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鐘

(期刊)

鎖定
《黃鐘》創刊於1932年,創刊地在杭州,停刊於1937年8月11卷2期。杭州黃鐘文學社編輯併發行。週刊,文學刊物。
中文名
黃鐘
語    種
中文
創刊時間
1932年10月
出版週期
週刊

黃鐘人員編制

撰稿人有常惺、陳大慈、寒潮、劉延陵、白樺、李樸園等。

黃鐘辦刊宗旨

作品多為創作,也刊載有價值的譯作,本刊以公開態度,共同研究的精神為宗旨。

黃鐘刊登內容

《黃鐘》是一份通過發表文學作品,來抒發作者愛國情懷的刊物。該刊發表論文、詩歌、小説、散文、戲劇、傳記、劇本、小品、書報介紹及文學評論。
刊登內容多為作者的愛國主義文章。文中作者希望通過文學作品來激勵全國民眾來奮戰,喚醒羣眾的民族精神。
刊登文章有李樸園《黃鐘》、海波《留東日記的一頁》、石尼尼《抗日殘記》、憶初《民族主義的文藝方法論》、陳大慈《讀書偶記》、劉延陵《九一八週年祭》、吳隼《值得歆羨的命運》、程一戎《黑暗中那一羣》、白樺《遠東的輪廓》等。《黃鐘》報刊中刊登了很多對當時中國文壇的期盼——缺乏“吶喊”,多了些柔弱。例如常惺《吶喊着的中國文壇》。但是刊物中並不都是一些嚴肅性質的文章,還有一些也展示新時代思想的,例如王平陵《新時代的fashion model》,是通過作者自己家鄉的變化如婚姻觀念的改變,出現了“自由戀愛”,以此來十分鮮明地説明時代在向前進。

黃鐘文化傳統

附:《獻納之辭》
文學是時代的產物,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一個時代的輪廓及其內容,歷史固可一樣樣忠實地告訴我們,而這個時代所產生的文學,無疑地,也同樣能夠具備歷史所賦有的功能,這是一般文學者所公認的一件事實;然而文學的功能果真僅在於和歷史一樣地報告給我們以一個時代的輪廓和他的內容嗎?而偶們敢這樣勇敢的回答:不!絕不!
文學的功能,一方面固可代表一個時代,而另一方面,更可創造一個時代!……
所以文學家的使命是異常神聖,文學家的地位是異常崇高,文學家的力量是異常偉大!文學家應該認清時代,抓住時代……
……
從今以後,我們應當立即把舊有荒蕪荊棘的文學園地譭棄,把廣大膏腴的新壤重新開闢!我們拿悲壯慷慨的情調來喚起沉睡的民族之魂,我們以尖鋭鋒利的毛錐,給癱瘓麻木的民族病軀打上起死的一針!我們歌頌我們民族過去的光榮,而我們詛咒我們民族現在的消沉,我們指示我們民族未來的前程!我們有筆如刀,我們有紙如盾,我們不信我們長期血淚的奮戰,便沒有凱旋的一日! [1] 
參考資料
  • 1.    黃鐘  .全國報刊索引[引用日期202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