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龍江督軍署舊址

鎖定
黑龍江督軍署舊址,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建華區卜奎北大街6號,始建於清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
黑龍江督軍署舊址原為清代齊齊哈爾副都統的私宅,又稱大人府。清朝末年,署理黑龍江巡撫程德全在此基礎上開始營建,周樹模任巡撫後續建而成。黑龍江督軍署原為三進式建築,現存僅一幢主體樓房和三棟平房組成的四合院。 [1] 
2013年3月5日,黑龍江督軍署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黑龍江督軍署舊址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建華區卜奎北大街6號
所處時代
1912年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批准文號
國發(2013)13號
編    號
7-1689-5-082
類    別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黑龍江督軍署舊址歷史沿革

黑龍江督軍署原為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建的齊齊哈爾副都統的私宅,又稱為大人府。清朝末年,程德全署理黑龍江巡撫時,在大人府的宅址上開始營建,完成於周樹模任黑龍江巡撫之期。先稱都督府,後改為督軍署。
黑龍江督軍署建成之時,也正是政權更迭頻繁之際,軍閥擁兵割據,戰亂連年,先後有宋小濂、朱慶瀾、畢桂芳、鮑貴卿、孫烈臣、吳俊生、萬福麟、馬占山等在此辦公。此處的名稱也是不斷更改,清末及民國時期為黑龍江督軍署、黑龍江副司令官公署,偽滿時期為黑龍江警備司令部、第三軍管區司令部。解放後曾是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駐所。
1954年,原黑龍江省、松江省兩省合併,黑龍江省政府移駐哈爾濱,督軍署舊址不再是黑龍江首府。黑龍江省政府遷走後,督軍署原址移交黑龍江省第四地質勘察院使用,20世紀70年代初改為黑龍江省第四地質勘察院職工住宅。 [4] 
黑龍江督軍署   黑龍江督軍署  

黑龍江督軍署舊址建築佈局

黑龍江督軍署是一座典型的清式四合院,其主體為青磚結構,鐵皮屋面。主樓兩層,其周圍三棟一層。整個建築羣座北朝南分為三個院落。正房、廂房高大宏敞。南牆下為磚砌,上建木柵,正中設大門三楹,中間寬大,兩邊較小,四個青磚砌成的門柱上部用橋形鐵柵連接。中間門額有“黑龍江督軍署”六個大字。在大門東西兩側設有二個大門,每門由青磚砌成牌坊狀的橋拱形門。東門門額鐫刻“緯武”二字,西門鐫刻“經文”二字。 [4] 

黑龍江督軍署舊址主要建築

黑龍江督軍署現存一幢二層磚木結構的樓房和一組“凹”字形的三棟平房,房屋前後二進,恢宏高大,全部為青磚素瓦,是絕無僅有的彌足珍貴的晚清建築。督軍署主體建築為二層樓房,佔地412平方米,督軍署南側正房佔地約192平方米,東西兩廂房對稱,建築面積300平方米。 [4] 
鳥瞰——黑龍江督軍署 鳥瞰——黑龍江督軍署

黑龍江督軍署舊址價值意義

黑龍江督軍署舊址在抗戰時期作為馬占山將軍指揮江橋抗戰的總指揮部,在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史和中國人民抵禦日本侵略者的戰鬥史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3] 

黑龍江督軍署舊址保護措施

1999年1月10日,黑龍江督軍署舊址被黑龍江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5日,黑龍江督軍署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黑龍江督軍署舊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黑龍江督軍署舊址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建華區卜奎北大街6號。
  • 交通指南
綏芬河—滿洲里高速公路卜奎收費站出口,開始駕車前往黑龍江督軍署舊址,路程大約有4.4千米,需用時10分鐘。
從綏芬河—滿洲里高速公路齊齊哈爾收費站出口,開始駕車前往黑龍江督軍署舊址,路程大約有11千米,需用時21分鐘。
雙遼—嫩江高速公路水師營收費站出口,開始駕車前往黑龍江督軍署舊址,路程大約有19千米,需用時31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