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213年

鎖定
公元213年,公曆平年,共365天,52周零1天;其中212年2月20日~213年2月7日為農曆壬辰年(龍年),213年2月8日~214年1月28日為農曆癸巳年(蛇年),全年無農曆閏月建安十八年。
中文名
(公元)二一三年
外文名
Two Thirteen
公    曆
213年
世    紀
三世紀
年    代
210年代
春    節
2月8日(除夕恰逢立春節氣)
天    數
平年,共365天
中    歷
黃帝紀年2911年
癸巳年時間
213年02月08日~214年01月28日
立    春
2月7日
生    肖
干    支
癸巳
農曆立春
無春年
上一年
212年
下一年
214年

213年所處朝代

東漢:25年8月5日至220年11月25日

213年紀年

213年
中國傳統紀年: 年號: 漢獻帝建安十八年
癸巳年(蛇年
曹操孫權在濡須口作戰。
5月——曹操被封為魏公。
5月——劉備入蜀。

213年歷史紀事

曹操與孫權在濡須口作戰
春季,正月,曹操大軍攻到濡須口,號稱步、騎兵四十萬人,攻破孫權設在長江西岸的營寨,俘獲孫權部下的都督公孫陽。孫權率領七萬人抵抗曹軍,兩軍相持一個多月。曹操看到孫權的戰船、武器精良,軍隊嚴整,嘆息説:“生兒子應當像孫權,至於劉表的兒子,不過是豬狗!”孫權寫信給曹操,説:“春水正要上漲,您應當趕快撤軍。”另附的一張紙上寫着:“您不死,我就不能安寧。”曹操對部將們説:“孫權不欺騙我。”於是撤軍返回北方。
獻帝下詔復九州
庚寅(初三),獻帝下詔,把全國的十四個州合併,恢復為九個州。
曹操為魏公
夏季,四月,曹操到達鄴城。
當初,曹操在譙縣時,恐怕沿長江一帶的郡縣受到孫權的侵略,打算把百姓遷徙現內地,問揚州別駕蔣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説:“從前,我與袁紹在官渡對峙時,曾遷徙過燕縣與白馬縣的百姓,百姓沒有走散,敵軍也不敢搶掠。現在,我想遷徙淮河南岸的百姓,怎麼樣?”蔣濟回答説:“當年我弱敵強,不遷徒就會失去那些百姓。自從攻破袁紹以來,您威震天下,百姓沒有二心,而且人情依戀故鄉,實在不願意遷徙,我擔心一定會使百姓不安。”曹操沒有聽從。不久,百姓互相轉告,驚恐不安,從廬江、九江、蘄春到廣陵,十餘萬户全部東渡長江。長江以西於是空無人煙,在合肥以南,只剩皖城還有百姓。後來,蔣濟奉命出使到鄴城,曹操接見他,大笑着説:“我本來只是想讓百姓避開敵軍,卻反而把他們全驅趕到敵人那裏去了!”任命蔣濟為丹陽郡太守。
五月,丙申(初十),獻帝封曹操為魏公,把冀州屬下的十個郡作為他的封地,曹操仍繼續擔任丞相,兼任冀州牧。同時,加“九錫”:御用大車和兵車各一輛,各配有四匹黑色雄馬駕車;龍袍、冠冕並配上紅色的禮鞋;諸侯享用的三面懸掛的樂器和三十六個人演出的方陣舞;住宅的大門可以漆成紅色;登堂的台階可以修在檐下;虎賁衞士三百人;象徵權威的兵器斧、鉞各一柄;硃紅色的弓一把,硃紅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十把,黑色的箭一千支;祭神用的美酒一罐,並配有玉圭和玉勺。
劉備進攻劉璋
