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氏家祠

鎖定
龍氏家祠,位於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永豐鎮簸箕灣村。始建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竣工。 [1] 
龍氏家祠佔地約17000平方米,主體包括祠堂和宅院兩大建築羣。並有門樓、糧倉、月牙池、花園、碉樓、網球場、城牆、護城河等附屬設施。龍氏家祠既傳承了清代官式建築藝術,又體現了民國建築的特點,還融合了歐式、江南風格,是研究近代宗法制度,祠堂建築和雲南民風民俗的重要實物 [1-3] 
1982年,龍氏家祠被昭通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7]  2003年,龍氏祠堂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7]  同年,龍氏家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中文名
龍氏家祠
地理位置
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永豐鎮簸箕灣村
所處時代
1930年
佔地面積
17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907-5-30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龍氏家祠歷史沿革

民國十九年(1930年),龍雲請全國能工巧匠開工建造龍氏家祠。 [1]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龍氏家祠建造工程竣工。 [1] 
1951年,昭通市人民政府將龍氏家祠改作它用,農校、農科所、榮軍院和財校四個單位先後在此辦公或住宿。 [6] 
2005年,昭通市人民政府決定對龍氏家祠進行搶救性保護 [6] 
2006年4月,昭通市人民政府撥專款正式啓動龍氏家祠修繕工程。 [6] 
2008年底,昭通市文體局將主體工程修繕完工的龍氏家祠移交昭陽區文聯管理。 [6] 

龍氏家祠建築格局

龍氏家祠結構

龍氏家祠,佔地約17000平方米,主體包括祠堂和宅院兩大建築羣,並有門樓、糧倉、月牙池、花園、碉樓、網球場、城牆、護城河等附屬設施。 [2] 
龍氏家祠是由三進院落構成四合六天井的祠堂,包括照壁、卷門、過廳、兩廂、正殿。過廳前雕有“五龍捧聖”石刻,正中懸掛陳榮昌書“龍氏家祠”;正殿單檐歇山式,覆琉璃瓦,屋脊飾二龍戲寶,殿前石砌月台,飾欄板望柱,置有蔣中正書“封鮓丸熊”等匾額和章太炎等人題寫的楹聯,殿內供龍雲祖先牌位。 [4] 

龍氏家祠特點

龍氏家祠在建築設計和營造上,傳承了清代官式建築藝術,同時體現了民國建築的特點,整體佈局規整,平面嚴格對稱,功能齊全,引入了歐式大門、壁爐等建築元素,融合了江南傳統建築風格,形成中西合璧兼具傳統建築和地方特色的建築風格,裝飾精美,金碧輝煌,各種木雕、石雕和彩繪生動傳神,技藝精湛,所有石質柱礎圖案或人物故事,或瑞獸芝草,造型各異。 [3] 
龍氏家祠

龍氏家祠主要建築

三進院為正殿,供奉着龍雲祖先的神等。正殿屋檐下有多幅匾聯,均為民國時代知識分子和國民政府蔣介石等軍政要人所提。 [1] 
後花園在照壁北面側門以外,建有月牙池、石橋、雕樓。 [1] 
四合院為生活區,供住宿、餐飲、存糧、儲物之用。 [1] 
廂房共十間,為展廳 [1] 

龍氏家祠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龍雲(彝族),昭通市昭陽區炎山鄉松樂村人,民國十七年(1928年)起任雲南省政府主席18年。擔任雲南省政府主席期間他從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諸方面實行了一系列整頓和改革,成效可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龍雲主持修建滇緬公路。同年9月龍雲與其表弟盧漢率部到台兒莊與日寇展開肉搏戰,並取得勝利。抗日戰爭結束後,龍雲站到了反蔣反內戰的行列,他與盧漢竭力策動雲南起義,促成了雲南的和平解放。 [1] 

龍氏家祠研究價值

龍氏家祠既傳承了清代官式建築藝術,又體現了民國建築的特點,還融合了歐式、江南風格。它是典型的中國近代家祠建築的優秀代表,是研究近代宗法制度,祠堂建築和雲南民風民俗的重要實物例 [1]  [3] 

龍氏家祠保護措施

1982年,龍氏家祠被昭通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7] 
2003年,龍氏祠堂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7] 
2013年3月5日,龍氏家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龍氏家祠旅遊信息

龍氏家祠地理位置

龍氏家祠位於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永豐鎮簸箕灣村。 [1] 

龍氏家祠交通指引

昭陽區人民政府距離龍氏家祠約8.4千米,駕車約15分鐘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