章
所在國家
中國
通過時間
2017年12月20日

目錄

中國民主建國會章程總 綱

中國民主建國會是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政黨,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
中國民主建國會自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在重慶成立以來,同中國共產黨長期親密合作,具有愛國、革命的光榮歷史。在民主革命時期,團結愛國民族工商業者和所聯繫的知識分子,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了積極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參加人民政權和人民政協工作,積極配合國家實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貫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努力發揮參政黨作用,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應有貢獻。在長期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堅持愛國主義、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堅持遵從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堅持與經濟界的緊密聯繫、努力發揮會的特色,堅持與時俱進、在自我教育中不斷提高會的素質等優良傳統,探索出具有本會特色的參政黨建設規律:政治綱領的與時俱進,引領會的前進方向;思想建設的與時俱進,保證會的健康發展;履職能力的與時俱進,鞏固會的參政黨地位。
中國民主建國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一切活動的根本準則,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享有憲法範圍內的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中國民主建國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始終貫徹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
中國民主建國會現階段的政治綱領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積極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職能,促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中國民主建國會現階段的任務是:圍繞“兩個一百年”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鬥目標,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新變化,按照“兩個階段”戰略安排,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密切聯繫經濟界的特色和優勢,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進行考察調研,反映社情民意、協調社會關係、維護社會穩定、開展社會服務,為推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實現政治綱領和任務,必須全面加強自身建設。全會要繼承和發揚會的優良傳統,努力保持寬鬆穩定、團結和諧的政治環境,堅持進步性與廣泛性的統一,深入推進政治交接,把中國民主建國會建設成為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組織上鞏固、制度上健全、充滿活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各級組織要始終把思想建設放在自身建設的首位,組織廣大會員特別是各級領導集體成員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深刻認識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重大意義,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愛國、民主、建設、團結、創新、奉獻的共同價值理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會員的政治素質。要保持和發揮與經濟界密切聯繫的特色,努力改善會員隊伍結構,提高會的組織程度。要切實加強會的領導集體建設,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發揚會內民主,加強會內監督,促進領導作風建設,注重發揮領導集體的作用,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堅持把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會的實際結合起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奮發有為。要不斷增進會的團結,密切聯繫羣眾,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增強會的凝聚力,充分調動各級組織和會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中國民主建國會章程章程內容

第一章 會 員
第一條 凡經濟界人士以及其他方面的專家學者,願意履行會的章程,可以申請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
第二條 會員必須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努力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第三條 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須由本人提出書面申請,由兩名會員介紹,經過組織考察,填寫入會申請表,由支部會員大會或支部委員會討論通過,報設區的市、自治州和直轄市的區以上委員會批准。中央委員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可以直接吸收會員。
第四條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在會內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二)參加會的有關會議和活動,閲讀有關文件,對工作提出建議和批評;
(三)對國家大政方針以及地方重大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四)在會內,批評會的任何一級組織和會員;
