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

鎖定
《“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是生態環境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六部門聯合編制的計劃。 [2] 
2021年1月29日,《“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通過。 [3] 
中文名
“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
發佈單位
生態環境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

“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計劃全文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工作,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依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和“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部署,制定《“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和大力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着力推動構建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不斷提升宣傳教育工作水平,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局面,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和堅實社會基礎。
(二)基本原則
——政治堅定,導向鮮明。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對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兩個大局”,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與任務開展宣傳教育工作。
——多方參與,統籌推進。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搭建合作平台,整合優質宣傳資源,廣泛凝聚生態文明共識,形成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工作大格局。
——改革創新,精準宣傳。全面把握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創新宣傳手段,提升宣傳品質,使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更加適應差異化、分眾化的傳播趨勢,不斷提高宣傳效果。
(三)總體目標
到2025年,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並廣泛實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共識基本形成。公民生態文明意識普遍提高,自覺踐行《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試行)》,力戒奢侈浪費,把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嚮往進一步轉化為行動自覺,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導向鮮明、職責清晰、共建共享、創新高效、保障有力的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基本建立。
二、主要任務
2021年,在全社會廣泛傳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及其實踐成果,完善生態文明新聞宣傳、社會宣傳、網絡宣傳、公眾參與等相關工作機制;2022年,深入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研究,集中推進生態文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建立生態環境志願服務工作機制;2023年,推動和指導各地方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態文明宣傳品牌,引導和帶動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積極主動參與生態文明建設;2024年,着力選樹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工作中優秀典型,加強先進經驗和模式推廣;2025年,對行動計劃各項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和全面評估,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表彰獎勵。
(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美麗中國建設
將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紮實做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研究、廣泛宣傳,加大力度講好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故事。以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履行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深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研究。充分調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界力量,廣泛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和系統研究,深度挖掘和準確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富內涵,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等參與)
專欄1:研習行動
1.加大研究力度:2022年年底前,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組織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研究,形成一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研究成果,以報刊理論文章、專著、圖書、報告等形式出版發行。
2.加強學術交流研討: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結合工作實際需要,定期舉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研究專題研習會、現場交流會,2025年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舉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研究專題研習會、學術交流會不少於5場。