益州從事、廣漢人鄭度聽到劉備起兵的消息,對劉璋説:“左將軍劉備孤軍深入,遠道來襲,他部下士兵不到一萬人,而且將士並未全心歸附他,軍隊又沒有輜重,只能靠搶掠田野的莊稼為食。因此,最好的辦法是把巴西與梓潼境內的百姓全部驅趕到內水、涪水以西,把巴西與梓潼倉庫中的糧食物資以及田野裏的莊稼全部燒掉,咱們高壘深溝,靜待變化。劉備率軍前來挑戰,咱們堅守不出。他們無處搶掠糧草,不過一百天,必然會自動撤退,等他們後退時咱們再出擊,一定可以捉到劉備。”劉備聽到消息後,十分憂慮,向法正詢問對策,法正説:“劉璋最終不會採用鄭度的計策,您不必擔心。”劉璋果然對部下説:“我聽説過抵抗敵人以保護百姓;從未聽説要遷徙百姓來躲避敵人的。”不用鄭度的計策。
劉璋派部將劉、冷苞張任、鄧賢、吳懿等抵抗劉備,都被擊敗,退守綿竹,吳懿向劉備大軍投降。劉璋又派護軍南陽人李嚴、江夏人費觀統帥駐在綿竹的各路軍馬,但李嚴、費觀也率領自己的部下向劉備投降。劉備軍隊的勢力更加強大,分派部下將領去佔領周圍各縣。劉、張任與劉璋的兒子劉循退守雒城,劉備進軍把雒城圍住。張任率軍出城,在雁橋與劉備軍大戰,張任軍戰敗,張任戰死。
馬超被楊阜等打敗
秋季,七月,魏國開始建立祭祀土神與穀神的社稷壇和曹氏祖先的宗廟。
曹操進獻三個女兒給獻帝作妃嬪,都被封為貴人。
當初,曹操追趕馬超到安定,聽到田銀、蘇伯起兵的消息,率軍返回。參涼州軍事楊阜對曹操説:“馬超有韓信、英布那樣勇猛,很得羌人和胡人的信服,如果大軍撤回,又不加以防備,隴山以西的各郡恐怕就不能再屬於朝廷了。”曹操撤軍後,馬超果然率領羌人,胡人進攻隴山以西的各郡縣,各郡縣都起來響應,只有作為涼州州府及漢陽郡府所在地的冀城堅守不降。
馬超兼併了隴山以西的所有部隊,張魯又派大將楊昂率軍援助馬超,共有有一萬餘人,進攻冀城,從正月直攻到八月,朝廷救兵也沒有到。涼州刺史韋康派別駕閻温出城,向夏侯淵求救。馬超軍在冀城外包圍了好幾層,閻温乘夜從水裏秘密游出城去。第二天,馬超部下士兵看到足跡,派人追蹤,把閻温捉住。馬超把閻温帶到城下,命令閻温告訴城中守軍説:“東方沒有救兵。”閻温向城中大喊:“大軍不過三天就會來到,你們努力堅守!”城中守軍都流下眼淚,高呼萬歲。馬超雖然惱怒,但由於冀城很久攻不下,仍慢慢地進一步引誘閻温,希望他回心轉意。閻温説:“奉事君主,只有一死,沒有二心。而你竟想讓長者説出那種違背道義的話嗎!”馬超於是殺死閻温。
過了些時候,外面的救兵仍沒有來,刺史韋康及太守打算投降,楊阜大哭着勸阻他們説:“我們率領自己的父兄子弟,以大義互相勉勵,誓死沒有二心,就是為了協助你們守住此城。現在,怎麼能放棄這唾於可得的功勳,陷入不義的罪名呢?”刺史、太守中不聽楊阜的勸阻,打開城門迎接馬超。馬超入城後,就殺死刺史、太守,自稱徵西將軍,兼任幷州牧、督涼州軍事。
曹操命令夏侯淵率軍援救冀城,還沒到,冀城已經投降。夏侯淵率冀城還有二百餘里時,馬超出軍迎戰,夏侯淵作戰失利。這時,號稱氐王的氐人首領千萬又起兵響應馬超,駐軍興國,夏侯淵率軍撤回。
