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麻城雷氏祠

鎖定
麻城雷氏祠,位於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鹽田河鎮百畝堰村,佔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是清朝至民國時期的建築。 [2]  [4] 
麻城雷氏祠始建於清嘉慶六年(1801年),分前、中、後三殿和鼓樂樓。兩側分別設有邊室、花廳後堂、耳房等,分佈對稱。明間為石柱台梁結構,次間為穿鬥結構。祠立石柱20根,設天井8眼,壘石門17座。雷氏祠正面用炭墨粉砌就,再描成磚狀,每塊磚上均繪有圖案,圖案廣羅古典故事,蒐集地方風物,有人物,有風景,有故事。祠內設有大戲樓、議事廳、香火堂和9間偏殿。祠內雕樑畫棟;祠外飛檐翹角,獅獸奔騰。正門左右置立式石獅一對。內部裝飾以前殿戲樓、盤龍柱石雕和豐富的人物故事石雕及木雕裝飾為突出特色。其雕刻作品以雕工精細繁縟、內容豐富多彩著稱。麻城雷氏祠為中國傳統磚木結構建築羣,被譽為“江北第一祠”,是鄂東大別山腹地保存完好,具有較高文物價值的一座古建築。 [2-4] 
2019年10月7日,麻城雷氏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麻城雷氏祠
地理位置
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鹽田河鎮百畝堰村
所處時代
清至民國時期
佔地面積
約 13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384-3-18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麻城雷氏祠歷史沿革

麻城雷氏祠始建於清嘉慶六年(1801年)。 [2] 
麻城雷氏祠重建於民國三年(1914年)。 [2] 
麻城雷氏祠 麻城雷氏祠
2019年,麻城雷氏祠重新維修。 [2] 

麻城雷氏祠建築格局

麻城雷氏祠
麻城雷氏祠(4張)
麻城雷氏祠佔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分前、中、後三殿和鼓樂樓。兩側分別設有邊室、花廳後堂、耳房等,分佈對稱。明間為石柱台梁結構,次間為穿鬥結構。祠立石柱20根,設天井8眼,壘石門17座。 [2]  [4] 

麻城雷氏祠建築特點

麻城雷氏祠 麻城雷氏祠
雷氏祠正面用炭墨粉砌就,再描成磚狀,每塊磚上均繪有圖案,圖案廣羅古典故事,蒐集地方風物,有人物,有風景,有故事。
戲樓、天井 戲樓、天井
雷氏祠內設有大戲樓、議事廳、香火堂和9間偏殿。祠內雕樑畫棟;祠外飛檐翹角,獅獸奔騰。正門左右置立式石獅一對。內部裝飾以前殿戲樓、盤龍柱石雕和豐富的人物故事石雕及木雕裝飾為突出特色。其雕刻作品雕工精細繁縟,內容豐富。 [2]  [4] 

麻城雷氏祠文物遺存

木雕
雷氏祠木雕數量多,內容豐富。鼓樂樓和中殿屏風的木雕,大多取材於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七俠五義》《三國演義》《封神榜》裏面的故事和當地民間傳説,也有圖案精美的鏤空穿花。木雕作品選材考究,一般選用質地細密柔韌不易變形的樹種為材料,如樟木、柏木、銀杏等。木雕層次清晰、構圖精巧,形成了雷氏宗祠木雕的鮮明特色。 [2]  [4] 
石雕
麻城雷氏祠
麻城雷氏祠(2張)
雷氏祠的石雕主要採用當地的花崗石材。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門、欄杆、牆、柱礎和台階等地方。正門的一對石獅,口含繡球,石球在口裏可以隨意撥動,叮噹作響,就是滾不出來。鼓樂樓上的兩根台柱,蛟龍纏繞。前殿的石屏風上,有三字經裏面倡導的諸多故事和人物,像五子登科、孔融讓梨、孫敬懸樑、蘇秦刺股等等,集中表現了父慈子孝、夫和妻順、兄友弟恭、朋信友義、君敬臣忠的重義之道。 [2]  [4] 
陶塑
雷氏祠的陶塑五彩繽紛。主要集中在宗祠的正脊和牆檐下、門帽、犀頭和檐牆上,也有的作為花窗的裝飾。脊飾題材主要以龍鳳、花鳥、瑞獸為造型。門楣題材多以八仙賀壽、加官進爵為創意花窗的裝飾選材,像年年有餘、三陽開泰等吉祥圖案。 [2]  [4] 

麻城雷氏祠文物價值

麻城雷氏祠 麻城雷氏祠
麻城雷氏祠為中國傳統磚木結構建築羣,被譽為“江北第一祠”,是鄂東大別山腹地保存完好,具有較高文物價值的一座古建築。 [3-4] 

麻城雷氏祠保護措施

1985年,麻城雷氏祠被麻城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08年,麻城雷氏祠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9年10月7日,麻城雷氏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麻城雷氏祠旅遊信息

麻城雷氏祠地理位置

麻城雷氏祠位於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鹽田河鎮百畝堰村。

麻城雷氏祠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麻城雷氏祠,路程約46.3千米,用時約1小時13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