3.開展實踐效果評估: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實踐基地創建工作,開展區域行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效果評估,總結提煉典型實踐模式。
加大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傳力度。重點針對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公共服務場所、商業機構等,廣泛動員各類媒體,創新傳播方式方法,拓展傳播平台,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組織策劃有影響、有聲勢、有效果的宣傳活動,大力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國內國際宣傳。(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參與)
開展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宣傳。大力宣傳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無廢城市等示範創建工作。針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典型代表和優秀案例,以組織大型主題採訪、拍攝宣傳片、出版圖書、開展宣講活動等方式,面向社會開展專題宣傳。加大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國際宣傳,面向世界講好中國生態文明故事。(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參與)
專欄2:宣講行動
1.開展大宣講活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部門在宣傳部門支持下,從高校、黨校、黨政機關等抽調經驗豐富的領導幹部和專家學者組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講團,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百姓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有機結合,找準情感共鳴點,提高話語感染力,增強思想説服力,通過線上和線下多種形式,面向黨政機關、企業、學校、社區、農村等開展大宣講活動。
2.組織實踐案例宣傳: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部門每年組織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典型實踐案例宣傳與交流活動不少於3次。
3.加強國際傳播:加強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相關圖書的翻譯和海外出版發行,鼓勵有條件的部門和機構建立外文網站、開設海外社交媒體賬號、創辦外文期刊等,搭建或利用國際性會議、論壇、書展、影視節等平台,全方位向世界展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和實踐成果。
(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新聞宣傳,主動迴應社會關切
堅持正面新聞宣傳。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新聞宣傳工作,加大對生態文明建設政策舉措、進展成效的信息公開力度,規範優化新聞發佈工作,加強新聞發言人隊伍建設,通過召開新聞發佈會主動發佈生態文明建設相關工作進展和成效,並對熱點輿情問題進行迴應。(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參與)
主動曝光負面典型。主動曝光阻礙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問題,及時通報負面典型案例,以及一些地區和部門黨政領導幹部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問題。注重對問題整改過程和結果的監督反饋,及時迴應公眾關切,充分體現公眾監督、輿論監督成效。有效運用媒體監督手段,形成輿論監督合力。(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參與)
強化輿情研判能力。加強輿情監測和研判,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局性、綜合性或敏感熱點輿情開展專題研究,提高對重大輿情分析研判的質量,及時準確把脈公眾關切熱點,有針對性地做好新聞熱點回應。把政務新媒體作為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發佈和政務輿情迴應的重要平台,加強與新聞媒體互動,形成線上線下相同步、相協調的工作機制。(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宣傳部等參與)
專欄3:新聞報道行動
1.召開新聞發佈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每月召開1次例行新聞發佈會,地級及以上城市每季度至少召開1次媒體見面會或新聞通氣會。
2.策劃主題新聞採訪:生態環境部每年組織策劃1次主題新聞採訪活動,組織中央主流媒體集中報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成效,展示生態文明建設進程。東部省份和有條件的中西部省份生態環境部門會同宣傳部門每年組織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深度報道和大型主題採訪活動1次以上,鼓勵各地媒體行動起來,共同講好中國生態文明故事。
3.開設媒體曝光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部門會同宣傳部門在有影響力的媒體開設欄目或製作專題,主動曝光阻礙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問題,通報負面典型案例,以及一些地區和部門黨政領導幹部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問題,及時報道問題整改過程和結果,迴應公眾關切。
4.組織“媒體走基層”活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部門會同宣傳部門每年集中組織1次體驗式採訪活動,讓媒體走進污染防治攻堅戰一線單位、走進企業治污現場,發掘一批先進人物和集體的典型事蹟,做好做實宣傳報道。
5.開展媒體交流活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部門會同宣傳部門每年舉辦1次媒體座談會或輿情分析會。
(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社會動員,廣泛傳播生態價值理念
繁榮生態文化。充分發揮生態文化引領風尚、凝聚共識、精神支撐的重要作用。加強生態文化基礎理論研究,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不斷豐富新時代生態文化體系的內涵和外延。加大生態文明宣傳產品的製作和傳播力度,賦予宣傳產品更多文化內涵,各地方結合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打造生態文化品牌。鼓勵文化藝術界人士積極參與生態文化建設,加大對生態文明建設題材文學創作、影視創作、詞曲創作等的支持力度,推進優秀生態文化產品“走出去”戰略,扶持生態文化產業發展。(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等參與)
專欄4:文化傳播行動
