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陵

(漢樂府詩作)

鎖定
《上陵》是漢樂府《鐃歌十八曲》中的一首詩,屬鼓吹曲辭,以其首句“上陵何美美”得名。這是一篇讚頌祥瑞的樂歌。詩中先寫仙人降臨,描寫其居處和所乘坐的船隻,接着歌頌紛至沓來的祥瑞之物,最後轉入亦實亦幻的境界,顯示了一種靈異氣氛,表達了美好的祝願。此詩前八句、後四句均為五言,音韻流轉,朗朗上口,時斷時續,渾然一體,甚得五言體式的妙處。
作品名稱
上陵
作    者
無名氏
創作年代
西漢
出    處
樂府詩集
作品體裁
雜言古詩

上陵作品原文

上陵
上陵何美美,下津風以寒
問客從何來?言從水中央。
桂樹為君船,青絲為君笮
木蘭為君櫂,黃金錯其間
滄海之雀赤翅鴻,白雁隨。
山林乍開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之水,光澤何蔚蔚
芝為車,龍為馬;覽遨遊,四海外。
甘露初二年,芝生銅池中
仙人下來飲,延壽千萬歲。 [1] 

上陵註釋譯文

上陵詞句註釋

⑴上陵:登上漢朝諸帝王的陵墓。一説即“上林”,為漢代天子的遊獵之苑。
⑵美美:壯美貌。
⑶津:渡口。
⑷客:神仙。
⑸笮(zuó):引船的竹索。
⑹木蘭:樹木名。櫂(zhào):同“棹”,長槳。
⑺錯:裝飾。
⑻滄海:島名,神仙所居。雀:神雀。鳳凰之屬,乃祥瑞之物。鴻:鴻,似雁而大,翼黑褐色,或為白色。此而紅色,乃為珍異的祥瑞之物。
⑼醴(lǐ)泉:水泉味甜如甜酒,是一種祥瑞的徵兆。
⑽蔚蔚:旺盛。
⑾芝:又稱靈芝,古以為瑞草,服之可以成仙。
⑿甘露:漢宣帝年號。初二年:即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
⒀銅池:殿屋檐下銅製的水槽。《漢書·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3] 

上陵白話譯文

登上帝王陵,美哉好風景;下到渡口邊,風急天氣冷。
請問仙客何處來?自稱“來自水中央”。
桂樹制舟船,繩索青絲紡;長業木蘭造,上用黃金鎳。
滄海仙島來鳳凰,鴻鵠扇動紅翅膀,白雁排成行,緊隨閃銀光。
翻山越嶺沿樹林,自由自在同飛翔。時而散開,時而聚合;遮天蔽日,呈現吉祥。
地上甜水稱醴泉,光波閃閃泉眼旺。
靈芝作為車,飛龍當成馬;遨遊四海外,絕覽天之涯。
甘露二年間,皇宮函德殿,金芝有九莖,長在銅池間。
仙人正好降臨飲美酒,祝福我皇長壽萬萬年! [3] 

上陵創作背景

《上陵》是漢《饒歌》中的第八篇,屬鼓吹曲辭。這是一篇讚頌祥瑞的樂歌。其所歌詠的本事,當是漢宣帝時代一再出現的所謂“祥瑞”。漢人將其視為奇蹟,以為乃上天仙人所賜,可以兆應太平、延壽登仙,於是朝廷下詔顯揚,樂府收集和創制歌詩進行讚美。此詩即為讚美而作。譚儀《漢饒歌十八曲集解》引陳沆曰:“世祖廟立於宣帝,此時多言神仙瑞應之事。蓋上世祖陵作也。” [2-3] 

