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大脑中,皮层和海马区强烈表达APP和Aβ。Aβ的主要来源是神经元,主要由突触释放。内源性Aβ主要来源于兴奋性神经元。在神经元内,Aβ位于树突和轴突末端,在突触中,Aβ主要分布在突触前膜中 [2]。
临床表现
播报编辑
产生原理
播报编辑
Aβ 是由 APP 经 β-和 γ-分泌酶水解产生的。APP 是一种在各种组织中广泛存在,并集中表达于神经元突触部位的膜蛋白质,Aβ 片段即位于其跨膜区域。β-分泌酶首先在 β 位点将 APP 裂解为 β-N 端片段( sAPPβ) 和 β-C 端片段,然后 γ-分泌酶在 β-C端片段的近 N 端跨膜区域水解释放出由 39~ 43 个氨基酸组成的 Aβ 肽段,此过程被称为 APP 的淀粉样降解途径,APP 的非淀粉样降解途径是由 α-和 γ-分泌酶所介导水解生成。sAPPα、p3 和 α-C 端片段,由于 α-分泌酶的作用位点在Aβ 区域,从而阻止了 Aβ 的产生。Aβ 的生成效率主要取决于 桨喇渗APP 及其水解酶的亚细胞定位。渗战炒盛在稳定状态下,α棵殃汗-分泌酶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β-分泌酶则主要定位于高尔基体外巩壳骗断祝侧网络结构( tans-Golgi network,TGN牛雄) 和内涵体中,γ-分泌酶的分布较广,在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中均有发现。APP合成于内质网,经高尔基复合体加工修饰后,转移杠寒至其常驻位点 TGN,这也是 Aβ 的主要产生部位之一。 APP 在 TGN 滞留时可被 β-和 γ-分泌酶降解产生Aβ。未被降解的全长 APP 可通过由 TGN 产生的分泌小泡运输至细胞膜表面,然后由定位于此的 α-分泌酶介导其非淀粉样降解或是由网络蛋白包被轿蜜白的囊泡内吞运转至内涵体,再由分布于该处的 β-和 γ-分泌酶水解其生成 Aβ 或少部分再循环至细胞膜表面。因此,在 APP 的运转循环中,Aβ 主要产生于 TGN 和内涵体。Greenfield 等利用无细胞体系对 Aβ 的产生位点及其种类鉴定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内质网中有不溶性的 Aβx~ 42 ( N-terminally truncated,Aβ42 ) 产生,为胞内Aβ 类型,可溶性的 Aβx~ 42、Aβ1~ 42 和 Aβx~ 40、Aβ1~ 40 生成于 TGN 及其分泌囊泡,为分泌型 Aβ [1]。
代谢过程
播报编辑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Aβ 在血液和脑脊液中都能被检测出。Aβ 的浓度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①APP 的代谢调节; ②Aβ 的清除和跨血脑屏障运输; ③Aβ 蛋白酶降解作用; ④Aβ 的寡聚化; ⑤Aβ结合蛋白与 Aβ 的结合和分离能力。Aβ 可被多种肽酶降解,最主要的是两种锌依赖性金属内切蛋白酶:脑啡肽酶和胰岛素降解酶。Aβ的清除还依赖于机体的免疫机制。外周的 Aβ 抗体( IgG) 可通过浸透运输至脑内,与 Aβ 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小胶质细胞,以清除 Aβ 沉积。另外, Aβ 抗体 /Aβ 免疫复合物还能通过新生儿 Fc 受体跨血脑屏障运输至外周血中。Aβ 与其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亦能调节其代谢过程,减少 Aβ 聚集,促进其清除和降解。Aβ 的自然属性使它能与多种蛋白结合,在血浆中 Slrp1、白蛋白、α1 抗胰凝乳蛋白酶、血清淀粉样蛋白 P 成分、脂蛋白等均能与 Aβ 结合 [1]。
作用
播报编辑
Aβ对突触可塑性和记忆有调节作用:1995年Wu及其同事报道了Aβ1-40增加体外大鼠海马的长时程增强(LTP:被认为是学习和记忆的电生理替代物) [6],2008年PUZZO等人报道了外源性低皮摩尔Aβ1-42增强突触可塑性和记忆 [7]。随后在11年报道了内源性Aβ是从突触前末端释放神经递质必需的,是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可塑性机制的基础,也就是说Aβ是海马突触可塑性和记忆所必需的 [8]。并在14年进一步研究证明Aβ对海马突触可塑性和记忆的影响的剂量反应曲线类似于Hormesis剂量效应(毒物兴奋效应),呈“钟形” [9]。
Aβ在生理(皮摩尔)浓度下是一种记忆增强因子,会增加突触前增强,树突样突起的碳化,增加神经突的生长和细胞存活率。病理性Aβ的过量产生导致记忆受损、氧化损伤、血脑屏障损伤、神经原纤维缠结和淀粉样斑块形成。当对APP的反义作用将淀粉样蛋白降低到生理水平时,可以逆转这些病理作用 [9]。
2018年有研究证实,Aβ是cAMP和cGMP触发突触可塑性和记忆的下游效应物之一,是记忆必不可少的 [4]。
Aβ具有抗菌作用:Aβ能保护大脑和其他组织免受微生物的入侵。①Aβ直接破坏病原体细胞膜相互作用,导致膜的通透性增加、完整性受损,从而破坏病原体的细胞结构。②形成纤维结构捕获和限制病原体。③调节免疫反应,增强对病原体的防御。④干扰病原体代谢,抑制它的生长和繁殖 [10]。
Kumar DK等人在16年的研究表明,皮摩尔的Aβ可以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并减少真菌,且Aβ1-42比Aβ1-40表现出更强的抗真菌效力 [11]。
Aβ在大脑受病毒或细菌感染时会产生、分泌和聚集。当Aβ的生成和清除失衡后,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开始 [10]。
Aβ的神经毒性作用 Aβ 的神经毒性作用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进展中发挥着主要作用。1991年,Kowall 等将 Aβ 注入大鼠或猴的大脑皮质中,发现注射部位发生组织坏死,周围神经元缺失及神经角质增生,并与剂量有明显的相关性。Aβ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是使血管壁淀粉样变直接导致血管硬化,弹性变差,甚至容易破裂或形成血栓,还诱使神经细胞过早凋亡。动物实验显示,Aβ 对神经元的作用与其状态有关。溶解状态的 Aβ 在短时间内可促使神经突生长,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而沉积状态的 Aβ 对神经元呈现相反的作用,引起与阿尔茨海默病相似的病理变化———神经突退缩和神经元变性,最显著地改变发生在衰老的哺乳类动物大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