正在這時,楊阜的妻子去世,楊阜向馬超請假去安葬妻子。楊阜的表兄、天水人姜敍擔任撫夷將軍,率軍駐在歷城。楊阜見到姜敍和姜敍的母親,抽泣不止,十分悲痛。姜敍説:“你為什麼這樣悲痛?”楊阜説:“守城而沒能守住,長官被殺而不能同死,我還有什麼臉活在世上!馬超背叛父親與皇上,殘酷殺死本州的長官,這豈是我楊阜一個人憂心自責的問題,一州的士大夫都因此蒙受到恥辱。你擁有重兵,受命全權管理這一地區,而沒有討伐逆賊之心,從前,趙盾正是因為這樣做而被史官記載為弒君的。馬超雖然強大,但不講道義,弱點很多,容易對付。”姜敍的母親慨然説:“好了!姜敍,韋刺史遇難,也有你的責任,難道只是楊阜一個人嗎!誰能不死,能死於忠義,就是死得其所。你只應快些行動,不要再管我;我自會為你擔當,不會以我的餘年牽累你。”姜敍就與同郡人趙昂、尹奉、武都人李俊等人,共同商議討伐馬超,又派人到冀城,結交安定人梁寬、南安人趙衢,讓他們做內應。馬超命令趙昂交出兒子趙月作為人質,趙昂對妻子士異説:“我們已經如此謀劃,事情一定能成功,應當把趙月怎麼辦?”士異厲聲回答:“能昭雪君父的大恥,就是掉腦袋也不足惜,何況一個兒子!”
九月,楊阜姜敍進兵,進入滷城,趙昂、尹奉佔據祁山,以討伐馬超。馬超聽到消息,大怒,趙衢乘勢編造理由,勸馬超自己率軍去進攻楊阜等人。馬超出城後,趙衢與梁寬等關閉冀城城門,把馬超的妻子兒女全部殺死。馬超進退失據,於是襲擊歷城,捉到姜敍的母親。姜敍的母親痛罵馬超,説:“你這個背叛父親的逆子,殺害長官的惡賊,天地豈能長久容你,你不早死,還敢見人!”馬超殺死她,又把趙昂的兒子趙月殺死。楊阜與馬超大戰,身受五處重傷。馬超被楊阜等打敗,就向南投奔張魯。張魯任命馬超為都講祭酒,打算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馬超。有人對張魯説:“像這樣的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麼能愛別人!”張魯才打消嫁女的念頭。曹操封賞討伐馬超的功臣,封十一個人為侯爵,楊阜被封為關內侯。
魏國設置尚書、侍中和六卿
冬季,十一月,魏國開始設置尚書、侍中和六卿等官職。任命荀攸為尚書令,涼茂為尚書僕射,毛、崔琰、常林、徐奕、何夔為尚書,王粲、杜襲、衞覬、和洽為侍中,鍾繇為大理,王為大司農,袁渙為郎中令,並代理御史大夫事務,陳羣為御史中丞。
袁渙得到賞賜,都散給親戚、朋友,家中沒有積蓄。當家用不足時,就向別人索取,從來不故作清白,詳察小事,然而當時人都佩服他的清廉。這時,有劉備已死的傳言,羣臣都為此道賀,只有袁渙不這樣做。
曹操打算恢復肉刑,下令説:“從前,大鴻臚陳紀認為死刑有仁慈的一面,御史中丞陳羣,能申説你父親的理論嗎?”陳羣回答説:“我父親陳紀認為,漢代廢除肉刑而增加笞刑,本來是出於仁慈的目的,但死於鞭杖之下的人更多,這就是所謂名義上減輕,而實質上加重,名義上輕,則使百姓容易犯法;實質上重,則傷害百姓。而且,殺人償命,是符合古代法制的;至於傷人,或者殘害身體,或者剪去頭髮,者不合理。如果恢復古代刑法,對犯強姦罪的施用宮刑,把偷盜者的腳砍去,就會永遠沒有淫蕩和挖洞越牆偷盜的罪犯了。古代的三千條刑法,雖然不能全部恢復,但像上在所舉的幾種罪,正是現在的社會問題,應當先施行。漢朝法律,對判處斬首的罪人,不能講求仁愛;除此之外,其餘判死刑的人,可以改判肉刑。這樣,施加刑罰與保存生命就足以相抵了。現在,以鞭笞致死的刑法替換不殺人的肉刑,是重視人的肢體,而輕視人的生命。”當時參與討論的人,只有鍾繇與陳羣意見相同。其餘人的都認為不能恢復肉刑。曹操因為四方征戰還沒有停止,顧慮眾人的意見,停止了恢復肉刑的打算。

