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永祥

(革命烈士)

鎖定
高永祥(1912-1945),甘肅靈台人。八路軍軍分區副司令員。1927年入西北軍孫連仲部當兵。1931年隨部參加寧都起義,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紅五軍團任連長、營長、團長等職。1934年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征。1936年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西安事變後,到太原協助閻錫山訓練新軍,任遊擊訓練班教員。抗戰爆發後,任山西戰總會第一縱隊二支隊支隊長。率部在山西清徐縣一帶打游擊。1938年所部改編為山西保安二區一支隊。翌年,又改編為暫編一師三十六團二營,任營長。後所部編入八路軍。1940年任八路軍晉綏軍區第三十六團團長。1944年5月,率部解放五塞縣。1945年任晉綏軍區二分區副司令員。同年7月,率三十六團在鳳凰山伏擊日偽軍的戰鬥中壯烈犧牲。 [1] 
中文名
高永祥
出生日期
1912年
逝世日期
1945年
出生地
甘肅靈台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同名電影
《浴血反擊》(抗日英雄高永祥)

高永祥生平事蹟

高永祥,又名吉祥,1912年出生於甘肅靈台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家貧使他無錢上學,從小便放牛、放羊、砍柴、割草。倔強的高永祥從心底裏就不服窮,他看地主馱走他家的糧食心裏十分仇恨。1926年,在成衣店學徒三年的高永祥,自己準備另立店鋪,獨立經營幹一番事業,卻被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孫連仲部隊抓了壯丁。
1931年,第二十六路軍被調到江西“圍剿”中央蘇區。12月24日,第二十六路軍一萬餘人在趙博生、董振堂的率領下,在寧都舉行起義。寧都起義後,高永祥被編入工農紅軍第五軍團任排長。高永祥在紅五軍團任排長期間,帶領全排的戰士,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撤出江西蘇區,開始長征。高永祥隨軍長征。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後,黨中央為培養更多的軍事幹部,選派高永祥到紅軍軍政大學學習。 [2] 
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後,高永祥奔赴抗日前線,與侵略者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殊死戰鬥。8月,侵駐華北的日軍達30餘萬人,毛澤東提出全民抗戰、持久抗戰的路線和方針,把數量極為有限的八路軍主力部隊集結于山西,以山地游擊戰為主,配合國民黨軍隊從側翼阻擊敵人。
為形成全民族抗戰的局面,中國共產黨同山西省國民黨當局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達成協議,9月20日,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批准成立了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簡稱“戰動總會”)。“戰動總會”組織了訓練班,高永祥被分配到太原遊擊訓練班當教官。11月8日,日軍進佔太原,訓練班停辦。高永祥和時任太原縣犧盟特派員慕湘同志把部分學員轉移到太原近郊的清徐縣清源、徐溝一帶,組成清太抗日遊擊隊。這支六七百人的隊伍被“戰動總會”編為第一路縱隊第二支隊,高永祥任支隊長。1938年4月,第一路縱隊改編為山西保安第二區遊擊第一支隊,轄3個營,原高永祥所在支隊改編為第二營,高永祥任二營營長。
1939年5月,山西保安第二區遊擊第一支隊改編為新軍暫編第一師36團,高永祥調到以五寨縣為中心的晉西北抗擊日寇。進入夏秋季,閻錫山意欲消滅共產黨領導下的山西新軍(即由青年抗敵決死隊、工人武裝自衞旅、暫編第一師、政治保衞旅、保安旅組成)。高永祥帶領二營協同決死四縱隊在岢嵐陽坡寨向閻軍步兵三團發起反攻,閻軍忙從赤堅嶺一線沿大川向臨縣撤退。高又帶領二連去清涼寺攻破了閻軍未及時撤退的後方機關,俘敵數百名,繳獲大批物資。這次反頑鬥爭勝利後,部隊正式轉為八路軍序列,由晉綏軍區二分區指揮。
1940年2月下旬,晉西北反頑戰鬥剛剛結束,36團奉命由河曲回師苛嵐暫時休整。23日下午,五寨日軍高橋大隊六百多人,突然包圍前往大巨會村的騎兵偵察連,立即向村中發起猛攻。這時駐紮在附近各村的36團主力部隊,發覺偵察連被敵包圍,立即決定全團三個營從宿營地出發。於24日凌晨分別搶佔大巨會村西、北、南三面高地,對敵形成包圍態勢,救援偵察連突圍。拂曉前發起進攻,把敵人壓縮在村內。敵人負隅頑抗,戰鬥到中午時分,並集中兵力從南、北方向多次突圍,均被擊退。其中高永祥率領二營作為主攻,打退敵人數次進攻。有一次敵人總衝到二營陣地前沿,高永祥紮好的一束手榴彈,投向敵羣,敵人被炸的血肉橫飛,戰士們端起刺刀向敵羣衝去。最終部隊網開北面陣地,使其狼狽逃向五寨城。這次戰鬥共擊斃擊傷敵軍150餘人、俘獲6人,被稱為晉西北抗戰中有名的“大巨會戰鬥”。當年,高永祥由營長升任36團團長。
1941年6月,高永祥率36團在五寨縣東秀莊鄉與後武王城村之間設下埋伏,當敵軍進入埋伏圈時向其發起猛攻,激戰4小時,斃敵100多人,繳獲戰馬8匹、步槍50餘支、彈藥20箱。在總結這兩次反“掃蕩”勝利的經驗時,晉綏軍區高度評價高永祥同志和他的36團是毛主席游擊戰術的模範執行者,號召向高永祥和36團學習。
1941年是晉西北根據地敵我鬥爭最殘酷,也是生活最為困難的時期,特別是岢、五、神、保地區。秋季,高永祥帶領36團全體官兵來到保德縣橋頭鎮駐紮,一方面深入開展部隊的政治思想教育,鼓勵青年報名參軍,不斷充實部隊;另一方面是貫徹執行毛澤東提出的“大搞生產運動”,解決部隊吃飯問題。為響應黨中央“精兵簡政”的號召,1942年12月暫編第一師36團、37團合編為晉綏軍區二分區36團,高永祥任團長。
在1943年、1944年,為了執行黨中央“把敵人擠出去”的方針,主力部隊除對敵作戰外,抽出更多的時間開展大生產運動和練兵運動,高永祥指揮本團及武工隊、民兵組織,拔除了五寨縣縣城以外的10多個敵據點。至1945年3月,神池、五寨之敵只剩下兩座縣城和李家坪、義井兩個據點。
4月25日五寨縣城解放,高永祥被任命為晉綏軍區二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許光達幾次催他到任工作,他説“我和晉西北人民一起抗戰八年,一定要等到晉西北全解放了,才回分區工作”。此時,敵軍退縮至池神義井據點,於是他積極組織民兵擔架隊、支前隊,加緊圍攻義井據點,準備一舉拿下神池縣城。7月22日,得到神池日軍要去義井據點接應敵守軍並運送糧食的情報,他便召集緊急會議並親自到神池與五寨之間的鳳凰山、橫山一帶察看地形準備伏擊敵人。24日,高永祥令二營到橫山一帶埋伏,派一營作預備隊,他的指揮所設在二營後面不遠的山頭上,不料敵人從橫山兩側迂迴上來,使指揮所與二營失去聯繫。高永祥帶領的指揮所幹部戰士英勇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高永祥身負重傷,不幸犧牲,時年33歲。戰士們怒目圓睜,像猛虎下山追殺着逃竄的敵人為高團長報仇。這次戰鬥共擊斃日軍40多名,其中敵大隊長斃命。36團乘勝一舉攻克義井據點,解放了神池縣城。
高永祥犧牲後,36團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分區司令員許光達在會上高度評價了其一生。後來將其犧牲的地點橫山村改名為永祥村,將橫山改為永祥山。1945年12月,中共五寨縣委、五寨縣人民政府在縣城西關興建烈士陵園,將高永祥同志遺體隆重安葬,並勒石樹碑以志紀念。 [3] 

