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家莊遺址

鎖定
魏家莊遺址,位於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柳山鎮魏家莊村,東西長約300米,南北長約200米,面積約6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東周時期的遺址。 [2]  [4] 
魏家莊遺址於1982年文物普查時發現,文化堆積層厚2~3米。發現有大汶口時期的紅陶,鼎足、鬹足等;龍山文化時期的泥質、夾砂黑陶鼎足、鼎口沿,夾砂褐陶、白陶足鬹、鬹把、鬹流,泥質磨光黑陶盆、罐、豆、罍、杯等器物殘片,以及象徵地位的蛋殼陶高柄杯的殘片,還有一部分石器,石嵌、殘石鏟、石斧等;晚期文物中有戰國至漢代的泥質灰陶豆柄、豆座、灰陶盆、罐等器物殘片及魏晉時期的磚瓦等遺物。魏家莊遺址周圍分佈有敢家溝、侯家莊、五子行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十幾處,形成了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遺址羣。就文化層堆積之厚,面積之大而言,魏家莊遺址應屬這一區域遺址羣的中心聚落遺址,其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 [2]  [4] 
2013年5月,魏家莊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魏家莊遺址
地理位置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柳山鎮魏家莊村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東周
佔地面積
約 6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237-1-237

魏家莊遺址歷史沿革

魏家莊遺址 魏家莊遺址
1982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魏家莊遺址,之後進行了多次調查。 [2]  [4] 

魏家莊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魏家莊遺址位於柳山鎮孟津河西岸第一級台地上,高出河牀約6米,高出周圍地面約1米,東西約300米,南北長約200米,面積約6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2~3米。 [2]  [4] 
文化層堆積
魏家莊遺址 魏家莊遺址
文化層堆積情況為:地表以下第一層為耕土層,厚約0.2米;第二層為擾亂層,厚約 0.3米 ;第三層為東周文化層,厚約0.4 米左右;第四層為龍山文化層約2米左右。龍山文化層之下,有時能撿到大汶口文化時期的陶片,但找不到文化堆積。各時期的文化層堆積厚薄不均,內涵物同地面的差不多。 [2]  [4] 
遺蹟
暴露遺蹟中,灰坑多呈袋狀,亦有呈桶狀的。墓葬僅暴露一處,在遺址斷崖北部,為小型土坑豎穴墓,墓為東西向,有腿骨露出在東周文化層之上,偶爾能看到漢代及魏晉時期的跡遺物,但沒有明顯的文化層堆積。 [2]  [4] 

魏家莊遺址文物遺存

魏家莊遺址採集陶片 魏家莊遺址採集陶片
魏家莊遺址發現有大汶口時期的紅陶,鼎足、鬹足等。龍山文化時期的泥質、夾砂黑陶鼎足、鼎口沿,夾砂褐陶、白陶足鬹、鬹把、鬹流,泥質磨光黑陶盆、罐、豆、罍、杯等器物殘片,以及象徵地位的蛋殼陶高柄杯的殘片,還有一部分石器,石嵌、殘石鏟、石斧等。晚期物中有戰國至漢代的泥質灰陶豆柄、豆座、灰陶盆、罐等器物殘片及魏晉時期的磚瓦等遺物。 [2]  [4] 

魏家莊遺址研究價值

魏家莊遺址採集陶片 魏家莊遺址採集陶片
魏家莊遺址的時代以龍山文化為主,並有少量嶽石、東周文化遺存。魏家莊遺址周圍分佈有敢家溝、侯家莊、五子行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十幾處,形成了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遺址羣。就文化層堆積之厚,面積之大而言,魏家莊遺址應屬這一區域遺址羣的中心聚落遺址,其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 [3-4] 

魏家莊遺址保護措施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魏家莊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魏家莊遺址旅遊信息

魏家莊遺址地理位置

魏家莊遺址位於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柳山鎮魏家莊村。

魏家莊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魏家莊遺址,路程約29.1千米,用時約43分鐘。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核定公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3-06-08]
  • 2.    濰坊市政協文史委員會.濰坊文物傅覽[M]: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16.
  • 3.    孫俐君,範新建.濰坊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遺產卷、非物質文化遺產卷[M]:濟南出版社,2017:137.
  • 4.    王志民.山東省歷史文化遺址調查與保護研究報告[M]:齊魯書社,2008: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