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鯨豚

(鯨目下動物的統稱)

鎖定
鯨豚亦指鯨豚類,是特殊的終生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 [1]  。這些動物的形狀、大小不一,有僅超過1米的小海豚,也有一般體長就有25米、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有些鯨豚類體型修長,有些顯得短胖;有些具有巨大的背鰭,有些根本沒有;有些體色明亮而顯眼,有些灰暗得難以看清。它們生活在各大海洋以及許多重要河流內,從熱帶的温暖水域到極地的寒冷水域均可見到 [2] 
中文學名
鯨豚
拉丁學名
Cet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鯨目
亞    目
齒鯨亞目
海豚科
分佈區域
熱帶的温暖水域到極地的寒冷水域

鯨豚分類

全世界鯨豚類動物至少有92種,鬚鯨亞目包含4科14種,齒鯨亞目有10科78種。而中國海域記錄的鯨豚類至少有37種,佔40%以上。包含鬚鯨類3科4屬10種,齒鯨類6科21屬27種,按海域區分為:渤海7種,黃海18種,東海23種,南海27種。中國海域的所有鯨豚類動物均受到法律保護,其中,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他物種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1] 
鯨豚 鯨豚
鯨豚類動物主要分成兩種:長有牙齒的齒鯨亞目(Odontocetes)以及沒有牙齒的鬚鯨亞目(Mysticetes)齒鯨包括角鯨、白鯨、所有的海豚與鼠海豚抹香鯨以及喙鯨齒鯨大都以魚類、烏賊為食,偶爾也會捕食哺乳動物,但通常一次只捕捉一隻。鬚鯨包括大多數的巨型鯨類,例如:鬚鯨露脊鯨以及灰鯨等;鬚鯨長有鯨鬚,而沒有牙齒,巨大的顎部使鬚鯨能夠一次就捕獲大量的類蝦甲殼動物或小魚 [3] 

鯨豚飲食

鯨豚 鯨豚
它們對食物的選擇取決於體型的大小、是否長有牙齒,以及其他不同的理由。大多數的巨型鯨類都以大羣的魚類或磷蝦等小型蝦類為食;而海豚與鼠海豚則傾向於捕食單一種類的魚或烏賊。鯨豚類偶爾也捕獵的食物還有章魚軟體動物多毛類螃蟹海龜 [3] 

鯨豚行為

躍身擊浪,鯨、海豚與某些鼠海豚有時會舉頭離水、投身空中,然後再落回水中,激起片水花,這就是所謂的“躍身擊浪”,無疑地是最壯觀的海面活動。賞鯨人往往只有在此時才看得見鯨豚類動物的整個軀體 [3] 
噴氣,在廣闊的海面上尋找大型鯨豚類的好方法就是透過它們的呼吸。即所謂的“噴氣”或“噴水”,也就是鯨豚類在吸氣之前的爆炸性呼氣,以及當氣呼出後,在它們頭上所形成的霧狀水氣 [3] 
鯨豚 鯨豚
船尾乘浪,隨着船尾激起的浪花遊行似乎是許多海豚以及某些鯨與鼠海豚所喜愛的消遣活動。它們乘浪而行,在浪花上扭體、轉身或仰遊 [3] 

鯨豚保護

由於受過度捕撈、誤捕、 污染、棲息地破壞等人類活動的影響,世界範圍內的鯨豚資源破壞嚴重,很多種類已經極度瀕危,處於瀕臨滅絕的邊緣 [4] 
從專業角度看,我國從事鯨豚研究和保護的專業人員,無論從數量、年齡結構還是新生力量的增加方面均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同樣處於“珍稀瀕危”急待拯救的境地,迫切需要加強此方面的技術力量和資助強度 [4] 
從漁業管理工作看,不管是眼前還是長遠的,都需要大量漁業資源方面的基礎科學資料做依據。這有利於政府及時掌握我國鯨豚資源的現狀,管理部門能科學地制定我國海洋漁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從國家利益和研究工作出發,迫切要求國家配套專項事業經費來維持運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我國漁業大國的形象,在將來資源的利用方面立於不敗之地,真正達到科學興漁的目的 [4] 
鯨豚 鯨豚
為了有效地保護、管理和利用海洋鯨豚,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以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當務之急,急需開展中國海洋鯨豚的種類、分佈及資源量的調查;海洋鯨豚擱淺網絡及數據庫的建立;偶然誤捕的調查;人工飼養和繁育的研究等工作 [4] 

