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Ⅱ優128

鎖定
Ⅱ優128屬遲熟感温型雜交稻組合。高產、穩產,耐肥抗倒,後期耐寒性較強;中感稻瘟病,米質中等。適宜在廣東、廣西中南部、海南省以及福建省南部作早、晚造種植。符合國家品種審定標準。
中文名
Ⅱ優128
植物界
稻屬

Ⅱ優128審定情況

1998年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Ⅱ優128特徵特性

該組合作早造全生育期137天左右;作晚造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100--105釐米,株型緊湊,莖稈粗壯,耐肥抗倒,後期耐寒性強。每畝有效穗16.3萬,每穗140--150粒,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5--26克。糙米率80.9%,精米率74.4%,整精米率67.8%,堊白率40%,堊白度5%,透明度2級,膠稠度32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4.0%。中感稻瘟病,不抗稻飛蝨。

Ⅱ優128產量表現

1997年參加國家華南晚秈組區試,平均畝產360.25公斤,比對照粳秈89和博優桂99分別增產11.9%和15.3%;1998年續試平均畝產488.13公斤,分別比對照粳秈89和博優桂99增產15.3%和10.2%。1998年國家華南晚秈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1.37公斤,分別比對照粳秈89和博優桂99增產19.9%和9.2%,居第一位,表現豐產穩產,適應性廣。

Ⅱ優128栽培要點

1、播種量:每畝10--12.5公斤;2、秧齡:作早稻30天左右,作晚稻18--20天;3、基本苗:一般每畝2萬穴,基本苗4萬左右,拋秧栽培每畝不少於1.8萬棵,基本苗4--5萬;4、施肥: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櫱肥,後期看苗補施穗肥;5、管水: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櫱、夠苗曬田;6、病蟲防治:苗期防治稻薊馬,分櫱成穗期防治螟蟲、縱卷葉蟲和飛蝨。制種技術要點:1、播插期安排:在廣東省晚季制種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為12±2天;葉齡差4.1葉;在海南省三亞市秋冬制種父母本播插期安排為14±2天。2、父母本行比:1:12或1:14;3、“九二O”用量:15--18克
親本來源:Ⅱ-32A(♀) 廣恢128(♂)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類型:秈型三系雜交水稻
適種地區:廣東、廣西中南部、海南以及福建南部作早稻種植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用Ⅱ-32A與廣恢128組配的雜交稻組合(黃德娟等, 1998; 李傳國等, 2002)
1999年海南審定,編號:瓊審稻1999004
·1998年廣東審定,編號:粵審稻1998005
特徵特性:感温型三系雜交稻組合。全生育期晚造120天,比汕優63遲2天,株高100~105釐米,葉片中長厚直,葉鞘、稃尖紫色,葉色中綠,株型中集,分櫱力中等,莖稈粗壯,耐肥抗倒性強,後期耐寒性強,穗大粒多而密,每穗總粒數140~150粒,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5~26克。高抗稻瘟病,全羣抗性比100%;白葉枯病7級。稻米外觀品質為晚造二級,糙米率81.3%,精米率73.4%,整精米率63%,堊白率40%,直鏈澱粉含量26.8%,膠稠度38毫米,鹼消值6級,蛋白質11.34%。
產量表現:1995、1996兩年晚造參加省區試,畝產分別為432.8公斤、448.8公斤,比對照組合汕優63增產5.69%和6.35%,增產均不顯著。
適宜範圍:適宜我省中南部地區作晚造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1)稀播、勻播,培育分櫱壯秧。秧田畝播種量10~12.5公斤,晚造秧齡18~20天;(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畝插4萬苗為宜,拋秧栽培每畝不少於1.8萬科,4~5萬苗;(3)早施重施分櫱肥,促進分櫱早生快發,結合土壤條件、施肥狀況、禾苗生長狀態和天氣狀況,正確施用穗肥;(4)、實行“淺、露、活、曬”相結合的管水方法,做到淺水移植、寸水活苗、薄水分櫱,夠苗曬田相結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