(五)對會的決議和決定如果有不同意見,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可以聲明保留,並可向上級組織直至中央委員會提出;
(六)在合法權益遭受損害時,向會的組織反映,請求幫助。
第五條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憲法、法律和法規,維護國家利益,保守國家機密;
(二)遵守章程,學習會史,熱愛會的事業,執行組織決議和決定,努力完成會的任務;
(三)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時事政策,學習科學技術和業務知識,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愛崗敬業,廉潔奉公;
(四)相互幫助,增進團結,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五)密切聯繫羣眾,積極反映社情民意,在所聯繫的羣眾中發揮帶頭和橋樑作用;
(六)參加組織生活,交納會費。
第六條 會員從一個地方遷移到另一個地方,應向原地方組織申請辦理轉移組織關係。會員如果遷移到沒有建立組織的地方,仍應與原地方組織保持聯繫,或將組織關係轉移到鄰近的地方組織。
第七條 會員有退會自由。會員要求退會,須由本人提出書面申請,經所在支部討論同意後,報設區的市、自治州和直轄市的區以上委員會批准,註銷其會籍。
第八條 會員不履行會員義務,經勸告無效者,由支部會員大會討論通過,報設區的市、自治州和直轄市的區以上委員會批准,勸其退會,註銷其會籍。
第九條 會員的入會、轉移組織關係、退會和勸退,應報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備案,並報中央委員會備查。
第十條 會員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參加政治活動、社會活動和會務活動中有顯著成績的,經基層組織核實並討論通過後,報請上一級地方組織給予表彰。對有重大貢獻的,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報請中央委員會給予表彰。
第二章 組織制度
第十一條 中國民主建國會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
(一)各級領導機關都由選舉產生。
(二)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是會的最高領導機關。地方各級代表大會或會員大會和它所產生的委員會,是會的地方各級領導機關。各級委員會向同級代表大會或會員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三)會員個人服從會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地方組織服從中央組織。
(四)各級委員會必須貫徹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原則。會的組織在討論決定問題時,必須貫徹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醖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凡屬重大問題,都要由領導集體協商討論,進行表決,作出決定。各級領導集體成員要根據集體的決定和分工,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
(五)各級領導機關應當聽取下級組織和會員的意見,研究他們的經驗,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不斷改進工作;下級組織必須貫徹執行上級組織的決議和決定,向上級組織報告工作。下級組織要獨立負責地解決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問題,在工作中遇到應當由上級組織決定的問題,必須向上級組織請示。
第十二條 各級領導機關的選舉,要體現選舉人的意志。候選人名單應經充分醖釀協商,採用差額選舉或等額選舉的方式,進行無記名投票。
地方組織的領導成員,如果由於特殊原因不能用選舉方法產生,可以由省級組織或中央委員會指定。在籌建中的地方組織和基層組織的領導成員,由上級組織決定。
第十三條 由選舉產生的中央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的組成人員,每屆任期與同級委員會相同,連選可以連任。
第十四條 中國民主建國會的組織系統是:中央委員會,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設區的市、自治州和直轄市的區委員會,縣(旗)、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委員會,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
第十五條 成立新的地方組織,或撤銷、合併、改建地方組織,須由中央常務委員會批准。
第十六條 中國民主建國會的發展工作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貫徹以大中城市為主,以中上層人士為主,以經濟界人士為主,發展與鞏固相結合,有計劃地穩步發展的方針。
第三章 中央組織
第十七條 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由中央委員會召集。全國代表大會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提前舉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不得延期舉行。
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產生辦法,由中央常務委員會決定。在舉行全國代表大會期間,由選舉產生的主席團主持會議。
第十八條 全國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聽取和審查中央委員會的報告;
(二)討論並決定會的重大事項;
(三)修改會的章程;
(四)選舉中央委員會。
第十九條 中央委員會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召集全國代表會議,討論決定重大問題。
第二十條 中央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全國代表大會如果提前或延期舉行,它的任期相應地改變。
中央委員會委員的名額,由全國代表大會決定。
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每年舉行一次,由中央常務委員會召集和主持;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不得延期舉行。
第二十一條 中央委員會是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會的最高領導機關,領導會的全部工作,對外代表中國民主建國會。它的職權是:
(一)貫徹執行全國代表大會決議;
(二)聽取和審查中央常務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三)審查中央監督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四)討論並決定會的工作方針和任務;
