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鷹嘴豆

(豆科鷹嘴豆屬植物)

鎖定
鷹嘴豆(學名:Cicer arietinum Linn.)是豆科鷹嘴豆屬植物。一年生草或多年生攀緣草本。高1-2米,莖直立,多分枝,被白色腺毛。托葉呈葉狀,或具3-5個不整齊的鋸齒或下緣有疏鋸齒。花於葉腋單生或雙生,花梗長0.5-2.5釐米。莢果卵圓形,膨脹,有種子1-4顆。種子被白色短柔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1] 
分佈於地中海、亞洲、非洲、美洲等地。中國甘肅、青海、新疆、陝西、山西、河北、山東、台灣、內蒙古等地引種栽培。生長於海拔約2000-2700米。 [1] 
鷹嘴豆營養成分全,含量高。子粒含蛋白質23.0%,碳水化合物63.5%,脂肪5.3%。此外,還含有豐富的食用纖維、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鷹嘴豆可同小麥一起磨成混合粉做主食用,可改善食品的營養價值,又不破壞其風味和物理結構。鷹嘴豆粉加奶粉製成豆乳粉,子粒可以做豆沙、煮豆、炒豆、油炸豆或罐頭食品。鷹嘴豆的青嫩豆粒、嫩葉均可作蔬菜。 [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鷹嘴豆
拉丁學名
Cicer arietinum L.
別    名
回鶻豆
雞豆
諾胡提
羊角狀鷹嘴豆
鷹咀豆 展開
別名
回鶻豆
雞豆
諾胡提
羊角狀鷹嘴豆
鷹咀豆
腦核豆
桃豆 收起
植物界 [5]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豆目
豆科
鷹嘴豆屬
鷹嘴豆
命名者及年代
Linn.,1753

鷹嘴豆形態特徵

鷹嘴豆
鷹嘴豆(7張)
一年生草或多年生攀緣草本。高1-2米,莖直立,多分枝,被白色腺毛。托葉呈葉狀,或具3-5個不整齊的鋸齒或下緣有疏鋸齒;葉具小葉7-17片,對生或互生,狹橢圓形,長7-17毫米,寬3-10毫米,邊緣具密鋸齒,兩面被白色腺毛。
花於葉腋單生或雙生,花梗長0.5-2.5釐米,花冠白色或淡藍色、紫紅色、長8-10毫米,有腺毛;萼淺鍾狀,5裂,裂片披針形,長約6-9毫米,被白色腺毛。莢果卵圓形,膨脹,下垂,長約2釐米,寬約1釐米,幼時綠色,成熟後淡黃色,被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有種子1-4顆。種子被白色短柔毛,黑色或褐色,具皺紋,一端具細尖。花期6-7月,果期8-9月。 [1] 

鷹嘴豆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約2000-2700米。 [1]  對土壤要求不嚴,從沙土、沙壤土到重壤土均可生長。但以在排水好、質地疏鬆的輕壤土上生長髮育得最好。其適宜的pH值為5.5.-8.6,最適宜温度為白天23-29℃,夜間15-21℃。鷹嘴豆出苗至開花所需有效積温為750-800℃,出苗至成熟所需有效積温為1900-2800℃。鷹嘴豆抗旱、耐旱能力較強,在年降雨量280-1500毫米的地區均可生長。但在雨水過多和排水不良的條件下,植株生長不良。 [4] 

鷹嘴豆分佈範圍

鷹嘴豆起源於西亞、地中海沿岸和埃塞俄比亞,分佈於地中海、亞洲、非洲、美洲等地。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緬甸、墨西哥、埃塞俄比亞、西班牙、伊朗、摩洛哥和孟加拉均有引種栽培。中國甘肅、青海、新疆、陝西、山西、河北、山東、台灣、內蒙古等地引種栽培。 [1-2]  [4] 
鷹嘴豆 鷹嘴豆

