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傘崖墓羣

鎖定
黃傘崖墓羣,位於四川省宜賓市敍州區高場鎮岷江北岸 [5-6]  。2006年國務院將其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8座崖墓分佈於黃泥巴坡、印子坡至喳口崖東西長1.2千米、距江面高16~40米的坡壁上,其中印子坡1號墓最典型。據介紹,黃傘崖墓羣為僰人在宜賓聚居時鑿造的墓葬,對研究古代崖墓葬和漢代社會文化生活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1-2]   
黃傘漢巖墓羣位於宜賓縣岷江江岸,西起黃泥巴地坡,東至黃傘石,在其間長約1500米的石壁上,共鑿建有173座漢代巖墓。其內部大部分都有時刻圖像,其中又以仿木結構建築為主,因其崖壁上有巨石如同傘狀,故取名為黃傘漢巖墓羣。 [4] 
2006年,國務院將黃傘崖墓羣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黃傘崖墓羣
地    點
宜賓縣高場鎮
墓    羣
188座墓葬
發掘時間
1981年

黃傘崖墓羣建築佈局

墓羣共188座墓葬,分佈於黃泥巴坡、印子坡至喳口崖東西長1.2千米,距江面高16~40米的坡壁上。1981年對崖墓中的15座進行了發掘,崖墓大都由墓道、墓門、墓室及壁龕等組成,極大型的墓還有享堂,呈前堂後室佈局,門前鑿立雙闕。墓室分為單室、雙室或多室。墓不論大小、單室或多室,其門額或室壁之上一般都有浮雕柱頭、斗栱、屋檐之類的仿木建築圖像。葬具多為石棺,少數為瓦棺,亦有石、瓦棺並用者,又有一室一棺和一室多棺之分。
沿石梯而上,最先進入的便是崖墓大堂,大堂上下皆為峭壁,上方有精心鑿刻的仿木屋檐,四周石壁上有特殊的圖紋,像是野獸又像某種特定的圖案。
穿過大廳往裏便是三間墓室,每間墓室有着單獨的墓門,門上刻有仿木斗拱,三個墓室大小大約相等,每室面積約12平方米,均鑿有壁龕和石灶,有雙人墓和單人墓之分。據薛良根介紹,墓門上的石刻是典型的漢代建築風格。 [3] 

黃傘崖墓羣保護措施

2006年,國務院將黃傘崖墓羣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黃傘崖墓羣保存現狀

今由於風化破壞和保護管理措施的欠缺,黃傘崖墓羣作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的價值,沒有完全體現。 [3] 

黃傘崖墓羣文物價值

黃傘崖墓羣為僰人宜賓縣境聚居時鑿造的墓葬,對研究古代崖墓葬和漢代社會文化生活及僚民族的生活習俗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造規模宏大,結構複雜,石刻圖像內容豐富,是研究漢代建築的寶貴資料。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