1.實施生態文化精品工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部門緊密圍繞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無廢城市建設、垃圾分類、限塑減塑、杜絕餐飲浪費等生態文明建設重大任務、重點工作,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創作反映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際、承載生態價值理念,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生態文化作品。各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每年製作宣傳產品不少於5件,地市級每年製作至少1件。生態環境部每年面向各地徵集優秀作品,並組織開展徵文,攝影、書法和繪畫大賽等活動,精品可向“五個一工程”推薦。
2.建立文化宣傳小分隊:鼓勵和引導地方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題材開展藝術創作和演出。2025年年底前,各地級及以上城市生態環境部門會同宣傳部門牽頭組建生態文化宣傳小分隊,推動優秀作品開展省內巡演,羣眾反響良好的作品可推薦組織全國巡演。
3.打造生態文化活動品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結合本地實際,突出地方特色,牽頭開展“生態環境宣傳週”等系列活動,唱響《環保人之歌》《讓中國更美麗》等主題歌曲,用好用活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吉祥物,打造本地生態文化活動品牌。
培育生態道德。積極圍繞《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試行)》開展宣傳,鼓勵創新推廣行動形式,推出羣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微視頻、微電影、漫畫讀物等。結合重要節點,深入社區、學校、農村,用好新媒體平台及各方面社會資源開展線上線下宣傳,積極動員廣大青年、婦女參與,引導公眾自覺履行環境保護責任,力戒奢侈浪費,從綠色消費、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等多個方面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選樹主動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事務,事蹟感人、貢獻突出的先進典型並進行宣傳推廣,發揮榜樣示範和價值引領作用,形成全社會崇尚生態文明、踐行綠色生活的生動局面。(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牽頭,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參與)
專欄5:道德培育行動
1.開展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調查:對標《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試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部門適時組織開展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調查,掌握公眾生態環境意識和行為基本情況及其變化趨勢,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引導工作。
2.引導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生態環境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圍繞與公眾衣食住行遊等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各方面,組織開展綠色出行、綠色家居、綠色消費、綠色餐飲、綠色快遞、綠色出遊、綠色觀影等活動,引導公眾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結合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建立和完善綠色生活激勵回饋機制,推動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公眾的主動自覺選擇。
3.加強典型宣傳:加大對“中國生態文明獎”“綠色中國年度人物”“中華環境獎”“母親河獎”“綠色家庭”等優秀典型的宣傳力度,做大做強品牌影響,優秀人物可推薦參與道德模範評選表彰。
專欄6:志願服務行動
1.加強頂層設計:2022年年底前,生態環境部和中央文明辦制定出台指導全國生態環境志願服務工作的政策文件,明確組織架構、隊伍建設、項目拓展、交流培訓、考核評價、典型選樹、經驗推廣、機制保障等方面的工作計劃和要求。
2.推動隊伍建設: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會同文明辦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動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志願服務隊伍建設,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志願服務隊伍建設延伸至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基層地區。引導和培育生態環境志願服務隊伍,在項目開展、活動合作及活動場地、資金等方面有針對性地給予政策支持。加強交流培訓,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部門每年至少組織1次面向志願服務工作者、志願服務組織負責人、志願者的培訓。
3.打造服務項目: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會同文明辦結合所在地區羣眾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精心策劃開展理論宣講、政策宣傳、科學普及、法律服務、實踐體驗等志願服務活動,打造流程化、機制化、可重複、能持續、易推廣的志願服務項目。支持指導企業、社會團體發起和組織各類環境公益性活動,號召生態環境志願服務隊伍積極參與,定期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4.搭建工作平台: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會同文明辦利用互聯網信息化平台,對志願服務隊伍和志願者登記註冊、活動和項目發佈、志願者招募、志願服務記錄、效果評價等進行線上管理。
5.推廣先進典型: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會同文明辦表揚激勵志願服務工作中湧現的先進人物、優秀項目,並進行廣泛宣傳推廣。繼續開展百名生態環保志願者推選和十佳公眾參與案例徵集活動,擇優推薦參加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等先進典型推送活動。
廣泛動員社會。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貼近基層、貼近羣眾的社會宣傳活動,組織和引導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努力提升活動的參與度和影響力,打造社會宣傳活動品牌。精心組織六五環境日宣傳,發揮國家主場活動示範作用,促進各地社會宣傳工作水平提升。結合本區域工作重點辦好生物多樣性日、世界海洋日、國際保護臭氧層日和全國低碳日等主題宣傳活動。(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參與)
專欄7:品牌創建行動