鯨豚救助與救護

鯨豚鯨豚的救助

擱淺鯨豚可能攜帶各種病菌,在不清楚是否具有殺傷力的之前不要直接靠近,救助時要優先保證人的安全。市民可首先撥打110 或漁業相關部門電話,在專業人員的指引下提供信息,幫助專業人員對其品種和健康狀態做出判斷,決定是否推回大海 [5] 
在等待援兵到來的時候,注意維持好現場的秩序,要求羣眾不要圍觀,必須儘可能採取如下措施:
1.個體較小鯨豚,想辦法將其儘快抬入就近的海水魚池或育苗池中(如屬鯨豚類最好用擔架並注意不要損傷或折斷其胸鰭);如果不具備條件移動擱淺動物的,千萬不要輕易去移動它,以免給擱淺動物造成更大的傷害;
2.個體較大的且無法移動的鯨豚,儘快地使其體表保持濕潤,可每隔2-3 分鐘用海水澆淋擱淺海豚的身體,包括其胸鰭、背鰭及尾鰭;但不要讓海水或泥沙等物進入其噴氣孔;也不要用布或其他物品蓋住其噴氣孔;
3.烈日下,應設法架起遮陽物如太陽傘等,避免其遭受烈日暴曬;
4.少數人小心地從海豚身體的一側接近它們,並始終遠離尾鰭的位置。觀察它們是否還有呼吸、眼睛和耳孔是否流血、身上是否有明顯的外傷。出血部分,特別是出血較嚴重的,應想辦法止血,可先用手指壓住其出血點;
5.如果其身體呈俯卧狀,試着使其背部朝上,但務必確保不會使其背鰭或胸鰭再度受傷或發生骨折。不要輕易去拉扯其胸鰭、尾鰭或頭部;
6.不要讓無關人員,特別是圍觀的羣眾靠近擱淺動物,儘可能保持距離,並儘可能保持安靜,減少噪音,動作和聲音儘量輕柔,減少其焦慮和不安,等待救助人員到場 [5] 