(五)選舉中央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常務委員,組成中央常務委員會;
(六)選舉中央監督委員會;
(七)調整和增選中央委員會的部分委員。
第二十二條 中央常務委員會每屆任期與中央委員會相同,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行使中央委員會的職權。它的職權是:
(一)貫徹執行中央委員會的決議;
(二)聽取和審查中央工作部門和專門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三)討論並決定會的工作方針和任務;
(四)決定中央委員會秘書長、各工作部門主要負責人。
中央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每年至少舉行四次。由中央委員會主席召集和主持。
中央委員會主席主持中央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會的工作,副主席協助主席工作。
第二十三條 中央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組成主席會議,根據中央委員會和中央常務委員會的決定,討論、處理中央日常領導工作中的重大事項。主席會議由中央委員會主席召集和主持。主席會議規程由中央常務委員會制定。
第二十四條 中央委員會設秘書長和若干工作部門。中央委員會根據需要可設立若干專門委員會,專門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專門委員會的設立由中央常務委員會決定。
第四章 地方組織
第二十五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和直轄市的區,縣(旗)、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的代表大會或會員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會的各級地方代表大會或會員大會由同級地方委員會召集。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提前舉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不得延期舉行。
各級地方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產生辦法,由同級委員會或它的常務委員會決定,並報上一級組織備案。在舉行代表大會或會員大會期間,由選舉產生的主席團主持會議。
第二十六條 各級地方代表大會或會員大會的職權是:
(一)貫徹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的決議和決定;
(二)聽取和審查同級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三)討論並決定本地區會的重大事項;
(四)選舉同級委員會。
第二十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委員會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召集代表會議,討論決定重大問題。
第二十八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和直轄市的區,縣(旗)、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會的各級地方代表大會或會員大會如果提前或延期舉行,由它產生的委員會的任期也相應地改變。
各級地方委員會的委員名額由上一級委員會決定。
第二十九條 各級地方委員會在同級代表大會或會員大會閉會期間領導本地區的工作。它的職權是:
(一)貫徹上級組織和同級代表大會或會員大會的決議,並定期向上級組織報告工作;
(二)聽取和審查同級常務委員會(設常務委員會的地方)的工作報告;
(三)審查同級監督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四)討論並決定本地區會的工作任務;
(五)選舉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常務委員,組成常務委員會(不設常務委員會的地方組織不選舉常務委員);
(六)選舉同級監督委員會;
(七)調整和增選同級委員會的部分委員。
第三十條 各級地方代表大會或會員大會選舉產生的各級委員會成員須報上一級組織備案,並報中央委員會備查。
第三十一條 各級地方委員會的常務委員會每屆任期與同級委員會相同。在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行使同級委員會的職權。它的職權是:
(一)貫徹上級組織和同級委員會的決議和決定;
(二)聽取和審查各工作部門和專門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三)討論並決定本地區會的工作任務;
(四)決定地方委員會秘書長、各工作部門主要負責人(不設常務委員會的地方由同級委員會決定)。
第三十二條 各級地方委員會主任委員主持同級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的工作,副主任委員協助主任委員工作。
各級地方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組成主任委員會議,根據地方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的決定,討論、處理地方日常領導工作中的重大事項。主任委員會議由主任委員召集和主持。
第三十三條 各級地方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可設秘書長和若干工作部門。各級地方委員會必要時可設立若干專門委員會,專門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專門委員會的設立由同級地方常務委員會決定(不設常務委員會的地方由同級委員會決定)。
第五章 基層組織
第三十四條 中國民主建國會的基層組織是支部、總支部和基層委員會。有會員五人以上,可以成立支部。根據工作需要,一個單位、行業、地區設有兩個以上支部的,可以設立總支部或基層委員會。
支部、總支部、基層委員會的建立、撤銷和合並,由上一級組織決定。
在必要的時候,中央和地方委員會可以設立直屬支部、總支部、基層委員會;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可設直屬工作委員會。
由於特殊原因不能編入支部的會員,由有關地方組織直接與之保持聯繫。
第三十五條 支部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基層委員會由支部會員大會、總支部會員大會、基層委員會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任期三至五年。委員名額由上一級地方組織決定,必要時可以增補。
支部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基層委員會設主任委員一人,副主任委員若干人,由委員會推選產生。
不滿七人的支部不設委員會,只選舉主任委員一人,在必要的時候可選舉副主任委員一人。