1.鞏固提升六五環境日活動品牌: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聯合省級人民政府每年共同舉辦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各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探索聯合市、縣人民政府開展地方六五環境日活動,推動各級黨政幹部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促進基層特別是落後地區提升宣傳工作能力和水平;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活動指南或實施辦法等,規範化、機制化、項目化六五環境日宣傳活動。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做好組織動員,鼓勵支持學校、企業、社區、環保社會組織、志願服務隊伍等社會各界開展六五環境日宣傳。
2.深入推進“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會同相關部門面向學校、企業、社區、農村、環保社會組織,有針對性地策劃組織生態環境保護主題實踐活動,提高活動參與性、互動性、體驗性和實踐性,將主題實踐活動融入日常,抓在經常。
3.創建地方特色宣傳活動品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圍繞長江大保護、黃河大保護大治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無廢城市創建、可持續消費等重要議題,與保護母親河行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等相結合,創辦品牌宣傳活動,拓展活動新意,創新活動形式,增強活動實效。各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每年至少組織1次主題宣傳活動,推動基層廣泛參與。
(四)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夯實美麗中國建設基礎
推進生態文明學校教育。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安排,培養青少年生態文明行為習慣。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學科建設,加大生態環境保護高層次人才培養力度,推進環境保護職業教育發展。積極推進生態文明教育法律規範建設,有力推動全民生態文明教育工作,逐步形成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局面。(教育部牽頭,生態環境部、共青團中央等參與)
加強生態文明社會教育。加強生態環境法律宣傳教育,引導公眾增強環保意識,依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生態文明教育進家庭、進社區、進工廠、進機關、進農村,加大對各類黨政領導幹部、黨員、團員、少先隊員、企業員工、社區居民、農村村民、環保志願者、生態環保工作者的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各類人羣的生態文明意識和環保科學素養。(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參與)
專欄8:全民教育行動
1.學校教育: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部門組織、鼓勵和支持大中小學生參與課外生態環境保護實踐活動,將環保課外實踐內容納入學生綜合考評體系。充分發揮研學實踐基地、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基地、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等作用,為學生課外活動提供場所創造條件。
2.社會教育: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部門面向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農村等不同羣體編寫生態文明知識讀本,利用各大網絡學習平台、視頻平台等,構建生態文明網絡教育平台。
3.教育場館建設:積極引導基礎好、有條件、有意願的單位,因地制宜建設各具特色、形式多樣的生態文明教育場館,面向公眾開放,發揮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和社會服務功能。2025年年底前,各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至少1個生態文明教育場館。
(五)構建全民行動體系,推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
發揮黨政機關作用。推動黨政機關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健全節約能源資源管理制度,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推行綠色辦公,加大綠色採購力度,優先選擇綠色出行,全面實行垃圾分類,引導黨政機關幹部職工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工作與生活方式。(中央文明辦、生態環境部牽頭,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參與)
發揮企業作用。動員和引導企業積極參與生態價值理念和生態文化傳播,主動履行企業環境社會責任,不斷探索創新綠色發展商業模式。強化企業環境主體責任意識,發揮企業在社會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排污企業應依法向社會公開污染物排放相關信息、環境年報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鼓勵排污企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通過深化環保設施開放、設立企業開放日、建設教育體驗場所、開設環保課堂、開展生態文明公益活動等形式,參與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向公眾提供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服務。(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參與)
發揮人民團體作用。各級共青團組織要在美麗中國建設中積極發揮青年力量,以推進“美麗中國·青春行動”為統攬,深化實施保護母親河行動,以減霾、減塑、減排、資源節約和垃圾分類為重點, 動員青少年踐行綠色生活、參與生態環保實踐、助力污染防治。各級婦聯組織要發揮婦女在家庭領域作用,依託婦女之家、兒童之家等陣地,廣泛開展綠色家庭創建。組織動員技術專家、模範人物等到廣大羣眾中特別是青少年中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堅持熱在基層、熱在羣眾,結合羣眾生產生活,把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體現到百姓宣講、廣場舞、文藝演出、鄰居節等羣眾性活動之中。(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牽頭,生態環境部等參與)
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加大對環保社會組織的引導、支持和培育力度,擴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環保社會組織聯盟範圍,加強聯盟統籌管理,打造聯盟品牌宣傳活動。推動環保社會組織提供環保公益性服務更加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科學化,提升社會組織參與現代環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引導具有對外交往能力的環保社會組織積極“走出去”,通過民間交往講好中國生態文明故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商會的橋樑紐帶作用,強化行業自律和誠信建設,推動將先進綠色生產理念和管理模式引入到企業。(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參與)
