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鮞,漢語三級字, [3]  讀作鮞(ér),⒈ 魚苗;小魚。⒉ 古書上説的一種魚 [2] 
中文名
拼    音
ér
釋    義
魚苗,小魚
出    處
説文

基本釋義

鮞 <名>
魚苗,小魚
鮞狀巖,鮞粒
鮞ér 1.魚苗,小魚。 2.魚名。 3.魚卵
【ér】
(1)
ér
(2)
魚苗,小魚 [fry;roe]
鮞,魚子也。――《説文
魚禁鯤鮞。――《國語·魯語》
(3)
又如:鯤鮞(鯤,魚子;鮞,未成魚)
鮞狀巖,鮞粒巖
érzhuàngyán,érlìyán
[oolite] 主要由膠結的鮞石組成的一種沉積岩,通常為石灰岩――亦稱“魚卵石”
(鮞)
ér ㄦˊ
(1)
魚苗;小魚。
(2)
古書上説的一種魚。
(3)
書寫時簡稱魚卵。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而。《説文》魚子也。《魯語》魚禁鯤鮞。《注》鯤,魚子。鮞,未成魚也。
呂氏春秋》魚之美者,洞庭之𩹲,東海之鮞。《注》𩹲鮞,魚名。
廣韻》如六切,音肉。義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