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鳴犢

鎖定
鳴犢,人名,《史記·孔子世家》作竇鳴犢,春秋時期晉國大夫。 [1] 
中文名
鳴犢
注    音
míng dú
釋    義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
出    自
《史記·孔子世家》

目錄

鳴犢釋義

鳴犢即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竇鳴犢,《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欲赴晉,聞其已被趙簡子所殺,走到黃河邊又返回了。後亦泛指賢臣。

鳴犢出處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既不得用於衞,將西見趙簡子。至於河而聞竇鳴犢、舜華之死也,臨河而嘆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裴駰《集解》引徐廣曰:“或作‘鳴鐸竇犨’,又作‘竇犨鳴犢、舜華 也’。”
《漢書·劉輔傳》:“谷永等上書曰:‘趙簡子殺其大夫鳴犢,孔子臨河而還。’”張晏注曰:“簡子欲分晉國,故先殺鳴犢,又聘孔子。孔子聞其死,至河而還也。”顏師古曰:“《戰國策》説二人姓名雲:鳴犢、鐸犨。而《史記》及《古今人表》並以為鳴犢、竇隼。蓋‘鐸’、‘犢’及‘竇’,其聲相近,故有不同耳。今永等指鳴犢一人,不論竇犨也。”
説苑·權謀篇》:“晉有澤鳴犢隼”。
(漢)梁竦 《悼騷賦》:“趙殞鳴犢兮,秦人入疆。”
(清)嚴復戊戌八月感事》詩:“臨河鳴犢嘆,莫遣寸心灰。”
參考資料
  • 1.    鳴犢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8-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