鯨豚鯨豚的救護

鯨豚的救護要未雨綢繆,專業救護人員要準備好常用藥品和工具,並注意藥品的有效期。主要有:
①測量工具:捲尺、皮尺、直尺、防水標籤、鉛筆、電子秤等。
②解剖工具:解剖刀、剪刀、冰瓶、手套、手術刀片、鑷子、刀柄、垃圾袋、包埋盒、口罩、塑料紮帶。
③標本浸泡液:二甲基亞碸(20%)、酒精(70%)、中性福爾馬林(10%)。
④個人用品:實驗服、雨鞋等。
⑤常規用品:急救箱、淋水器、遮陽傘、毛巾、鏟子、沙拉油、細帆布擔架、海綿墊、照相機、攝像機、GPS 等 [5] 
1.救護人員現場工作
救護人員得知鯨豚擱淺的消息,應設法核實消息的真實性,核實後,聯絡鯨豚擱淺救護小組的成員,各自準備救護所需的物品,同時瞭解潮汐變化和地形的特徵,確保人員的安全。接着集結人員到達發生擱淺的地點,並通知擱淺地點的管理機構。在動物的周圍設置警戒線,勸散圍觀的羣眾退到一定距離之外、以減少應激反應。可指派一位成員對羣眾進行保護鯨豚的科普宣傳,同時開展以下工作 [5] 
①檢查擱淺鯨豚的狀況,確定死活;
②觀察鯨豚的行為:是否有活動,對刺激是否有反應;
③觀察鯨豚的呼吸:呼吸孔是否張開,是否呼氣和吸氣。可借用聽診器檢查是否有心博,或把手掌至於兩鰭肢之間的胸部觸摸是否有心博,或在其腋部觸摸脈搏。如聽到呼吸孔發出咯咯聲,表明該動物已溺水;
④眨眼,當輕輕觸及眼中央或側角時,活體會眨眼。反應很慢提示動物正趨向死亡。沒有眨眼動作提示該動物處於休克中,或已經死亡;
⑤如為活動物,在作健康檢查的同時,保持它的舒適。離開了自然棲息地的擱淺動物,必然遭受應激反應的痛苦。救護小組應把儘量減少應激反應作為救護工作的主要目標。
⑥如動物在劇烈擺動,不要去碰它或試圖抱住它,這樣可避免傷及動物和人;
⑦勿使動物的呼吸孔內有水和沙,以免妨礙動物的呼吸;
⑧防止離水的動物身體過熱。在動物身上披蓋濕布,並反覆向上澆水。在澆水時,必需遮住呼吸孔,避免水進入呼吸孔。如果可能,可把動物移到遮陰處。在搬移動物時可握住鰭肢基部往上抬,但不能握住鰭肢向前或向後拖拉,後者會造成二次損傷;
⑨對有外傷鯨豚,進行外傷處理,用軟膏類的抗生素塗抹,傷口大的還需要進行創面縫合再塗抹抗生素軟膏。對瘦弱個體給予口服生理鹽水
⑩必須扶正傾斜個體,腹部墊軟質物 [5] 
2.技術人員現場工作
⑴技術人員趕到被困、擱淺、受傷鯨豚的現場後,其主要救助工作包括:
①體表:體表清洗、止血等;
②噴氣孔:噴氣孔污物清理、呼吸頻率測定及呼吸道取樣等;
③口部:口腔檢查及牙齒數量測算等;
④腹部:腹部檢查、體温測量、糞便取樣及雌雄鑑別等;
⑤血樣抽取:包括常規及生化血樣;
⑥必要時,進行輸液及藥物注射;
⑦體長等生物學測定及種類鑑別;
⑧現場拍照或錄相。
⑵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科學信息,應對有關數據和器官組織進行測量和取樣,越詳盡越好,但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點:觀察者、地點、環境的描述、種名、地方名、性別、體色、傷痕(位置、大小、形狀等)、寄生物、體長、背鰭的有無、形狀、牙齒或須。照相(不同的角度)、死因初步分析等。
⑶死亡個體組織器官的取材:儘可能多的採集組織樣品(胃內含物、生殖器官、牙齒、寄生蟲、患病組織、骨骼、肝臟、腎臟,肌肉等),便於進行生物學、病理學、毒理學、生態學、分子生物學等方面的研究。
所有提取的樣品必須妥善保存以防變質或丟失。所有的記錄材料也必須妥善保管好 [5] 

鯨豚救助救護的後續工作

現場救助後,救護人員商現場專家研究提出處置方案。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現場放生:在臨近高潮或高潮後,用專用擔架將動物移到擔任放生任務的船隻上,並運送到外海放生。運送途中必須要有救助人員陪伴,並保持動物體表濕潤。釋放鯨豚應注意:
①選好一條無障礙的路線;
②把母獸和仔獸一同釋放;
③在釋放前,使動物保持潮濕和低温,以避免入水以後温度的快速改變;
④放入水中時,保持頭上尾下,使呼吸孔在水面以上;
⑤在大型鯨豚兩側開溝引入海水,使其浮起。
2.收留作進一步救助治療:視情況決定將動物運送救助站進一步救助治療。
3.標本製作:如搶救無效死亡的,確有科普展示和科研價值的,由相關部門負責收集、保存並製作標本存放 [5] 
參考資料
  • 1.    擱淺鯨類的物種鑑定和生長激素及其受體基因的進化分析  .學問[引用日期2019-11-17]
  • 2.    (英)卡沃爾廷(Carwardine,M.)著;台灣貓頭鷹出版社譯,鯨與海豚,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5.10,第10頁
  • 3.    (英)卡沃爾廷(Carwardine,M.)著 台灣貓頭鷹出版社譯,鯨與海豚,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0年05月第1版,第12頁
  • 4.    祝茜. SOS來自鯨豚的呼救[J]. 人與生物圈(6):37-37.
  • 5.    郭清輝. 鯨豚救助救護實操技術[J]. 海洋與漁業, 2014(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