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賢壽聖寺塔

鎖定
高賢壽聖寺塔,又名高賢塔,位於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高賢集東街,初建於宋代,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修。 [2-3] 
高賢壽聖寺塔座北向南,通高35米,系六角實心,灰口,七級樓閣式磚塔,高28.3米,周長22.8米,上有塔剎。為等邊六邊形,全塔共有石雕佛像211尊。 [2-3]  它的完整存在給研究宋代佛教在中原的傳播提供了實物佐證,對研究明代繪畫、雕刻有一定價值。 [2-3] 
1986年11月,高賢壽聖寺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3月5日,高賢壽聖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高賢壽聖寺塔
地理位置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高賢集東街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186-3-48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高賢壽聖寺塔歷史沿革

高賢壽聖寺塔初建於宋代。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修,保存至今。
2000年,由河南省撥款維修,加固塔基。 [2] 

高賢壽聖寺塔建築格局

高賢壽聖寺塔座北向南,通高35米,系六角實心,灰口,七級樓閣式磚塔,高28.3米,周長22.8米,上有塔剎。為等邊六邊形,第一級每邊出380釐米。全塔共有石雕佛像211尊,線條清晰,造型端莊,肅穆有神。這樣的明代石雕羣實為少見。另有石碣14塊,內刻記有建塔經過及年代。其中一塊詳細記載了信官鄭俊、陳留人,弘治十年夜夢許造此塔的經過。 [2-3] 
壽聖寺塔
各層形制如下:
高賢壽聖寺塔 高賢壽聖寺塔
第一級:外壁正面為門,牆飾石雕佛像6塊,石碣3塊,左牆飾石雕佛像17尊,石碣2塊,右牆飾石雕佛像19尊,石碣2塊。後面牆無門,飾石雕佛像19尊,石碣2塊,左牆飾石雕佛像15尊,石碣2塊,左牆飾石雕佛像19尊,石碣2塊,內壁飾石雕佛像6尊,共飾石雕佛像101尊,石碣13塊。從石碣碑文上可知該塔為明正德13年(1518年)建。
第二級:外壁正面為門,飾石雕佛像4尊,左右壁各6尊,後壁牆也為無門,與前門相照,左右壁石雕數目與前壁相同,內壁飾石雕佛像4尊,共飾石雕佛像36尊。
第三級:外壁正面牆無門,飾石雕佛像2尊,石碣1塊,四周共飾佛像19尊,石碣1塊。
第四級:外壁正面牆無門,四周共飾石雕佛像26尊。
第五級:外壁正面牆無門,四周共飾石雕佛像19尊。
第六級:外壁正面牆無門,無飾,後壁正面牆亦無門與前門相照,無飾,共飾佛像6尊。
第七級:外壁正面牆無門,飾石雕佛像1尊,左右壁各1尊,後壁門、像皆無,左壁以四豎磚作欞,組成假窗一個,右壁飾石雕佛像1尊,共飾佛像4尊,塔頂為一磚砌圓座,座上有一個寶瓶,今無。 [2] 

高賢壽聖寺塔文物價值

高賢壽聖寺塔的建築風格獨具。它的完整存在,給研究宋代佛教在中原的傳播提供了實物佐證。歷經千年滄桑,屢遭兵燹及自然災害的侵襲而巍然屹立毫不傾斜,尤顯建築藝術和設計科學程度之高,是研究宋代寺塔建築的一件珍品。對研究明代繪畫、雕刻有一定價值。 [2-3] 

高賢壽聖寺塔保護措施

1986年11月,高賢壽聖寺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3月5日,高賢壽聖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高賢壽聖寺塔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高賢壽聖寺塔位於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高賢集東街。 [2] 
  • 交通指引
太康縣人民政府距離高賢壽聖寺塔約20千米,駕車30分鐘左右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