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諷

鎖定
魏諷(?~219年),字子京,濟陰(一説沛國)人。東漢末年曆史人物。頗有智謀,口才出眾,善於蠱惑人心。傾動鄴城,相國鍾繇闢為西曹掾 [1] 
建安二十四年,魏諷趁曹操大軍未反,與長樂衞尉陳禕謀襲魏都鄴城。陳禕心中恐懼,向太子曹丕告密。最終魏諷被殺,連坐死者數十人(一作數千人)。 [1]  [3] 
全    名
魏諷
子京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濟陰(一作沛國)
逝世日期
219年
主要成就
口才,傾動鄴城
最高官職
相國西曹掾

魏諷人物生平

魏諷,濟陰人,一作沛人。有惑眾之才,傾動鄴城。相國鍾繇闢他為西曹掾。 [1] 
(注:諸書皆作魏諷為相國西曹掾 [1]  [3]  [10]  [18]  ,唯《後漢紀》稱魏諷是丞相掾。 [2]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諷趁曹操出征未反時,暗結義士,與長樂衞尉陳禕等人謀襲鄴縣。尚未行動,陳禕就因為害怕而把事情告訴給太子曹丕。曹丕於是誅殺魏諷,連坐而死者數十人(《資治通鑑》作數千人)。 [1]  [2]  [3]  [27] 
魏諷死後,鍾繇被罷免,中尉楊俊左遷。曹操嘆道:“魏諷之所以敢有反心,是看我的爪牙大臣們無法遏制內奸防備陰謀。我怎樣能得到像諸葛豐那樣的人,使之替代楊俊呢?”桓階向曹操推薦徐奕,曹操便讓徐奕擔任中尉。 [1]  [26] 

魏諷軼事典故

魏諷謀反預言

魏諷以才智聞名,卿相以下皆與他傾心相交。劉曄一見魏諷,就稱他日後必定謀反。傅巽有知人之鑑,也説魏諷必定謀反。 [9]  [19] 
劉偉與魏諷交善,他的哥哥劉廙對他説:“交友之美,在於得賢,不可不詳。而世之交者,不審擇人,務合黨眾,違先聖人交友之義,此非厚己輔仁之謂也。吾觀魏諷,不脩德行,而專以鳩合為務,華而不實,此直攪世沽名者也。卿其慎之,勿復與通。”劉偉不從。 [11] 
《晉書》記載:任覽也與魏諷結交,任覽的同郡鄭袤認為魏諷是奸雄,最終必定造成禍端,勸任覽遠離他。魏諷敗亡後,論者都稱讚鄭袤有識人之才。 [10]  《太平御覽》卷410引徐廣《晉紀》記載與此大致相同。 [31] 
(根據《三國志》,任覽是任峻中子,曹丕時仍在世,被封為關內侯。 [13] 
《太平御覽》卷442引徐廣《晉書》則作任覽對鄭氏説:“諷奸雄,必以禍終,子宜絕之。”與上條不同。 [29-30] 

魏諷魏諷與曹偉

董昭太和六年(232年)上疏、王昶戒子侄書都將魏諷與曹偉並提。
《行司徒事董昭上疏》:“近魏諷伏誅建安之末,曹偉斬戮黃初之始。” [23] 
王昶《家誡》:“近濟陰魏諷、山陽曹偉皆以傾邪敗沒,熒惑當世,挾持奸慝,驅動後生。” [8] 
按《世語》,此曹偉在黃初年間與孫權交書求賂,欲以交結京師,因此被誅。 [24] 

魏諷人物評價

劉廙:“吾觀魏諷,不修德行,而專以鳩合為務,華而不實,此直攪世沽名者也。” [7] 
鄭袤:“諷奸雄,必以禍終。” [6]  [31]  (一説為任覽評價 [29] 
王昶:“近濟陰魏諷、山陽曹偉皆以傾邪敗沒,熒惑當世。挾持奸慝,驅動後生。” [8] 
魏晉世語》:“有惑眾才,傾動鄴都。” [4] 
傅子》:“魏諷有重名,自卿相以下皆傾心交之。” [5] 
裴松之:“魏諷、曹偉,事陷惡逆,著以為誡,差無可尤。” [8] 
蕭常:“金禕吉本耿紀韋晃、魏諷之徒,或以匹夫,或以方技,或以下僚,皆憤操不軌,欲葅醢之,為興復計,功雖弗就,其英風義概眎荀、華輩直狗彘耳,可同日語哉?” [28] 
盧弼:“據各傳所載,諷之忠烈、才智可知,不能以其事之無稱,遂加貶詞也。” [25] 

