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伽瑪照相機

鎖定
伽瑪照相機,又稱γ照相機、閃爍照相機,是用來給釋放γ輻射的輻射核素進行成像的一種醫療器械。在早期藥物開發和核醫療成像中廣泛應用,可以用來分析人體和放射性標記物的分佈。隨着新技術的出現和普及,伽瑪照相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中文名
伽瑪照相機
外文名
Gamma Camera, γ Camera
醫療器械分類
醫用成像器械
一級產品類別
放射性核素成像設備
二級產品類別
伽瑪照相機
管理類別
Ⅱ類醫療器械

伽瑪照相機發展歷史

γ照相機(γ camera)是核醫學最基本的顯像設備。
1958年問世,當時以其發明者O.H.Anger命名,稱為Anger照相機。
1976年我國自己研製成功可供臨牀使用的γ照相機 [1] 
常規的伽瑪相機體積較大、笨重只適用於醫院的固定位置使用,觀察範圍在25cm到40cm之間。後來可用於急救護理和核醫學臨牀的輕便式伽瑪相機得到問世和應用。具有高空間和能量分辨率的半導體照相機雖然試製成功但由於造價昂貴未能得到廣泛普及。
隨着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SPECT)、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PET)及PET/CT的出現和普及,γ照相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伽瑪照相機伽瑪照相機的結構

伽瑪照相機通常由機架、準直器、探測器、數據採集、圖像處理工作站、系統軟件、患者支撐裝置等組成。用於獲取單光子放射性核素在人體全身或部分器官組織中的分佈情況,形成平面圖像 [2]  。探測器是由準直器、閃爍晶體(NaI(TI)晶體)、光導、光電倍增管(PMT)、前置放大器和定位網絡電路等組成。準直器、晶體、光電倍增管矩陣等構成可單獨運動的部分,稱為探頭,是伽瑪照相機的核心。
伽瑪照相機的結構 伽瑪照相機的結構
準直器是該設備的一種重要部件。準直器的目的是隻允許能通過準直孔的射線射到閃爍晶體上。閃爍晶體與光電倍增管之間用有機玻璃板作為光導,光導與閃爍晶體及光電倍增管之間塗有硅油作為光耦合,以減少光透過兩種光介質面時的損失。每個光電倍增管的輸出各經一個前置放大器加到和光電倍增管的排列位置相對應的定位網絡電路上。

伽瑪照相機工作原理

伽瑪照相機有一圓盤狀的探測器,置於被測部位體外。從源發出的經過準直孔的γ射線投射到成像記錄系統相應的區間,射線被在該區間內的閃爍晶體吸收,並轉換成與能量沉積成比例的熒光光子數,光子在閃爍體上傳播,最後投射到位置靈敏光電倍增管上。將光電倍增管讀出的信號通過在線數據獲取系統,計算出該事件在閃爍晶體內的作用位置(x,y座標),然後將該像點的座標再通過準直器還原到物面上的射線發射點所在的區間的座標,因此成像記錄系統呈現的正是物體的射線發射區間的分佈 [1] 
伽瑪照相機工作原理 伽瑪照相機工作原理

伽瑪照相機臨牀應用

伽瑪照相機作為非侵入性核醫學顯像診斷儀器,主要用於心血管、肝臟、骨科、腎臟和大腦等器官系統疾病的臨牀診斷 [1] 
心血管疾病是其主要的應用領域,分為放射性心血管造影和心肌顯像兩大部分。前者可測定心室功能,包括心室射血分數,室壁活動和舒張期高峯充盈率等重要的心功參數,還可研究放射性核素通過心臟各房室時的動態變化。後者則利用心肌對等T1示蹤劑的選擇性吸收(冷區顯像)或受損心肌對Tc焦磷酸鹽等示蹤劑的選擇性蓄積來估計心肌缺血或梗塞的情況,能準確地診斷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左室壁動脈瘤和先天性心臟病等心臟疾病。
伽瑪照相機也曾一度作為肝臟顯像的首選方法,對於肝臟腫瘤和膽道梗阻等疾病都能做出準確的診斷。在骨科疾病的診斷中,伽瑪照相機主要用於尋找惡性腫瘤的骨轉移灶,診斷骨髓炎、原發性骨癌等。伽瑪照相機也常用於呼吸系統疾病、腦血管疾病和腎臟疾病的診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