鷹嘴豆繁殖方法

根據市場需求,選擇豐產、品質優良和商品性好的品種,並精選種子。播種期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及地温和墒情確定,一般春播4-5月,夏播6月。秋播10-11月。播種方式可採用45釐米等行距和35-50釐米寬窄行。卡布裏類型播種量為5-8千克/畝,迪西類型播量3-4千克/畝,播種深5.6釐米。 [4] 

鷹嘴豆栽培技術

鷹嘴豆整地施肥

選擇中上等肥力水平的旱地或灌溉方便、無鹽鹼為害的地塊,與小麥、玉米、高粱、棉花和甜菜等作物建立3年以上的輪作體系。土質以沙壤土為佳,鹽鹼地和重茬地都不宜種植鷹嘴豆。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進行伏耕或秋耕,耕深以25-30釐米為宜。春季及時進行耙、耱保墒和整地。播前整地必須達到“齊、平、松、碎、淨、墒”的六字標準,使土壤處於待播狀態。 [4] 
基肥宜採用有機肥,於秋播時直接撒入田間,每畝用量1000千克。種肥宜於播種時開溝施入,深8-10釐米,肥料離種子5-8釐米以免燒芽。用量為三料過磷酸鈣10千克/畝。根部追肥於初花期進行,距植株10~15釐米,深度10-15釐米,用量為尿素10-12千克/畝,追肥、開溝和培土作業一次完成。葉面追肥於盛花期進行,葉面噴施,每畝用噴施寶5克,磷酸二氫鉀100克或尿素200克。 [4] 

鷹嘴豆田間管理

間苗:儘管鷹嘴豆對不同的株行距有較強的適應性,但對於直立株型的品種,合適的羣體密度是每平方米50株左右,對於披散株型的品種,合適的羣體密度約為33株。 [4] 
中耕除草:鷹嘴豆苗期生長量小,易受到雜草的嚴酷競爭。然而,如果在生長的最初階段,即播後的66天內,保持田間無雜草,鷹嘴豆迅速生長的冠層會有效地控制住後期雜草的生長。據試驗。播後第30天和60天鏵鋤中耕,對控制雜草最為有效,而且可疏鬆土表,增加土壤通透性,並切斷土壤毛細管,有保墒的作用。另外,出苗期前每公頃(15畝)噴除草醚1000-1500克,撲草淨255.495克,草不綠1000-1500克或豆科威1000克等,都有明顯的除草和增產效果。 [4] 
灌溉:在鷹嘴豆的大部分冬播地區,由於播前和生長初期降雨較多,土壤濕度適宜,不需要灌溉。在春播地區和乾旱的冬播區。由於播前和生長前期降雨較少,不能滿足鷹嘴豆對水分的要求,需要適當的灌溉。在鷹嘴豆需水臨界期,即4-6片真葉期和莢果形成期,灌溉對保證高產是必要的。超過兩次的灌溉,從經濟上講一般不合算。 [4] 
施肥:鷹嘴豆施有機肥和餅肥效果好。單施氮肥或鉀肥增產效果不明顯。對於磷肥,依土壤和肥力不同,每畝施用五氧化二磷的最佳量通常為1.5-3千克。當土壤中磷含量偏低時,如果有灌溉條件,每畝施用2-3千克五氧化二磷的增產效果最好;在土壤乾旱且無灌溉條件時,每畝1.5千克五氧化二磷的用量最為經濟合理。在微量元素肥料中,施用鉬肥對鷹嘴豆的增產最有效。其次是鋅肥。 [4] 

