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陽池送朱二

鎖定
《高陽池送朱二》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寫給朋友朱二的送別詩。該詩運用古今對比的手法,將習家池往日的綺麗繁華,與眼前的空寂冷落,形成鮮明的對照,懷古傷今,感傷襄陽不再有山簡這樣的人物,也是孟浩然心中的理想和眼前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寫意。
作品名稱
高陽池送朱二
作    者
孟浩然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高陽池送朱二作品原文

高陽池送朱二
當昔襄陽雄盛時1,山公常醉習家池2
池邊釣女日相隨3,妝成照影竟來窺4
澄波澹澹芙蓉發5,綠岸毿毿楊柳垂6
一朝物變人亦非7,四面荒涼人住稀。
意氣豪華何處在8,空餘草露濕羅衣9
此地朝來餞行者10,翻向此中牧征馬11
征馬分飛日漸斜,見此空為人所嗟12
殷勤為訪桃源路13,予亦歸來松子家14 [2] 

高陽池送朱二註釋譯文

高陽池送朱二原文註釋

  1. 雄盛:雄奇盛大。
  2. 山公常醉習家池:山公指山簡,西晉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人,字季倫。曾為徵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軍事,鎮襄陽。山簡好酒狂放,自比高陽酈生,因名彼池。
  3. 釣女:釣魚女子。
  4. 妝成:裝飾已畢。照影:鑑照形影。
  5. 澄波:清波。
  6. 綠岸:岸邊綠淪。
  7. 一朝:一時。
  8. 意氣:心情氣概。
  9. 草露:荒草冷露。
  10. 餞行:以酒食送行。
  11. 翻:反。
  12. 嗟(jié):感嘆詞語和語氣。
  13. 桃源:名地。
  14. 松子:即赤松子。 [2] 

高陽池送朱二原文譯文

想當年襄陽鼎盛的時候,山簡常常醉卧在習家池。
鄰近的漁女相伴來梳洗,妝成爭相照看水中影。
池中清波盪漾荷花開,堤岸綠柳披拂軟軟垂。
忽然時過境遷人散盡,池周圍一片荒涼人煙稀。
當年的豪情繁華今何在?只留下雜草叢叢露水濕人衣。
原本早晨餞別行人的處所,如今變成放牧軍馬的草地。
征馬東奔西突太陽漸西斜,此情此景只能叫人空嘆息。
盼你留意尋訪桃源的路徑,我也要回到赤松子的家裏。 [3] 

高陽池送朱二創作背景

孟浩然晚年看到習家池的荒涼,又聯想到自己仕途無望,有感而發寫下來這首詩。 [3] 

高陽池送朱二作品鑑賞

高陽池送朱二作品賞析

《高陽池送朱二》開篇三句,描寫了古時襄陽習家池的繁華;中間三句,又寫出了眼下習家池的淒涼空寂;結尾借景抒情,表達了自己的歸隱決絕之心。該詩運用古今對比的手法,將習家池往日的綺麗繁華,與眼前的空寂冷落,形成鮮明的對照,懷古傷今,感傷襄陽不再有山簡這樣的人物,也是孟浩然心中的理想和眼前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寫意。該詩當作於孟浩然的晚年,詩中也可見孟浩然仕途徹底無望之後,真正歸隱的決絕之心。該鄉土氣息濃重的田園詩 [5]  告訴了讀者如下信息:晉代的襄陽其雄盛和繁華是勝於盛唐之初的;另外就習家池而言其荒涼和破敗,並不是近代的事情,而是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是這樣荒涼了。 [3] 

高陽池送朱二名家點評

宋·劉辰翁《王孟詩評》:起語興自清發。中段流鎇,末復悽惋。 [1]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風裁秀朗。 [1] 
明·李夢陽空同集》:不是長篇手。 [2] 

高陽池送朱二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是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與王維並稱“王孟”。孟浩然生當盛唐,四十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被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張九齡招致幕府,不久因背痛發歸襄陽卧疾,隱居襄陽鹿門山。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4] 
參考資料
  • 1.    高陽池送朱二  .搜韻[引用日期2021-07-22]
  • 2.    柯寶成編著.孟浩然全集[M].武漢:崇文書局,2013.03:103-105
  • 3.    章培恆,安平秋,馬樟根主編;鄧安生,孫佩君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孟浩然詩選譯 修訂版[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05:87
  • 4.    羅福惠,羅芳編著..名人詠武昌[M].武漢:武漢出版社,2019.03:6
  • 5.    劉永田著.文筆留芳[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5.0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