213年節氣時刻表

農曆癸巳(213-214)年二十四節氣時刻表
節氣
交節時間
節氣
交節時間
節氣
交節時間
213年02月04日 02:32:58
213年02月19日 03:18:49
213年03月06日 07:24:41
213年03月21日 14:41:55
213年04月06日 01:18:02
213年04月21日 14:40:30
213年05月07日 06:25:14
213年05月22日 23:43:11
213年06月07日 17:44:36
213年06月23日 11:38:37
213年07月09日 04:23:55
213年07月24日 19:23:57
213年08月09日 07:43:43
213年08月24日 17:12:07
213年09月08日 23:14:46
213年09月24日 02:10:03
213年10月09日 01:49:09
213年10月23日 22:56:25
213年11月07日 17:45:00
213年11月22日 11:16:52
213年12月07日 03:58:14
213年12月21日 20:58:20
214年01月05日 14:45:33
214年01月20日 10:25:13

213年傳統節日

農曆癸巳(213-214)年傳統節日時間表
節日
節日時間
節日
節日時間
節日
節日時間
213年02月08日
213年02月22日
213年03月11日
213年04月08日
213年04月09日
213年06月11日
213年08月11日
213年08月19日
213年09月17日
213年10月11日
213年11月01日
213年11月15日
214年01月06日
214年01月21日
214年01月28日

