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鮑氏南猿

鎖定
鮑氏南猿是1959年發現於坦桑尼亞奧杜威峽谷鮑氏傍人南方古猿的一個種。
中文名
鮑氏南猿
外文名
Australopithecus boisei
發現時間
1959年
類    別
南方古猿
發現地點
坦桑尼亞奧杜威峽谷
鮑氏南猿
英文:Australopithecus boisei
釋文:又稱鮑氏傍人。南方古猿的一個種。1959年發現於坦桑尼亞奧杜威峽谷。其特點為顳窩較大,矢狀嵴明顯、鼻骨長而窄。面部平扁、長而寬。犬齒、門齒較小,前臼齒、臼齒極大。顱底枕骨大孔位置很靠前,表示東非人已能直立行走。腦容量約600毫升。後在納特龍湖(Natron)西岸的佩寧伊(Peninj)又發現了一個粗壯的下頜骨。此外,1985年在圖爾卡納湖西岸發現一個較完整的顱骨化石,編號為KNM WT 17000,即黑頭骨。由於它面顱部分表現了較為進步的性質,有人將其與奧莫(Omo)的一些化石合併,建立另一個種埃塞俄比亞南猿(A.aethiopicus)、目前也有人認為應是鮑氏南猿。鮑氏南猿距今約250萬年。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