鷹嘴豆收穫儲藏

鷹嘴豆開花結莢期很長,結莢部位分散,植株上下部成熟期往往不一致。因此,宜於70%的莢呈黃白色,而籽粒與莢之間已經分離之時及時進行收穫。收穫過早,未成熟籽粒多;收穫過晚則落莢嚴重。收穫可手工連根拔起或鐮刀收割。收割後拉運至曬場曬乾,壓場脱粒,人工揚場清選,有條件的地方可用揚場機和清糧機進行清選。清選後的鷹嘴豆籽粒,應及時攤開晾曬,直至含水量達12%以下,再用磷化鋁燻蒸後入庫貯藏。豆象是鷹嘴豆儲藏時最易發生的蟲害,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磷化鋁等藥物燻蒸。儲藏期間必須注意通風、降温和除濕。 [4] 

鷹嘴豆病蟲防治

鷹嘴豆病害

對鷹嘴豆為害最嚴重的有褐斑病枯萎病、乾性根腐病矮化病等。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如卡布裏類型可選ILC482(敍利亞),迪西類型可選1B、C12/34和C235(印度和巴基斯坦)。②採用輪作倒茬、間混套作和適期早播等栽培措施。③種子處理,可選用多菌靈和福美雙按1:3混合拌種,也可用50℃熱水浸種15分鐘殺菌。④化學防治,可選用波爾多液、代森鋅、克菌丹和百菌清等進行葉面噴施,每7-10天1次,連續2-3次。 [4] 

鷹嘴豆蟲害

與其他豆類作物相比,田間生長期間為害鷹嘴豆的害蟲較少。其中為害最嚴重的是豆莢螟甜菜夜蛾棉鈴蟲。防治方法:①豆莢螟,可採用異狄氏劑噴霧防治;②甜菜夜蛾,可採用擬除蟲菊酯噴霧防治;③棉鈴蟲,可採用硫丹和擬除蟲菊酯噴霧防治。不同鷹嘴豆品種對豆莢螟、甜菜夜蛾和棉鈴蟲的抗蟲性也不同。迪西類型品種的抗蟲性顯著優於卡布裏類型品種。因而,如果種植地區的蟲害非常猖獗,就可考慮更換卡布裏類型品種為迪西類型品種,以提高品種的抗蟲能力。 [4] 

鷹嘴豆主要價值

食用:鷹嘴豆的澱粉具有板栗風味,可同小麥一起磨成混合粉作主食用。鷹嘴豆粉加上奶粉製成豆乳粉,容易消化和吸收,是嬰幼兒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用鷹嘴豆粉可做成各種風味點心,也可做成獨具特色的色拉醬。鷹嘴豆籽粒可以做豆沙、煮豆、炒豆或油炸豆,也可製成罐頭食品。青嫩豆粒、嫩葉也可作蔬菜。 [4] 
飼料:小粒型鷹嘴豆籽粒還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磨碎後是飼餵騾馬的精料。莖、葉是喂牛的好飼草。 [4] 
經濟:鷹嘴豆的澱粉是棉、毛、絲紡織原料上漿和拋光的上等材料和工業中的膠黏劑。葉子可提取靛藍染料。 [4] 
藥用:鷹嘴豆有較好的藥用價值,其主要功用為補中益氣、温腎壯陽,主消渴,解面毒和潤肺止咳。籽粒可用於防治膽病和糖尿病以及治療失眠和預防皮膚病,還可作為利尿劑和催乳劑。莖、葉和莢上的腺體分泌物對支氣管炎、黏膜炎、霍亂、便秘、痢疾、消化不良、腸胃脹氣、毒蛇咬傷和中暑等疾病有較好療效,還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 [4] 

鷹嘴豆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鷹嘴豆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364 千卡
蛋白質 19.3 g
脂肪 6 g
飽和脂肪酸 0.6 g
多不飽和脂肪酸 1.4 g
單不飽和脂肪酸 2.7 g
碳水化合物 60.7 g
10.7 g
膳食纖維 17.4 g
葉酸 557 μg
24 mg
115 mg
366 mg
875 mg
105 mg
6.2 mg
3.43 mg
維生素A 3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48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21 mg
煙酸(煙酰胺) 1.54 mg
維生素B6 0.54 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4 mg
維生素E 0.82 mg
維生素K 9 μg
展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