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互聯網

鎖定
“+互聯網”是針對傳統行業融合、產業變革所產生的概念,是傳統行業藉助互聯網手段把線下的生意做到線上去,並將互聯網技術融合到產品的生產、管理、銷售、服務等環節中。“+互聯網”強調順勢創新,是傳統行業以既有業務為基礎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理念來提高為用户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中文名
+互聯網
出現時間
2015年
性    質
經濟學術語

+互聯網概念討論

互聯網+”火爆了中國2015年經濟轉型年的同時多了一個“+互聯網”的概念。 “+互聯網”是針對傳統行業觸網所產生的概念。事實上,企業觸網的方式主體有兩種,其中之一是““+互聯網””,企業觸網的”+互聯網”引發了業界的熱烈討論。最為熱烈的就是“工具説”,在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居琰看來,“+互聯網”,簡單地説就是傳統行業藉助互聯網手段把線下的生意做到線上去。 [1] 
一些實體產業從業者則認為,實體產業+互聯網不只是把線下的業務轉移到線上進行(O2O),更多的是將互聯網技術融合到產品的生產、管理、銷售、服務等環節中。以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領軍企業——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為代表,他認為製造業實體是製造業+互聯網,互聯網是一個工具,當這個實體沒有的時候就不能很好的有效的發揮互聯網作用。互聯網就像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實體產品不放在高速公路上去,高速公路上沒車,互聯網基礎設施就沒有真正起到作用。” [2] 
詹純新站在實體產業的角度談了製造業的互聯網變革,認為對於實體企業來講,產品依舊是最為核心的部分,因此實體企業的互聯網改革首先應該是“+互聯網”,讓互聯網成為產品生產、銷售、售後服務等全過程的有效工具。德國的“工業4.0戰略”,美國的“工業互聯網”等,都可以從另一個層面大致歸為“+互聯網”的陣營。
“+互聯網”更多強調“順勢創新”,是傳統行業以既有業務為基礎,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理念,提高為用户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互聯網概念區分

其實“+互聯網”與“互聯網+”本質上相同相通,但從行文順序不同可看出,兩者具體含義上存在差異。
兩者站位不同
“互聯網+”更多強調“逆襲創新”。大體而言,電子商務是互聯網向商業的逆襲,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向金融業的逆襲,互聯網傳媒是互聯網向傳媒業的逆襲……這種由“新”向“舊”的突入式擴張,已經造成了強烈的震撼,而且這也許只是開始;“+互聯網”則更多強調“順勢創新”。比如工業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等,主要是傳統行業以既有業務為基礎,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理念,提高為用户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兩者優勢不同
“互聯網+”有新技術優勢、體制機制優勢和更廣泛的社會支持,容易產生爆發性增長。
互聯網技術是基礎,再加上其優惠的價格、便捷的操作、舒適的體驗,足以贏得巨量消費者。
如果再在體制機制上做一點突破,其爆發力往往令互聯網企業自己也始料未及,比如,在利率管控的大背景下,一些互聯網金融產品就能以資金回報率上的小小差異,把原本在銀行的龐大存款吸引過去,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爭議。
相對而言,“+互聯網”擁有的是存量優勢、行業標準優勢和公信力優勢。一方面迫於外部特別是互聯網企業的壓力,一方面迫於內部問題導向的壓力,傳統企業正熱情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自身服務客户的能力。利用互聯網對自己進行自我創新甚至自我革命,具體到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企業可能命運各異,但總體上這條路是符合“繼承—創新—再繼承—再創新”這條歷史邏輯的。
兩者主導者不同
根據上述兩個不同之點推論,“互聯網+”的主導者往往是互聯網企業,從技術、商業模式、資金、人才等方面看,都是互聯網企業主導着融合進程;“+互聯網”則正好相反,主要是傳統企業在主導着融合進程。
3、與供給側企業的結合
“+互聯網”爭論的焦點方在於實體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當下,生產製造和實體經營企業的觸網勢在必行。既有的生產製造和實體經營企業,在處理好“+互聯網”的工作基礎上,需要將互聯網所具有的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生產活動、人與生活消費活動等充分調動起來。 生產製造和實體經營企業的+互聯網需要藉助雲計算、物聯網、智能工業機器人等技術的應用,以生產優質產品為核心,將生產裝備智能化升級、工藝流程改造和基礎數據共享的實現,優化生產線,讓工廠生產線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智能製造”,有效支撐起了企業的智能化轉型。 [3] 
目前,許多工程機械製造業都開始提出+互聯網,其中中聯重科的成果惹人關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