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藏寺

鎖定
龍藏寺,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新繁街道榮軍路86號,始建於天監二年(503年),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年)重建。 [2] 
龍藏寺寺院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主要建築分佈在南北中軸線及其兩側,迎門有琉璃照壁和三路單孔石橋,橋北依次是天王殿、大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戒壇、轉輪藏閣、慈氏閣康熙碑亭乾隆碑亭、大悲閣、彌陀殿、毗盧殿和龍泉井亭平面呈十字形。大悲閣位於寺的中部,慈氏閣內置五彩彌勒佛尊。 [1] 
2019年10月7日,龍藏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龍藏寺
外文名
long zang temple
地理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榮軍路86號
所處時代
明清
佔地面積
300餘畝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8-0427-3-230

龍藏寺歷史沿革

龍藏寺始建於天監二年(503年),本名龍宮院。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過境,寺被毀。
清同治八年(1869年),在寺址上改建芝山書塾。
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重建;嘉靖間又廢,後由僧能明覆建。 [2] 
龍藏寺 龍藏寺

龍藏寺建築格局

龍藏寺寺院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主要建築分佈在南北中軸線及其兩側,迎門有琉璃照壁和三路單孔石橋,橋北依次是天王殿、大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戒壇、轉輪藏閣、慈氏閣康熙碑亭乾隆碑亭、大悲閣、彌陀殿、毗盧殿和龍泉井亭。在隆興寺眾多的建築中,摩尼殿是一座形制頗為獨特的古建築。該殿始建於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平面呈十字形,中央部分為重檐歇山頂,而四面正中各出山花向前的抱廈,斗拱碩大,翼角弧度圓潤而微微上挑。
龍藏寺 龍藏寺
大悲閣位於寺的中部,又稱佛香閣,天寧觀音閣,高33米,五重檐三層樓閣,是寺內的主體建築,內供宋代銅鑄幹手觀音。面寬5間,進深5間,面積529平方米,高16.7米。殿內正中供銅鑄毗盧佛。蓮座的千葉蓮瓣上各有一尊小佛,共有佛像1000餘尊為明神宗與生母慈聖皇太后御製。慈氏閣和轉輪藏閣建於北宋,對稱分佈於中軸線兩側。慈氏閣內置五彩彌勒佛尊,高7米,系北宋時以獨木雕制。轉輪藏閣內置木製直徑7米重檐轉輪藏,結構巧妙。大悲閣月台東側有龍藏寺碑,刻立於隋開皇六年十二月五日(586年1月19日)。為我國著名的古碑刻之。開府長史兼行參軍張公禮撰文,未著書丹人姓名。但也有撰、書均為張公禮之説。其碑字佳,有隋碑第一之譽。但上面卻將“踐作”寫成“踐祚”,將“何人”寫成“河人”、“伽藍”寫成“伽籃”,”五台”寫成”吾台” [1] 

龍藏寺文物遺存

龍藏寺 龍藏寺
四川省革命殘廢軍人休養院(原龍藏寺)內還保存許多碑石:《大朗禪師塔銘》《大朗堰記》以及光緒十五年(1889年)的一通歌碑,這些碑石絕大部分是完好的,在“文化大革命”中未受到破壞,全靠當地同志特別是休養院的同志們的保護。 [3] 

龍藏寺歷史文化

龍藏寺三通碑石中反映出張獻忠起義軍的活動情況,茲節錄於下:
(一)清文宗咸豐五年(1855年)《大朗禪師塔銘》。現嵌於原龍藏寺山門外西碑亭內。碑高150釐米、寬188釐米。碑文説:“國朝順治五年戊子(1648年),(大朗)年三十三。時獻忠誅,搖、黃熾,旱疫大作,人不自存,師(大朗)登天峯山禮書雲禪師落髮...漢安劉伯景撰,中州程祖瀾書。”
(二)清文宗咸豐六年(1856年)《大朗堰記》。現嵌存地點與上碑同。碑高148釐米、寬89釐米。碑文寫道:“明季不綱,忠良解體,迄流寇紛作,賢人君子往往遁跡於荒,至國初而隱居方外,四海之遙蓋不勝屈指。大朗和尚者,不知何許人,諱今璽,初祝髮於天峯...晚口新繁龍藏寺及雙流三聖祠....減豐六年歲次丙辰五月十五日龍藏寺九世孫含澈跋。”這兩通碑文表明,明末農民大起義的革命風暴,打亂了當時的封建秩序,嚴懲了地主、官僚,“賢人君子往往遁跡於荒”,人數之多“不勝屈指”,大朗和尚就是其中的一個。大朗和尚,俗姓楊,名今璽,重慶人,被張獻忠起義軍趕到川西,以後又藏匿於深山叢林,乃至削髮為僧。接着,又受到搖天動、黃龍農民起義的打擊,大朗仍是四處奔逃,“隨師遷播”。碑文反映出當時農民軍打擊力之深廣。
龍藏寺
龍藏寺(3張)
(三)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的一通歌碑。現存原龍藏寺內,缺一角,碑高158釐米、寬76釐米、厚11釐米。為支上人雪堂、鄧茂才星梧二君作。壽州張瑞珍題。邑人鄧質書。賊屠全蜀,勢如燎毛。全蜀休矣,區區繁江一邑何能逃!公乃大呼提寶刀,歌無衣,賦同袍,石柱作外援,依楊展為近交,高定關前戰屢鏖,任賊兵有億萬,不能飛越而咆哮。堂堂功烈何其高!何其高!賊遠徙,公亦飄然長逝矣,閉口不談百戰勞,掛帆遙渡三江水。三江渺渺煙波綠,泛宅浮家無不足,惟餘一事索心曲,身在江東心在蜀,麥飯年年虛百六,青山誰與防樵牧。愛命佳兒,復我邦族。訪劫後之遺鄰,尋燼餘之荒躅.....費氏有功於繁邑,不啻慈父母。繁邑之圖報於費氏,當同賢子孫。尋常枯骨尚收恤,何況先賢隴墓。存贖舊土,勒貞珉,培華竹,斬荊棘,更將一十八冢詳記邑內,永使千秋萬世徵文考獻無淪湮。光緒十五年正月上元日星查泐石,陳雙興楸庭刻字。”這通碑文是為新繁費密家的祖墳而立的。《新繁縣誌》載,縣治南費家壩有“費氏先墓”18座,張獻忠起義軍攻克新繁縣以後,費氏祖墳也荒涼頹毀。後來,地主階級將其修復,並立碑誣衊農民軍,吹捧費密。 [3] 

龍藏寺文物價值

龍藏寺反映張獻忠起義軍的三通碑石中,不少碑石具有書法藝術的價值,有的碑石則保存了歷史上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可貴資料。 [3] 

龍藏寺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龍藏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龍藏寺旅遊信息

龍藏寺地址

龍藏寺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新繁街道榮軍路86號。

龍藏寺交通

乘坐成都公交712路可前往龍藏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