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河行

(元代貢泰甫所作詩作)

鎖定
《黃河行》是元代詩人貢泰甫創作的詩作。
作品名稱
《黃河行》
作    者
貢泰甫
創作年代
出    處
乾隆寧夏府志
作品體裁
雜言古詩

黃河行作品原文

黃河行作者簡介

貢泰父(1298~1362),元文學家。名貢師泰,字泰甫(父),宣城(今屬安徽)人。官至禮部、户部尚書。元末以詩文擅名。 [2] 

黃河行作品註釋

⑴紀:基也,基址。
⑵元氣:指天地未分前混一之氣。
⑶地維:古時以為大地四方,四角有大緪(粗繩)維繫,故稱地維。天柱:古人相傳,天有八柱承之,故稱天柱(《山海經·神異經》)。
⑷九功:九職之功。《周禮·天官·太宰》:“以九職任萬民。”包括三農、園圃、虞衡、藪牧、百工、商賈、嬪婦、臣妾、閒氏。四載:古時的四種交通工具。《書·益稷》:“予乘四載。”謂禹治水時,水行乘舟,陸行乘車、泥行承輴,山行乘樏。
⑸“黃熊”句:指鯀、禹治水事。相傳鯀被天帝所誅後,化為黃熊,入於羽淵。其子禹治洪水時,有神龍以尾畫地導水所注。
⑹谼:大谷。海門:通向海的大門。
⑺鄂:邊際。嶄嶄:突出貌。
⑻爭靡:形容兩岸碎石土塊被河水沖刷,爭相坍塌。靡,倒下。
⑼豗:撞擊。
⑽豐隆:古代神話中的雲神。一説雷神。
⑾渤澥:古代稱東海的一部分,即渤海。淮瀆:淮河。
⑿天吳:古代傳水中的水神。九首:《道光中衞縣誌》(標點註釋本)作:“八首”。
⒀魌魋:大禹化作熊,鑿山開路,驅逐鬼神。魌,即魌頭,古時打鬼驅疫時用的面具。魋,獸名,似小熊,喻大禹。
⒁鮫人:傳説中的人魚。
⒂徐邳:黃河下游經徐州、邳州。
⒃汩汩:水流聲;急流貌。
⒄酹:祭奠。河伯:古代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名馮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