專欄9:社會共建行動
1.強化企業責任: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部門每年組織開展企業環境社會責任相關培訓工作,提高企業管理人員依法履行環保義務能力,每年組織培訓1次以上。
2.推進青年參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團委以 “保護母親河”“三減一節”(減霾、減塑、減排和資源節約)、垃圾分類為主要內容,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實踐項目3次以上,建立以共青團為主導,以團員、少先隊員和青年環保社會組織成員、青少年志願者為主體的力量。每年組織“青年講師團”“生態文明大講堂”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網絡活動3次以上,講好中國生態文明故事。
3.發揮婦女作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婦聯每年組織開展“綠色生活·最美家庭”“美麗家園”建設等主題活動3次以上,引導家庭成員提升生態文明素養、清潔生活環境、節約家庭資源、踐行綠色消費、倡導綠色出行、開展垃圾分類等。
4.培育社會組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部門每年組織開展環保社會組織能力建設培訓,與影響力大、積極支持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環保社會組織密切聯繫,積極推動本地環保社會組織與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開展合作,每年組織開展座談會、交流會、專題培訓等3次以上。
5.開放環保設施:繼續推動環保設施向社會開放,進一步拓展石化、電力、鋼鐵、建材等領域,提高開放頻次,豐富開放方式,提升開放效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部門會同相關部門通過各自不同的工作渠道每年組織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界別公眾走進開放的環保設施企業,瞭解企業生產工藝流程、運行狀況,污染物排放控制情況,以及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等,保障公眾知情、參與和監督權。
(六)運用先進科技手段,創新生態文明宣傳方式方法
改進政務新媒體宣傳。加強全國生態環境政務新媒體矩陣建設,完善新媒體內容發佈、排名、獎懲等機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所轄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集中力量做優做強政務新媒體主賬號,不斷提升信息發佈時效、發佈頻次、原創水平和內容質量,增強發佈信息的形式多樣性、內容可讀性、公眾閲讀量、網絡傳播度和社會影響力,實現上下聯動,重大信息傳播同頻共振。鼓勵用好5G傳播特質與規律,拓展信息服務形態,根據公眾需求和行為進行內容定製與精準推送。(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宣傳部等參與)
創新線上宣傳載體和內容。聚焦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建設主題,創新方法手段,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積極運用微博微信、社交媒體、視頻網站、手機客户端等傳播平台開展線上宣傳。探索將生態文化與流行文化有機結合,開發並積極推介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的網絡文學、動漫、有聲讀物、遊戲、短視頻等,讓公眾在潛移默化、精神愉悦中浸潤生態文化、培養生態道德。(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宣傳部等參與)
打造線下宣教新媒介。用好書籍、報刊、廣播、影視等傳統大眾傳媒,製作刊播優秀公益廣告作品,在户外、交通工具等張貼懸掛展示標語口號、宣傳掛圖,生動形象地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宣傳。鼓勵東部省份和有條件的中西部省份建設智慧化、數字化展廳,靈活充分運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新技術新產品,實現沉浸式、互動式交流體驗。(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參與)
專欄10:網絡正能量行動
1.開展網絡主題宣傳:緊密結合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工作,加強議題設置,做好重要政策、重點信息的二次開發解讀。各級生態環境政務新媒體賬號每年至少開展1次重大網絡主題宣傳,圍繞主題發佈系列原創稿件不少於10篇,原創宣傳品不少於1件。
2.定期發佈政務新媒體榜單:根據生態環境政務新媒體賬號內容質量提升和矩陣運行改善情況,及時調整賬號及矩陣評價指數計分標準,改進生態環境政務新媒體榜單發佈工作。
3.拓展網絡宣教陣地: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在運營好“兩微”的基礎上,陸續開通常用新聞客户端、社交媒體賬號,不斷拓展網絡宣傳陣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行動計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對全國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工作進行指導。生態環境、宣傳、教育、文明辦等相關部門和共青團、婦聯等社會團體加強協作和聯合,明確工作責任,發揮各自優勢,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積極構建黨委政府主導、部門協調推動、社會各界參與的生態文明建設“大宣教”工作格局。(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參與)
(二)加大資金投入。中央和地方財政按照事權劃分,分別承擔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教育支出責任,為行動計劃實施提供必要經費支持和政策保障。同時,積極動員和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支持行動計劃落實。(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參與)
(三)強化能力建設。推進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隊伍建設,加強人才培養,充實專業力量,定期對宣教幹部、新聞發言人、新媒體人員等開展培訓,組織經驗交流活動,拓展外腦力量,完善工作網絡。着力提升對外宣傳、融媒體傳播、數字化出版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參與)
(四)加強督導評估。對行動計劃實施情況定期進行督導評估,總結典型經驗,推廣成熟模式,為社會各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榜樣示範和價值引領。 [1] 

“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答記者問

問:請問出台《行動計劃》的背景和目的是什麼?