魏諷魏諷案牽連人物

魏諷坐死者

  • 劉偉
劉偉是劉廙之弟。不聽劉廙勸告,與魏諷結交,最終遇難。 [11] 
  • 王粲二子
已故的名士王粲有兩個兒子,為魏諷所引,最終都被誅殺。曹操得知後嘆道:“孤若在,不使仲宣無後。” [12]  [18] 
  • 宋忠父子
南陽大儒宋忠,字仲子。其子與魏諷謀反而被殺。 [15] 
蕭常續後漢書》中,則稱宋忠與其子皆被殺害。
《續後漢書》:“宋忠者,字仲子,南陽人。其子與魏諷謀誅曹操,不克,父子俱遇害。” [16] 
  • 張泉
張泉張繡之子,在張繡死後襲爵。坐與魏諷謀反被誅,國除。 [14] 

魏諷倖免者

  • 劉廙
劉廙字恭嗣,南陽安眾人。劉廙之弟劉偉捲入魏諷案,劉廙受到牽連,本該被處死。陳羣向曹操求情,曹操説:“劉廙,是名臣,我也正打算赦免他。”下令:“叔向不因其弟羊舌虎犯罪而受牽連,這是古時的制度。”於是特赦不問。 [7]  [22] 
  • 文欽
文欽字仲若,譙郡人,騎將文稷之子。坐與魏諷辭語相連,下獄後掠笞數百,將被處死,曹操因文稷的緣故赦免了他。 [17] 