支部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和基層委員會選出的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應報上一級地方組織批准。
第三十六條 基層組織是實現會的政治任務的基礎,它的基本任務是:
(一)貫徹執行上級組織的決議和決定,組織會員參加各項會務活動;
(二)充分調動會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圍繞所在地區、單位的中心任務,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三)組織會員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和地方重要事務以及羣眾生活中的重要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反映社情民意;
(四)定期舉行組織生活,結合會員的社會實踐,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幫助會員進行自我教育,關心會員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反映會員的意見和要求,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團結友愛,不斷取得新的進步;
(五)維護和執行會的紀律,討論對會員的表揚、獎勵和處分;
(六)吸收會員,收繳會費。
第六章 幹 部
第三十七條 幹部是會的事業的骨幹。全會要重視對幹部的教育、培養、推薦、選拔、使用、監督和考核,特別是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不斷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幹部隊伍。
第三十八條 要堅持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選拔和任用幹部。幹部的選拔和任用,要經過民主推薦、組織考察、醖釀協商、集體決定等程序,實行擇優選拔。堅持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以及任何濫用職權、謀求私利的不正之風。
第三十九條 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模範履行章程所規定的各項義務,並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具有履行職責所需要的理論政策水平,帶頭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遵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二)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熱愛會的事業,有相應的實踐經驗以及勝任領導工作的組織能力、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
(三)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和參政議政能力,堅持實事求是,認真調查研究,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
(四)堅持和維護民主集中制原則,有民主作風,能顧全大局,維護會的團結,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善於與其他同志一道工作;
(五)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密切聯繫羣眾,自覺接受組織和會員的監督。
第四十條 會的各級領導職務,無論是由民主選舉產生的,或是由領導機關任命的,都不是終身職務。
擔任中央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和地方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職務的人員,同一職務可連選連任兩屆,最多不超過三屆。
擔任各級領導職務的人員,凡由於任職年齡、健康狀況或其他原因不適宜繼續擔任領導職務的,可以依據相應的程序在任期內調整。
第七章
第四十一條 會員應自覺遵守會的紀律。會員違犯法律、政紀和會的紀律,應按其具體情節和對待錯誤的態度,分別給予警告嚴重警告、撤銷會內職務、留會察看、開除會籍的處分。
留會察看一般不超過兩年。會員在留會察看期間沒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會員經過留會察看確已改正錯誤的,恢復其會員的權利;堅持錯誤不改的,開除會籍。
會的各級代表大會的代表受到留會察看及以上處分的,應當終止其代表資格。
第四十二條 對會員的警告、嚴重警告、撤銷會內職務、留會察看的處分,須經支部會員大會討論通過,經設區的市、自治州和直轄市的區委員會批准,報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備案;對會員給予開除會籍的處分,須經支部會員大會討論,由設區的市、自治州和直轄市的區委員會審核,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批准,並報中央委員會備案。
對中央委員會委員的紀律處分,須經中央委員會討論決定。
對地方各級委員會委員的紀律處分,須經同級委員會討論決定,報上一級組織批准,並報中央委員會備案。
第四十三條 各級組織對會員處分前,應聽取本人説明情況和申辯,實事求是地查清事實。作出的處分決定,必須書面通知本人。如果本人不服決定,可以提出申訴。各級組織對會員的申訴,應認真負責處理。
第四十四條 中央委員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設立監督委員會,作為會內監督的專門機構,在同級委員會的領導下工作,指導下一級監督委員會的工作。有條件的設區的市、自治州和直轄市的區委員會可以設立會內監督機構。
會內監督是對會員個人和會的組織遵守章程、履行職責情況的監督。監督的重點是會的各級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各級領導集體成員、各級機關的會員公職人員。
第四十五條 中央監督委員會設主任一人、副主任和委員若干人,由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每屆任期與中央委員會相同。主任由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擔任,副主任由常委會組成人員擔任,委員由中央委員或會員中的代表性人士擔任。
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監督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委員由同級委員會選舉產生,每屆任期與同級委員會相同。
第八章 附 則
第四十六條 本章程經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後施行。
第四十七條 本章程由中央委員會解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