答:黨的十九大將美麗中國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目標。自2018年起,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在全國範圍部署開展了為期三年的“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倡導社會各界及公眾身體力行,從選擇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做起,參與美麗中國建設。活動開展三年以來,各部門各單位各條戰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生態文明建設主旋律持續高昂,生態環境輿論主動局面更加強化,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渠道不斷拓展,社會共建美麗中國熱情顯著提升,生態文明宣傳工作大格局初步形成。同時要看到,當前我國環境污染和生態保護的嚴峻形勢未根本轉變,綠色生活方式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過程,生態環境輿論形勢複雜嚴峻,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對宣傳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期間進一步做好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工作依然面臨着巨大壓力和挑戰。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工作,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依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和“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部署,生態環境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六部門聯合編制了《行動計劃》,明確了“十四五”期間全國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具體行動,着力推動構建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更廣泛地動員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建設美麗中國夯實穩固社會基礎。
問:《行動計劃》統籌全國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工作的主要思路是什麼?
答:《行動計劃》圍繞大力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核心任務,從深化重大理論研究宣傳、持續推進新聞宣傳、廣泛開展社會宣傳、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推動社會各界參與、創新宣傳方式方法等6個方面提出了重點任務安排,具體策劃了10大專題行動,着力推進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局面。
一是政治堅定,導向鮮明。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對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二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兩個大局”,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與任務開展宣傳教育工作。
三是多方參與,統籌推進。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搭建合作平台,整合優質宣傳資源,廣泛凝聚生態文明共識,形成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工作大格局。
四是改革創新,精準宣傳。全面把握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創新宣傳手段,提升宣傳品質,使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更加適應差異化、分眾化的傳播趨勢,不斷提高宣傳效果。
問:請問《行動計劃》在深化重大理論研究宣傳方面確定了哪些重點任務?
答:《行動計劃》從深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研究、加大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傳力度、開展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宣傳等3個方面,明確了深化重大理論研究宣傳的工作任務。
一是深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研究。廣泛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和系統研究,深度挖掘和準確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富內涵。
二是加大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傳力度。組織策劃有影響、有聲勢、有效果的宣傳活動,大力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國內國際宣傳。
三是開展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宣傳。大力宣傳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無廢城市等示範創建工作。
問:請問《行動計劃》在持續推進新聞宣傳方面確定了哪些重點任務?
答:《行動計劃》從堅持正面新聞宣傳、主動曝光負面典型、強化輿情研判能力等3個方面,明確了持續推進新聞宣傳的工作任務。
一是堅持正面新聞宣傳。加大對生態文明建設政策舉措、進展成效的信息公開力度,規範優化新聞發佈工作,加強新聞發言人隊伍建設。
二是主動曝光負面典型。主動曝光阻礙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問題,及時通報負面典型案例,有效運用媒體監督和社會監督手段,形成輿論監督合力。
三是強化輿情研判能力。提高對重大輿情分析研判的質量,準確把脈公眾關切熱點,有針對性做好熱點回應。加強網上輿情引導與網下問題處置的協調同步,形成規範有序的工作機制。
問:請問《行動計劃》在廣泛開展社會宣傳方面確定了哪些重點任務?