魏諷被貶者

  • 鍾繇
鍾繇字元常,潁川長社人。擔任魏國的相國,因闢魏諷為掾而被免官。 [20] 
  • 楊俊
楊俊字季才,河內修武人。為魏國中尉,魏諷謀反後,楊俊上書自劾,左遷為平原太守。 [21] 
參考資料
  • 1.    裴松之《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九月,相國鍾繇坐西曹掾魏諷反免。【世語曰:諷字子京,沛人,有惑眾才,傾動鄴都,鍾繇由是闢焉。大軍未反,諷潛結徒黨,又與長樂衞尉陳禕謀襲鄴。未及期,禕懼,告之太子,誅諷,坐死者數十人。王昶家誡曰"濟陰魏諷",而此雲沛人,未詳。】
  • 2.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三十》:九月,丞相掾魏諷謀誅曹操,發覺伏誅。諷有威名,潛結義士,坐死者數十人。
  • 3.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初,沛國魏諷有惑眾才,傾動鄴都,魏相國鍾繇闢以為西曹掾。〔此魏相國府之西曹掾也。〕滎陽任覽,與設太善;同郡鄭袤,〔袤,音茂。〕泰之子也,每謂覽曰:「諷姦雄,終必為亂。」九月,諷潛結徒黨,與長樂衞尉陳禕謀襲鄴;〔樂,音洛。禕,籲韋翻。〕未及期,禕懼而告之。太子丕誅諷,連坐死者數千人,鍾繇坐免官。
  • 4.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18]
  • 5.    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18]
  • 6.    卷四十四 列傳第十四-晉書(唐)房玄齡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18]
  • 7.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18]
  • 8.    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18]
  • 9.    裴松之《三國志 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延康元年,蜀將孟達率眾降。達有容止才觀,文帝甚器愛之,使達為新城太守,加散騎常侍。曄以為"達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術,必不能感恩懷義。新城與吳、蜀接連,若有變態,為國生患。"文帝竟不易,後達終於叛敗。【傅子曰:初,太祖時,魏諷有重名,自卿相以下皆傾心交之。其後孟達去劉備歸文帝,論者多稱有樂毅之量。曄一見諷、達而皆雲必反,卒如其言。】
  • 10.    《晉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十四》:鄭袤,字林叔,滎陽開封人也。高祖眾,漢大司農。父泰,揚州刺史,有高名。袤少孤,早有識鑑。荀攸見之曰:"鄭公業為不亡矣。"隨叔父渾避難江東。時華歆為豫章太守,渾往依之,歆素與泰善,撫養袤如己子。年十七,乃還鄉里。性清正。時濟陰魏諷為相國掾,名重當世,袤同郡任覽與結交。袤以諷奸雄,終必為禍,勸覽遠之。及諷敗,論者稱焉。
  • 1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魏諷反,廙弟偉為諷所引,當相坐誅。太祖令曰:"叔向不坐弟虎,古之制也。"特原不問,【廙別傳曰:初,廙弟偉與諷善,廙戒之曰;"夫交友之美,在於得賢,不可不詳。而世之交者,不審擇人,務合黨眾,違先聖人交友之義,此非厚己輔仁之謂也。吾觀魏諷,不脩德行,而專以鳩合為務,華而不實,此直攪世沽名者也。卿其慎之,勿復與通。"偉不從,故及於難。】
  • 12.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時年四十一。粲二子,為魏諷所引,誅。後絕。【文章志曰:太祖時徵漢中,聞粲子死,嘆曰:"孤若在,不使仲宣無後。"】
  • 13.    《三國志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任峻字伯達,河南中牟人也……文帝追錄功臣,諡峻曰成侯。復以峻中子覽為關內侯。
  • 14.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18]
  • 15.    裴松之《三國志 卷四十二 蜀書十二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宋仲子後在魏。魏略曰:其子與魏諷謀反,伏誅。魏太子答王朗書曰:"昔石厚與州籲遊,父碏知其與亂;韓子暱田蘇,穆子知其好仁:故君子游必有方,居必就士,誠有以也。嗟乎!宋忠無石子先識之明,老罹此禍。今雖欲願行滅親之誅,立純臣之節,尚可得邪!"】
  • 16.    蕭常《續後漢書 卷十八》:宋忠者,字仲子,南陽人。其子與魏諷謀誅曹操,不克,父子俱遇害。
  • 17.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魏書曰:欽字仲若,譙郡人。父稷,建安中為騎將,有勇力。欽少以名將子,材武見稱。魏諷反,欽坐與諷辭語相連,及下獄,掠笞數百,當死,太祖以稷故赦之。】
  • 18.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博物記曰:初,王粲與族兄凱俱避地荊州,劉表欲以女妻粲,而嫌其形陋而用率,以凱有風貌,乃以妻凱。凱生業,業即劉表外孫也。蔡邕有書近萬卷,末年載數車與粲,粲亡後,相國掾魏諷謀反,粲子與焉,既被誅,邕所與書悉入業。業字長緒,位至謁者僕射。子宏字正宗,司隸校尉。宏,弼之兄也。魏氏春秋曰:文帝既誅粲二子,以業嗣粲。】
  • 19.    裴松之《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傅子曰:巽子公悌,瑰偉博達,有知人鑑。闢公府,拜尚書郎,後客荊州,以説劉琮之功,賜爵關內侯。文帝時為侍中,太和中卒,巽在荊州,目龐統為半英雄,證裴潛終以清行顯;統遂附劉備,見待次於諸葛亮,潛位至尚書令,並有名德。及在魏朝,魏諷以才智聞,巽謂之必反,卒如其言。巽弟子嘏,別有傳。】
  • 20.    卷十三 魏書十三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18]
  • 21.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18]
  • 22.    《三國志 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衞盧傳第二十二》:初,太祖時,劉廙坐弟與魏諷謀反,當誅。羣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復位。
  • 23.    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18]
  • 24.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近濟陰魏諷、山陽曹偉皆以傾邪敗沒,熒惑當世,挾持奸慝,驅動後生。雖刑於鈇鉞,大為炯戒,然所汙染,固以眾矣。可不慎與!【世語曰:黃初中,孫權通章表。偉以白衣登江上,與權交書求賂,欲以交結京師,故誅之。】
  • 25.    盧弼《三國志集解 卷一》:【弼按:據各傳所載,諷之忠烈、才智可知,不能以其事之無稱,遂加貶詞也。】
  • 26.    《三國志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太祖徵漢中,魏諷等謀反,中尉楊俊左遷。太祖嘆曰:"諷所以敢生亂心,以吾爪牙之臣無遏奸防謀者故也。安得如諸葛豐者,使代俊乎!"桓階曰:"徐奕其人也。"太祖乃以奕為中尉,手令曰:"昔楚有子玉,文公為之側席而坐;汲黯在朝,淮南為之折謀。詩稱'邦之司直',君之謂與!"
  • 27.    蕭常《續後漢書卷二十一》:魏諷字子京,濟隂人。才名籍甚,傾動京師,鍾繇素重之,闢為相國西曹掾。常憤曹操欲簒漢,潛結義勇之士,與長樂衞尉陳禕、列侯張泉等謀襲鄴誅操,興復漢室。未及期,禕懼,白其事,為操所害,死者數十百人,義士莫不憤惋。
  • 28.    蕭常《續後漢書卷二十一》:贊曰自曹操竊國士大夫知有曹氏而不知有漢夏侯惇恥受漢官而荀彧華歆輩口談仁義以名德自居或倡弒後之謀或躬行弒逆苟可以為曹傾漢者無所不極其至而金禕吉本耿紀韋晃魏諷之徒或以匹夫或以方技或以下僚皆憤操不軌欲葅醢之為興復計功雖弗就其英風義概眎荀華輩直狗彘耳可同日語哉傅彤諸葛瞻父子以身徇國世濟其美程畿不避難以求苟免劉諶恨不死社稷而自刃於廟蓋其忠義奮發根於天性猶百鏈之鋼要可磨而不可滅雲
  • 29.    卷四百四十二 ◎人事部八十三-太平御覽(宋)李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19]
  • 30.    《太平御覽 卷四百四十二 人事部八十三》引徐廣《晉書》曰:鄭齊純和有識。初,荀攸見齊曰:"鄭公業為不亡矣。"時相國掾魏諷有盛名,同郡任覽謂齊曰:"諷奸雄,必以禍終,子宜絕之。"後諷果敗。司空王朗闢掾,委以求才,齊舉高陽許允、扶風魯芝、東萊王基,併為名臣。
  • 31.    卷四百一十 ◎人事部五十一-太平御覽(宋)李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1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