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洞庵

鎖定
龍洞庵位於孔望山東側半山腰處,小院清幽,是江蘇省連雲港現存最早的古剎之一。它最早建於東漢,當時叫東海廟。北齊武平年間建成龍王廟,唐代重建成龍興寺,明隆慶以後改成龍洞庵。1980年,國家撥專款重新修葺,使這千年古剎,恢復了明代建築風格。
中文名
龍洞庵
地理位置
江蘇省連雲港 [1] 
氣候條件
北温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8:00-12:00,14:00-18:00
著名景點
四大天王
自然風光
始建時間
明天啓年間
美    食
山螃蟹、羊毛蝦

龍洞庵簡介

爬上陡峭的石階,便可見到山門。門上有橫匾“龍洞庵”三字。門內供有四大天王。據佛經講,四大天王的任務是各執一方世界,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和北俱羅洲。因此,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
龍洞庵 龍洞庵
大殿建在兩米多高的台基上,面寬10米,進深7米。殿前有兩株千年古樹。東邊這株叫琉蘇,俗稱“糯米茶”。春天採其嫩葉,陰乾後以水泡飲,其味清香撲鼻,風味獨特。西邊這株是古柏樹。
大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和他的兩個弟子阿難和伽葉。大殿兩側供奉的是十八羅漢。十八羅漢來自十六羅漢,他們是釋迦牟尼的十六個弟子。

龍洞庵景觀特色

始建於明天啓年間。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重修。座西面東,原有南北兩院,南院“玉蘭山房”早已廢記,唯樹齡400年左右之大玉蘭尚存。北院正殿毀於“文化大革命”,山門及北廂房尚保存完好。山門面闊3間,進深8.2米,硬山造,額為“敕賜護國延福觀”。山門內之栓礎正中之金柱及樑架仍為明代遺物,兩廂內之結構已改建。山門牆上有7塊隸書碑,字徑10釐米,中有“光緒十九年九月九日”字樣。《蒼梧片影》雲是“前沈太史雲霈撰”。另有楷書碑多塊,是重修時砌入。北廂房原為鼓樓,清代皮鼓尚存。已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爬上陡峭的石階,便可見到山門。門上有橫匾“龍洞庵”三字。門內供有四大天王。據佛經講,四大天王的任務是各執一方世界,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和北俱羅洲。因此,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大殿建在兩米多高的台基上,面寬10米,進深7米。殿前有兩株千年古樹。東邊這株叫琉蘇,俗稱“糯米茶”。春天採其嫩葉,陰乾後以水泡飲,其味清香撲鼻,風味獨特。西邊這株是古柏樹

龍洞庵適合觀賞時間

龍洞庵
龍洞庵(5張)
避開黃金週。旅遊黃金假期,連雲港旅遊的遊客會猛增,交通很不方便,建議在淡季遊玩。此地一年四季都有美景,其中秋季觀賞最佳。

龍洞庵景區美食

1、連雲港涼粉,由豆類或山芋的澱粉,加適量水稀釋成糊,煮熟後冷凝成塊,俗稱“涼粉’。連雲港的涼粉種類多,有豌豆粉、綠豆粉、山芋粉等,爽口清香味濃,來連雲港不嚐嚐涼粉,確是一件憾事。
2、山螃蟹,其肉細嫩,蛋白質、脂肪、鈣、磷、鐵及維生素A、核黃素等含量較高,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食用,味道十分鮮美,令你回味地窮,百吃不膩...
3、清蒸鰻魚,將鰻魚斜刀切成約3釐米的片,擺成梅花形,鹽、味精、糖、胡椒粉、紹酒兑成汁澆在鰻魚身上,然後放入豬油,用保鮮膜包好入籠蒸8?10分鐘即好,取出放上葱薑絲,澆上熱油即成。其風味獨特,酸甜適宜,是養顏健身的滋補品,值得一試!
4、蝦婆餅俗稱“蝦婆婆”。蝦婆婆體大肉多,一般雌蝦婆為最好把蝦婆洗淨去尾,用擀麪棍從其頭部向尾部壓擠出肉汁,加上少量麪糊、雞蛋烙成餅,炒菜做湯,味道奇特,給遊客強烈推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