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研究

鎖定
《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研究》這部著作受到《資本論》等著作的影響和啓發,作者嘗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分析中國封建社會的土地關係、地租形態和地主經濟等。我們也可以説,這是接着陳寅恪在繼續做“一方面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説,一方面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的嘗試之一;也可以説它就是唐長孺引據郭沫若的話所説的那種能夠把馬克思主義“學到家”的理論著作;或者説是唐長孺“亞洲型社會”的理論化論證,構成了中國史學本土化探索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文名
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研究
作    者
胡如雷 [1] 
出版時間
1979年
出版社
三聯書店
頁    數
424 頁
定    價
1.3 元
裝    幀
平裝
統一書號
11002-499 [1] 

目錄

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研究內容簡介

胡如雷先生花十餘年時間獨立撰寫了一部功力深厚的《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研究》專著。毋庸諱言,這部著作受到《資本論》等著作的影響和啓發,作者嘗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分析中國封建社會的土地關係、地租形態和地主經濟等。我們也可以説,這是接着陳寅恪在繼續做“一方面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説,一方面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的嘗試之一;也可以説它就是唐長孺引據郭沫若的話所説的那種能夠把馬克思主義“學到家”的理論著作;或者説是唐長孺“亞洲型社會”的理論化論證。難怪唐長孺等自嘆學馬列學不到家的老一輩學者對胡如雷等這一代新人的理論水平始終抱着激賞的態度。 [1] 
儘管如今很少有人評價或者引用胡如雷的《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研究》,因為人們對於如何定義中國歷史時期的社會形態有了分歧的看法。但是,胡如雷關於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的理論,並不是單純地在追求經典作家理論的普適性,他在書中的處理方式實際上是... (展開全部)  胡如雷先生花十餘年時間獨立撰寫了一部功力深厚的《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研究》專著。毋庸諱言,這部著作受到《資本論》等著作的影響和啓發,作者嘗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分析中國封建社會的土地關係、地租形態和地主經濟等。我們也可以説,這是接着陳寅恪在繼續做“一方面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説,一方面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的嘗試之一;也可以説它就是唐長孺引據郭沫若的話所説的那種能夠把馬克思主義“學到家”的理論著作;或者説是唐長孺“亞洲型社會”的理論化論證。難怪唐長孺等自嘆學馬列學不到家的老一輩學者對胡如雷等這一代新人的理論水平始終抱着激賞的態度。
儘管如今很少有人評價或者引用胡如雷的《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研究》,因為人們對於如何定義中國歷史時期的社會形態有了分歧的看法。但是,胡如雷關於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的理論,並不是單純地在追求經典作家理論的普適性,他在書中的處理方式實際上是在探索一個能夠解釋和説明中國歷史發展獨特道路的理論框架。不管這個框架是否合適,其中的許多理論探索(比如關於地主經濟的一些分析)仍然閃爍着智慧的光芒。尤其在今天,當我們呼籲尋求中國學術本土化道路的時候;我們不能不重視前輩學者所作的探索,其中,不僅包括陳寅恪和唐長孺,而且也包括胡如雷。因為胡如雷的研究其實也構成了中國史學本土化探索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摘自張國剛《20世紀學術背景下的陳寅恪、唐長孺、胡如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