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家鎮遺址

鎖定
高家鎮遺址位於重慶市豐都縣高家鎮桂花村,遺址面積1萬多平方米,已發現各類石製品2500餘件。高家鎮遺址1993年被發現,1995年底和1998年2月16日至4月22日高家鎮遺址被正式發掘。 [1-2] 
高家鎮遺址以大型和巨型礫石工具為主,石器以砍砸器為主,另有刮削器等。該遺址標本密集,堆積厚,石製品數量大,類型豐富,質量較高。高家鎮遺址分佈範圍大,文化深厚,是迄今為止三峽地區所發現的時代最早的舊石器文化遺存的代表。 [3-4] 
2001年6月25日,高家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中文名
高家鎮遺址
地理位置
重慶市豐都縣高家鎮桂花村
所處時代
舊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1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文號
國發〔2001〕25號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5-102-1-102 

高家鎮遺址歷史沿革

1993年3月22日,考察隊員在重慶豐都縣高家鎮桂花村一帶面積不到1平方米的礫石層斜坡上,發現10多件石製品。3月28日,考察隊員前去進行復查;5月18日,考察隊員再次對遺址進行了考察,發現了豐富的石製品,並稱之為高家鎮遺址。 [1]  [6] 
高家鎮遺址 高家鎮遺址
1995年底和1998年2月16日至4月22日高家鎮遺址被正式發掘,出土石製品2500餘件。 [2] 

高家鎮遺址遺址特點

高家鎮遺址以大型和巨型礫石工具為主,石器以砍砸器為主,另有刮削器等。該遺址標本密集,堆積厚,石製品數量大,類型豐富,質量較高,應是一處石料採集和石器製作加工的場所。 [3] 
高家鎮的石器製作特點,多數石器都以礫石工具為主,打片使用錘擊法和碰砧法。器物組合以砍砸器為主要類型,伴有刮削器、尖狀器等其他類型。 [4] 

高家鎮遺址文物遺存

高家鎮遺址發掘總面積520平方米,分為A、B、C三個工作區,面積分別為64平方米126平方米和330平方米,共出土大量的砍砸器、尖狀器、刮削器、石錘等石製品約2500件。 [2] 
A區是首先在地層中發現石製品的區域,1995年10月23日至12月7日在舉辦“三峽工程淹沒區舊石器時代考古培訓班”期間,考察隊員對這裏進行了首次發掘。文化遺物埋藏在階地面6.7米以下的礫石層中,部分礫石層已膠結成礫岩。文化層厚約2米,出土石製品約1500件,重量達一噸。標本部分保存在豐都縣文管所內。 [2] 
B區位於A區南4米處,發掘2米*2米探方31個,1米*2米探方1個,第1—30探方第一發掘層清理完即停止,第31—32發掘方一直清理到侏羅系砂岩頂面。B區共出土石製品719件。 [2] 
高家鎮遺址 高家鎮遺址
C區位於A區東北約40米處,文化遺物被埋藏在0.4—1.8米厚的夾砂的黏質粉砂層之下,其下為侏羅系紅色砂岩侵蝕面。地層經過擾亂,屬於次生堆積。發掘範圍全部清理到底,大部分為-一個發掘層,局部為兩個發掘層。C區共出土石製品285件。 [2] 
在高家鎮遺址的A、B、C三個發掘區域內,B區文化層厚,石製品出自原生地層,加之石製品保存完整,是後續研究的主要對象。在全部719件石製品中,主要分石核、石片、石器以及斷塊等4種類型。 [2] 

高家鎮遺址文物價值

高家鎮遺址分佈範圍大,文化深厚,石製品豐富,具有中國西南乃至東南亞地區舊石器文化的鮮明特色,是迄今為止三峽地區所發現的時代最早的舊石器文化遺存的代表,為研究早期人類在西南地區的發展,特別是適應三峽地區獨特地理環境的歷史進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對西南地區早期人類活動和舊石器時代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  [4] 

高家鎮遺址文物保護

2000年9月7日,高家鎮遺址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2001年6月25日,高家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高家鎮遺址旅遊信息

高家鎮遺址地理位置

高家鎮遺址位於重慶市豐都縣高家鎮桂花村。

高家鎮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從重慶出發,途經石渝高速,全程167.9千米,大約需要2小時12分鐘。
參考資料