高永祥後世影響

新中國成立後,作為在華北大地上犧牲的三百餘名團職以上革命烈士之一,高永祥的遺骸被民政部由五寨烈士陵園遷入河北省石家莊“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2013年,他的家鄉靈台縣星火鄉王家莊村共籌資60餘萬元,修建了佔地4.2畝的高永祥烈士主題廣場。廣場中心建成1.5米鑄銅高永祥半身像一座,大理石基座,磚混紀念牆和砌噴砂浮雕圖文並説高永祥烈士的事蹟。2015年4月,被共青團靈台縣委命名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5年,忻州市委宣傳部、平涼市委宣傳部、五寨縣委、五寨縣政府和北京金鳥鳴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攝製抗日題材電影《浴血晉西北——抗日英雄高永祥》。曾任山西省太原縣犧盟會特派員的慕湘同志作的長篇小説《晉陽秋》,其中小説中的主要人物高永強就是以高永祥為原型塑造。 [3] 
參考資料
  • 1.    何蘭生編著,中國抗日將領英烈譜 下,團結出版社,2014.01,第633頁
  • 2.    楊衍銀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中華著名烈士 第24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05,第636頁
  • 3.    甘肅籍抗日英雄高永祥  .中共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官方公號《甘肅黨史》.2015-08-25[引用日期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