213年資治通鑑記載

孝獻皇帝辛建安十八年(癸巳,公元二一三年)
春,正月,曹操進軍濡須口,號步騎四十萬,攻破孫權江西營,獲其都督公孫陽。權率眾七萬御之,相守月餘。操見其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如劉景升兒子,豚犬耳!”權為箋與操,説:“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別紙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操語諸將曰:“孫權不欺孤。”乃徹軍還。
庚寅,詔並十四州,復為九州
夏,四月,曹操至鄴。
初,曹操在譙,恐濱江郡縣為孫權所略,欲徙令近內,以問揚州別駕蔣濟,曰:“昔孤與袁本初對軍官渡,徙燕、白馬民,民不得走,賊亦不敢鈔。今欲徙淮南民,何如?”對曰:“是時兵弱賊強,不徙必失之。自破袁紹以來,明公威震天下,民無他志,人情懷土,實不樂徙,懼必不安。”操不從。既而民轉相驚,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户十餘萬皆東流江,江西遂虛,合淝以南,惟有皖城。濟後奉使詣鄴,操迎見,大笑曰:“本但欲使避賊,乃更驅盡之!”拜濟丹楊太守。
五月,丙申,以冀州十郡封曹操為魏公,以丞相領冀州牧如故。又加九錫:大輅、戎輅各一,玄牡二駟;兗冕之服,赤舄副焉;軒縣之樂,八佾之舞;朱户以居;納陛以登;虎賁之士三百人;鈇、鉞各一;彤弓一,彤矢百,A110弓十,A110矢千;秬鬯一卣,珪、瓚副焉。
雨水
益州從事廣漢鄭度聞劉備舉兵,謂劉璋曰:“左將軍懸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軍無輜重,野谷是資。其計莫若盡驅巴西、梓潼民內、涪水以西,其倉廩野谷,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必將自走,走而擊之,此必禽耳。”劉備聞而惡之,以問法正。正曰:“璋終不能用,無憂也。”璋果謂其羣下曰:“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不用度計。璋遣其將劉璝、冷苞、張任、鄧賢吳懿等拒備,皆敗,退保綿竹;懿詣軍降。璋復遣護軍南陽李嚴、江夏費觀督綿竹諸軍,嚴、觀亦率其眾降於備。備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劉璝張任與璋子循退守雒城,備進軍圍之。任勒兵出戰於雁橋,軍敗,任死。
秋,七月,魏始建社稷、宗廟。
魏公操納三女為貴人。
初,魏公操追馬超至安定,聞田銀、蘇伯反,引軍還。參涼州軍事楊阜言於操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軍還,不設備,隴上諸郡非國家之有也。”操還,超果率羌、胡擊隴上諸郡縣,郡縣皆應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盡兼隴右之眾,張魯復遣大將楊昂助之,凡萬餘人,攻冀城,自正月至八月,救兵不至。刺史韋康遣別駕閻温出,告急於夏侯淵,外圍數重,温夜從水中潛出。明日,超兵見其跡,遣追獲之。超載温詣城下,使告城中雲:“東方無救。”温向城大呼曰:“大軍不過三日至,勉之!”城中皆泣,稱萬歲。超雖怒,猶以攻城久不下,徐徐更誘温,冀其改意。温曰:“事君有死無二,而卿乃欲令長者出不義之言乎!”超遂殺之。已而外救不至,韋康太守欲降。楊阜號哭諫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義相勵,有死無二,以為使君守此城。今奈何棄垂成之功,陷不義之名乎!”刺史、太守不聽,開城門迎超。超入,遂殺刺史、太守,自稱徵西將軍、領幷州牧、督涼州軍事。
魏公操便夏侯淵救冀,未到而冀敗。淵去冀二百餘裏,超來逆戰,淵軍不利。氐王千萬反應超,屯興國,淵引軍還。會楊阜喪妻,就超求假以葬之。阜外兄天水姜敍為撫夷將軍,擁兵屯歷城。阜見敍及其母,歔欷悲甚。敍曰:“何為乃爾?”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視息於天下!馬超背父叛君,虐殺州將,豈獨阜之憂責,一州士大夫皆蒙其恥。君擁兵專制而無討賊心,此趙盾所以書弒君也。超強而無義,多釁,易圖耳。”敍母慨然曰:“咄!伯奕,韋伯君遇難,亦汝之負,豈獨義山哉!人誰不死,死於忠義,得其所也。但當速發,勿復顧我;我自為汝當之,不以餘年累汝也。”敍乃與同郡趙昂、尹奉、武都李俊等合謀討超,又使人至冀,結安定梁寬、南安趙衢使為內應。超取趙昂子月為質,昂謂妻異曰:“吾謀如是,事必萬全,當奈月何?”異厲聲應曰:“雪君父之大恥,喪元不足為重,況一子哉!”
九月,阜與敍進兵,入滷城,昂、奉據祁山,以討超。超聞之,大怒,趙衢譎説超,使自出擊之。超出,衢與梁寬閉冀城門,盡殺超妻子。超進退失據,乃襲歷城,得敍母。敍母罵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天地豈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視人乎!”超殺之,又殺趙昂之子月。楊阜與超戰,身被五創。超兵敗,遂南奔張魯。魯以超為都講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謂魯曰:“有人若此,不愛其親,焉能愛人!”魯乃止。操封討超之功,侯者十一人,賜楊阜爵關內侯。
冬,十一月,魏初置尚書、侍中、六卿;以荀攸為尚書令,涼茂為僕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為尚書,王粲杜襲衞覬和洽為侍中,鍾繇為大理,王修為大司農,袁渙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陳羣為御史中丞。袁渙得賞賜,皆散之,家無所儲,乏則取之於人,不為皦察之行,然時人皆服其清。時有傳劉備死者,羣臣皆賀,唯渙獨否。
魏公操欲復肉刑,令曰:“昔陳鴻臚以為死刑有可加於仁恩者,御史中丞能申其父之論乎?”陳羣對曰:“臣父紀以為漢除肉刑而增加於笞,本興仁惻而死者更眾,所謂名輕而實重者也。名輕則易犯,實重則傷民。且殺人償死,合於古制;至於傷人,或殘毀其體,而裁翦毛髮,非其理也。若用古刑,使淫者下蠶室,盜者刖其足,則永無淫放穿窬之奸矣。夫三千之屬,雖末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漢律所殺,殊死之罪,仁所不及也,其餘逮死者,可易以肉刑。如此,則所刑之與所生足以相貿矣。今以笞死之法易不殺之刑,是重人支體而輕人軀命也。”當時議者,唯鍾繇與羣議同,餘皆以為未可行。操以軍事未罷,顧眾議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