答:《行動計劃》從繁榮生態文化、培育生態道德、廣泛動員社會等3個方面,明確了廣泛開展社會宣傳的工作任務。
一是繁榮生態文化。加強生態文化基礎理論研究,鼓勵文化藝術界人士積極參與生態文化建設,加大對生態文化作品創作的支持力度,推進優秀生態文化產品“走出去”戰略,扶持生態文化產業發展。
二是培育生態道德。創新推廣形式,深入宣傳《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試行)》,引導公眾自覺履行環境保護責任,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加大先進典型選樹和宣傳力度。
三是廣泛動員社會。結合六五環境日等重要節點,打造社會宣傳活動品牌,組織和引導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努力提升活動的參與度和影響力。
問:請問《行動計劃》在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方面確定了哪些重點任務?
答:《行動計劃》從推進生態文明學校教育、加強生態文明社會教育等2個方面,明確了加強生態文明教育的工作任務。
一是推進生態文明學校教育。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學科建設,加大生態環境保護高層次人才培養力度,積極推進生態文明教育法律規範建設。
二是加強生態文明社會教育。加強生態環境法律宣傳教育,推進生態文明教育進家庭、進社區、進工廠、進機關、進農村,提升各類人羣的生態文明意識和環保科學素養。
問:請問《行動計劃》在推動社會各界參與方面確定了哪些重點任務?
答:《行動計劃》從發揮黨政機關作用、發揮企業作用、發揮人民團體作用、發揮社會組織作用等4個方面,明確了推動社會各界參與的工作任務。
一是發揮黨政機關作用。推動黨政機關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引導黨政機關幹部職工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二是發揮企業作用。動員和引導企業積極參與生態價值理念和生態文化傳播,主動履行企業環境社會責任,不斷探索創新綠色發展商業模式。
三是發揮人民團體作用。充分發揮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及行業協會和商會的作用,壯大生態環境保護統一戰線。
四是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加大對環保社會組織的引導、支持和培育力度,推動環保社會組織提供環保公益性服務邁向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科學化,提升參與現代環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問:請問《行動計劃》在創新宣傳方式方法方面確定了哪些重點任務?
答:《行動計劃》從改進政務新媒體宣傳、創新線上宣傳載體和內容、打造線下宣教新媒介等3個方面,明確了創新宣傳方式方法的工作任務。
一是改進政務新媒體宣傳。加強全國生態環境政務新媒體矩陣建設,不斷提高政務新媒體信息發佈時效、發佈頻次、原創水平和內容質量。
二是創新線上宣傳載體和內容。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探索將生態文化與流行文化有機結合,開發推介類型多樣的新媒體宣傳產品。
三是打造線下宣教新媒介。用好書籍、報刊、廣播、影視等傳統大眾傳媒,製作刊播優秀公益廣告作品,生動形象地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宣傳。
問:請問《行動計劃》策劃了哪些專題行動?
答:《行動計劃》策劃了開展研習行動、宣教行動、新聞報道行動、文化傳播行動、道德培育行動、志願服務行動、品牌創建行動、全面教育行動、社會共建行動、網絡正能量行動等10個專題行動。
問:生態環境部等六部門將採取哪些措施保障《行動計劃》的順利實施?
答:為強化實施保障,《行動計劃》提出4個方面工作要求。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工作合力,積極構建黨委政府主導、部門協調推動、社會各界參與的生態文明建設“大宣教”工作格局。二是加大資金投入。中央和地方財政為《行動計劃》實施提供必要保障,積極動員和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支持。三是強化能力建設。推進隊伍建設,拓展外腦力量,着力提升對外宣傳、融媒體傳播、數字化出版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強督導評估。總結典型經驗,推廣成熟模式,為社會各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榜樣示範和價值引領。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