上陵作品鑑賞

上陵整體賞析

《鐃歌十八曲》與《郊祀歌》、《安世房中樂》,併為“漢初三大貴族樂章”。而藝術成就,則以《鐃歌十八曲》最引人注目,有“句格崢嶸、興象標拔”之譽(胡應麟詩藪》)。《上陵》與《戰城南》、《有所思》,均為漢曲古辭。日人青木正兒《中國文學概論》,稱它們“不失為千古絕唱”。
《上陵》歌的主旨,是唱嘆仙人降賜祥瑞的奇蹟。開篇兩句是讚美式的寫景:“上陵何美美”,嘆上陵樹木的蓊鬱繁美;“下津風以寒”,敍苑中水津的涼風澹盪——正是“仙”客出現前的清奇之境。首句説明漢宣帝受祖宗在天之靈的福庇,才享有這壯麗的河山。次句與首句形成鮮明對比。在這林木幽幽,風急天冷的環境下,衣袂飄飄的仙客突然現身,不能不令人驚異。“問客從何來,言從水中央”。前句問得驚訝,表現仙客之現莫知其來的飄忽無蹤;後句答得微妙,他竟來自煙水迷離的水中,簡直難以置信。但在仙客口中,卻只發為淡淡一語,似乎根本不值得一提。其遙指水天、莞爾微笑的悠閒之態,愈加令人意外而驚喜。仙客不僅來得神奇,其乘舟也格外芳潔富麗:“桂木為君船,青絲為君笮。木蘭為君櫂,黃金錯其間。”桂舟蘭櫂,芬芳雅潔,映襯仙人的清風廣袖,正給人以“似不從人間來”的縹緲之感。這彷彿屈原筆下的湘水之神,駕馭桂木龍舟,在洞庭湖上凌波飛駛的景象。但青絲為笮、黃金飾櫂,似又與仙人的身分不甚相應,倒是顯出了一種錯金繡銀的世俗富貴氣。但漢人企慕的神仙生活,本就是世俗生活的延續和保存,反射出一種積極的對世間生活的全面關注和肯定。這與後世描述的洞中枯坐、鄙棄富貴的仙人,頗有異趣。此歌歌詠的上陵仙客,顯露的正是漢人企羨的特點。不過,他畢竟是“仙”,故其隨從也世不多見:“滄海之雀赤翅鴻,白雁隨。山林乍開乍合,曾不知日月明。”赤鴻、白雁,世所稀聞。它們的出現,往往被古人視為上天降賜的祥瑞,預兆着天下的太平。當年漢武帝“行幸東海,獲赤雁”,就欣喜異常,還特為作了首《朱雁》之歌。漢宣帝元康、神爵年間,這類五采神鳥,曾成千上萬降集於京師宮殿及上林苑。人們以為這都是神仙降賜的好兆,喜得宣帝屢次下詔“大赦天下”、賞賜臣下爵祿或牛酒。這四句運用長短錯綜的雜言,描述鴻雁羣隨,翅翼忽張忽合,翔舞山林之間,以至遮蔽日月的景象,奇異動人,令人有身臨其境、眼目撩亂之感。神奇的還不止於此:“醴泉之水,光澤何蔚蔚”——正當鴻雁翔集之際,山林間突又湧出一股股泉水,清亮閃光、汩汩不絕,而且甜美可口,則不是人間凡水所可比擬。隨着上陵之“仙”降臨而出現的,正是如此應接不暇的奇蹟。全詩歌詠至此,彷彿有天花亂墜於字行之間。“芝為車,龍為馬”以下,歌詠仙人的離去。人們還沉浸在對種種仙瑞的欣喜若狂之中,仙人卻冉冉昇天、飄忽而去了。他來的時候,乘的是蘭櫂桂舟,浮現在煙水迷茫之間;離去時則又身登金芝、駕馭龍馬,消失在青天白雲之上。此刻海天青青,仙人已渺無影蹤。他大概是到四海之外去覽觀遨遊了。這四句全為三言短句,抒寫仙人離去景象輕疾飄忽,留下了一種情繫雲天、綿綿無盡的意韻。歌中敍仙人以“金芝”為車,堪稱奇思。不過這想象也有現實依據:據説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曾有“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被視為仙人降臨的瑞兆。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又有“鳳皇、甘露降集京師”。金芝本產於“名山之陰、金石之間”,附近的水飲之可“壽千年”(葛洪抱朴子》),而今卻生於檐下銅池,確是奇蹟。人們由此發生仙人以芝為車降臨宮殿的聯想,也正在情理之中。至於“甘露”,乃“神露之精”,其味甘甜,飲之亦可長壽登仙。武帝當年為了獲得它,曾“以銅作承露盤,高二十七丈”,“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欲以求仙”(《三輔故事》)。而今亦降集京師,實為可喜可賀。此歌最後“甘露初、二年,芝生銅池中”四句,説的就是這類奇事。字裏行間,盪漾着人們對仙人降臨,賜飲金芝、甘露,以延年益壽的希冀和喜悦之情。
漢代宮廷樂人僅憑所謂“祥瑞”的一些瑣事,發其奇思,構成情致縹緲之境,表現仙人的來、去之形,其想象之繽紛多姿、情景之奇異動人,確實可贊之為“興象標拔”。而此歌的句式錯綜,三、四、五、六以至七、九言(有人斷“白雁隨山林乍開乍合”為一句)長短不拘,正如峯巒之參差插天,也確有“句格崢嶸”的氣象。從藝術上看,不失為一首詠仙歌詩中的佳制。此歌前八句、後四句均為五言,其聲韻節奏,甚得五言體式的妙處。由此可見,上層宮廷自戚夫人舂歌》、李延年佳人歌》以後,在運用五言句式作詩上,已有相當進展。它預示着文人五言詩的登上詩壇已為期不遠。 [1] 

上陵名家點評

明代胡應麟《詩藪》:“《饒歌·上陵》一篇尤奇麗,微覺斷續。後半類《郊祀歌》,前半類東京樂府。蓋《羽林郎》《陌上桑》之祖也。” [4] 
參考資料
  • 1.    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75-77
  • 2.    李婉瑩.《漢鼓吹鐃歌》之《上陵》芻議[J].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2):25-27
  • 3.    趙光勇.漢魏六朝樂府觀止.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76-78
  • 4.    曹道衡 選注.樂府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